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部分源自網絡,詩文原創。
往昔之初發愿文
修六度萬行,證三身四智。
出三界五行,脫生死輪回。?
窮諸法實相,悟如來大道。?
游華藏世界,了宿世因緣。
這是我開始修行的時候,根據當時自己所見所悟而給自己寫的發愿文,可以說這是福靈心至,因為直到現在我還是這樣去做的,修行為什么要發心呢?因為修行完全是一個新的體系,當你真正入門之后,其浩瀚如大千宇宙,其精微如量子科學,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與人事,都有涉及,所以難免會有人接觸好多年了,都不知道自己的確切路徑,當然我是說那些和我一樣,是自己在家自修自悟,自行自證的。有些人是有師父領進門的,但是大多數人都是自學的。每個人都有善根,正如寶珠被塵垢所遮障一樣,只是每個人自我“掃心地”的方式不一樣,所以每個人都有其自己的因緣,我的因緣是科學→哲學→氣功→道家丹道→佛家禪定→國學傳統文化→主修禪凈密,佛道儒三教合一。所以你看,這個和我最初的發心發愿是一樣的,我學習了很多門派,如果說有師父的話,那就是所有的助緣皆是吾師,可以說我嘗試了很多,修行文化與科學文化。入世修行是我們在家居士的必修課,我們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任務,做好自己的角色。所以要想擠出時間來修行,那是得看自己了。對修行的認識,修到了什么程度,法財侶地等助緣,只有因緣俱合才能成事。
說說我的發心,六度萬行,就是“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然后學習一切善法,修一切善行,在力所能及之內。比如,武氣內道禪。佛講“戒定慧”,持戒久了,人自然有定力,經常處于定中,智慧自然開了,慧力自然生長,幫助更好地持戒,修定,行住坐臥都是修行,此言不虛。因為靜坐或打坐的時候,妄念紛紛,雜念多多,就是平時沒有重視,以為下坐了就不需要修行了,那是練打坐,不是修行。定,心神專一不二,不僅還精補腦,開發大腦神經元,也提升了人的精神力,開竅,而后見自本性,這就是禪,生活禪。當然我說的都是很粗淺的功夫,每日的功課是必須的,這個可以幫助我們養成習慣。
三身四智,法身,報身,化身。轉識成智,眼耳鼻舌身意根,識藏海,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這些對我們太遙遠,一步步修上去就知道了。
出三界五行,脫生死輪回。這是每個修行人的目標,不管小乘,大乘。本欲度眾生,卻被眾生度,自覺覺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欲界,色界,無色界和精,氣,神,還有陰陽,太極,無極是相應的。一步一步往上修,整個三界就像是一個凈化系統,人為中道。富貴學道難,貧窮難布施,做人好修行,人身來之不易,珍惜。老師兄說“性被五蘊所迷,命為五行所困”,色界的人是光,音 的存在,沒有男女相。欲界越往上,人的身體越通透,對淫欲的要求也越小,真正是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君子之交淡如水。打通密宗三脈七輪中的大樂輪,方知執著的本義“我們追求的是快樂的本身,卻執著于快樂的方式”,正因為這個世間不完美,所以才要去以出世的境界去做入世的功業??上В阄医允侨胧赖木辰缛プ龀鍪赖墓I。世間各種因緣,修行,就是調和化解因緣,父母親人,朋友同學,同事相識等。其中因緣最大的往往是父母親人,包括夫妻,最后也是親人。所以,居士真修行,未有不孝父母,夫妻不敬之人能得解脫。如果有解脫,還是要回來了結因果的。佛不也度了他的親人?況且凡夫,哪能和圣賢相比較,還是腳踏實地精進修行吧,功不唐捐。真愛一個人,就度ta離苦得樂。
窮諸法實相,悟如來大道。在迷和悟中,曲折前進,螺旋式上升。我選擇文化和科學,比如易經和數學,腦科學和內證,生命科學和中醫,認知科學和唯識,等等。我早早認識到對于我而言,科學前方是哲學,哲學已無路可走。所以玄學才是一線生機,真修實證,身體力行。
游華藏世界,了宿世因緣。宇宙大秘密,還是先實現游歷中國,環球旅行的目標再說。讀萬卷圣賢明書,行萬里人生心路,交良師益友無數。
我對圣賢的理解和追求:“體圣賢之德炁,窮天人之境際,內明凈于天地身心,外通達于社會人事,善養而慎用,修凡以超脫?!?/p>
我到最近才買了這么一套國學入門級別的經典,大部分沒看過,相見恨晚,以前想過要整套,一直拖著等待合適的時機,現在因緣成熟了就入手了,這也是因緣果會啊。畢竟半路出道啊,想要完成三教合一的發心,任重而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當然說了這么多,文章的境界高于我個人,我只是說一下自己的經驗。
最后一首詩結尾。
? ? ? ? ? ? ? ? ? ? ?靜悟說
讀史研經好話絕,無師圣意難參閱。
賢人遠去留墨寶,書在靜心與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