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譯文
魯定公問:“國君役使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各應該怎么做?”孔子答道:“君主應該按照禮節役使臣子,臣子應該用忠心來服侍君主。”
??孔子闡釋了處理君臣關系的基本原則,也是當今社會人力資源的核心理念。他認為君臣都應該遵循禮節,君主應當以禮待臣,臣下應當以忠事君,這樣才能互相取得信任。孔子的思想在當今仍有重大價值,管理者與下屬之間,管理者應當率先依“禮”、依“仁”、依“德”而行,避免用兩幅面孔示人,心情好和顏悅色,心情不好頤指氣使,有的領導喜歡給員工洗腦,要讓大家“感恩”公司,用拼命工作來回報公司,而后果可能是員工不但不感恩,反而會計較眼前的利害得失,有建設性的上下級關系應該是,老板只規定企業的紅線,對員工只有底線要求,充分尊重員工個體的差異和各自的職業發展規劃;而員工要站在領導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是一味地完成任務交差下班,而是多思考怎么創造更多的價值,為公司帶來更大的利益。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原文
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首詩快樂而不放蕩,悲哀而不悲傷。”
??人們表現出來的情感要具備道德上的純潔性和崇高性,還應時刻保持理智,凡事都要講求適度,以中庸之道處理情感與理性的關系,才能將事情做得臻于完美。對于我們生活時代,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恰如其分,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走極端路線;再者是重視詩教的作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樂而不淫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品格,哀而不傷讓我們遠離煩惱,生命本身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得與失不必為此而掛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