蒲公英發展模式是用于圖書交易、流通和循環利用從而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商業運行體系。以賣書者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的機制,讓書不斷地實現傳遞。
123圖書館始終堅守“租一本書,救一棵樹”的環保理念,堅信通過獨創的書籍循環模式,實現圖書資源的綠色共享,減少資源的浪費,造福子孫后代,服務于整個社會。這對于開展創新型公益事業有著重大意思,開創了一種最新的公益發展模式。
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今天,電子書慢慢挑戰紙質書的傳統地位,越來越來多的人選擇看電子書,可能這樣更方便快捷。但總有那么一些人,對紙質書有著不一樣的情懷,偏愛紙質書,喜歡手指輕輕翻頁的感覺,喜歡聽到翻頁時紙張摩擦發出的聲音。但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就是好多書我們看了一次之后就不愛看了,任由它放在書架上落灰,那么可以說,這本書的生命也就由此完結了。如何利用互聯網,讓這些書的生命煥發出原有的光彩,123圖書館應運而生。獨創的蒲公英模式受到了很多書籍所有者的偏好。因為不但可以把閑置的書籍租出或賣出,自己獲得收益,而且若書籍繼續被他們即第三方買入或租入,還可以獲得分紅,稱為分紅交易。
最先開始接觸公益,大概就是最常見的募捐了。作為一個學生,錢大部分還是向父母直接拿的,也不會捐的太多。后來將公益的希望寄托于政府,畢竟政府比我們有錢,希望他們多投入些公益事業,建建希望小學之類的。后來發現了蒲公英模式,認識到公益應該是全民的事業,而并非只寄托與政府或企業。公民力量不會涌現,社會力量不會崛起,只有看客和寄希望于英雄的守望者。因而我們要鼓勵和提倡的是全民公益。公益不是一件多么高尚多么偉大多么費勁的事,而是一種心態,一種利他的心態;是一種情懷,一種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情懷。在我看來,大部分公民都是愿意幫助別人的,只是一個途徑和程度的問題。
123圖書館所倡導的蒲公英模式即是一種全民公益,在我看來,是一種未來公益發展的模式,即全民公益。在經濟發展掠奪了太多資源的今天,提倡環保一定是大勢所趨,人們對環保也會愈加重視。蒲公英模式讓一本書在多個人手中進行傳遞與分享,實現了對樹木的保護,也讓書籍的價值得到了最大的提升。并且價格以原價的一折二折三折定價,讓更多的人愿意買書或租書。
天下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一旦全民公益的火候真正形成,一旦全民社會的崛起真正實現,所謂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等的落實就不再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