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羨慕那些知識淵博,才華橫溢,口若懸河,侃侃而談的人,那種自帶光芒的魅力,深深打動著我們,如今說話的能力,演講的能力,越來越被人關注,成為各行業、各領域成功人士一項必備的技能。相比之下,我們自慚不善言辭,在飯局或活動中,總是顯得默默無聞,暗然傷神。在羨慕的同時,你是否想過,演講這種能力,也是可以通過后天培養的? TED演講是一種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高水準的演講。熟練運用思維導圖,經過精心準備和刻意練習,擺脫恐懼心理,你也可以設計屬于你的TED,用說話影響他人,活出你的精彩。
演講簡介
TED是什么?TED是技術,娛樂,設計的縮寫,是一家美國非營利機構,它的宗旨:“值得傳播的創意”。誕生于1984年,每年3月,TED大會在北美召集眾多科學、設計、文學、音樂等領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們關于技術、社會、人的思考和探索,參加者們稱贊它為 “超級大腦SPA”和“未來四日游”。 是一種個人主題演講的大會,時間限定18分鐘。
演講是個雙邊活動,演講者通過娛樂,教育,勸說,調動,最終改變聽眾的信息,能力,行為,信念。在聽一場演講的同時,各取所需,獲得收獲。
文字和圖片對比,視覺化的感受更易接受。演講者傳遞內容,達到目的。改變信息-提高能力-改變行為-改變信念,傳遞有價值的內容,收獲因分享而不同。舉例:超市營銷宣傳,使顧客產生購買欲望。
所以當你對一場演講有了清晰而準確的了解后,你會發現你的人生當中,無處不演講,因為團隊例會,季度報告,工作面試,業務介紹………總有一個地方,會出現你的身影,你就應該具有演講的能力。
我們看到的屏幕里的主持人或演講者,他們侃侃而談,是天生就會?還是有套路和方法呢?演講的能力是可以學習到的嗎?
如果想要學習演講的能力,首先建議博覽眾長,找到這個方面所有的書籍,進行主題閱讀,形成框架。多看演講的書籍,比如演講的力量:基礎,工具,準備。結合內容和個人風格特點,不斷進行實踐,最終可以掌握這種能力。
其次演講是有套路和方法的,也就是演講4P。作為演講者和聽眾,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在演講者眼中分為四步,計劃-準備-練習-演講,而聽眾只看到他最后的呈現,臨場的發揮,自信不凡的談吐、順手拈來的幽默感,游刃有余的表達。
演講結構設計
演講的三要素:想法,自己,聽眾。如果不想讓人聽得雜亂無章,必須先理清思路,搭建結構。演講者需要了解準備什么呢?借助三個水桶,信息廣度收集,進行歸類,不斷澄清自己的想法。
1、想法。也就是你想要分享的內容,包括信念,概念,教訓,發現,信息,成果。
2、自己。你是誰?你的風格?風趣,安靜,嚴肅,或是像趙忠翔,楊瀾,謝娜?你可以通過實話實說,講故事,或圖表講述的形式展開演講的內容。
3、聽眾。who?專家,新手,領導,粉絲。聽眾想要從你的演講內容中收獲什么?
清楚了三要素之后,還需要借助必要工具,如金字塔,大綱,餅圖來輔助演講的內容。
做好了信息的收集,也明白了想要傳遞的想法,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知道了聽你演講的人想要收獲怎樣的期待,接下來就是讓你的演講稿,結構化呈現:標題,稱呼,開頭,正文和結束語。內容要求把握分層,節奏,和銜接,情節注意從水平到垂直,大小結尾要合適,整個演講稿結構設計要符合“英雄環”模式。
克服恐懼心理
公開演講是讓很多人恐懼的事情,甚至感覺比死亡更可怕。哪怕是演說家和政治領袖,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他們也會緊張、恐懼。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當眾講話緊張、恐懼是人之常情,怎樣減輕或克服演講恐懼呢?一是通過刻意練習,二是掌握應對技巧,三是事先準備充分。
我的思考
演講出處不在,一次會議發言,一堂課程教授,一段聚會感言,一杯祝酒詞……若想出口成章,一切都離不開刻意練習。當一件事做過百次、千次后,從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練,變成自己的習慣后,是不是就會感覺很輕松的。不打無準備的仗,之所以恐懼,一定因素還再于不夠熟練。通過課程學習,知道了演講的流程,充足準備,加上練習和方法,克服掉恐懼心理,充分運用好法寶-思維導圖的關鍵詞,去實踐才是王道!
沒有失敗,只有不敢嘗試。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相信我們都可以成為演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