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我去采訪這家農場的楊同學事先告訴我一個秘密――農場主一家都信奉基督教。
我有些驚訝和好奇。在一個遠離人群的偏遠農場,既然有一個信奉基督的家庭?在信仰嚴重缺失的當下中國,連傳統的佛教都已走形變味,成為很多人擭取金錢的工具,一個經營農場的普通鄉村家庭,又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在堅守他們的信仰呢?而且,在辦農場和信基督之間有沒有什么關聯呢?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開車從縣城出發,走了20多公里,終于到了周哥和吳姐這對夫妻經營的農場。
車一進農場,就見身材豐腴,臉龐泛著健康的山里紅的吳姐立在農場入口的草地上笑意盈盈和我們打招呼。一身樸素打扮的周大哥站在幾米處的一座紅磚砌成的平房門口質樸地看著我們微笑點頭。房門框上貼著一副紅對聯:家庭平安多為主作工,生活幸福更走天家路。
果然是一個基督教家庭。
下了車,幾只家狗歡快地跑過來圍著我們轉著圈,像是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歡迎。十幾只壯實的土雞在草叢里兀自啄食。遠處,芳草萋萋,山花爛漫,鳥鳴聲聲。
這是一個占地近百畝的中型農場。整個農場像一個巨大的三角形從山中鋪陳開來,頂端夾在兩座草木茂盛的小山之間,底部是數十畝平整的草場和果園。一幢紅磚砌成的大平房,數間雞棚以及一座雙層的巨大羊棚從右到左依次分布在草場上。
陽光和煦,羊棚旁的桐花開得正歡,遠遠望去,落英一地,美倫美奐。
周哥吳姐熱情的把我們迎進屋稍作休息后,我請周哥帶我先去看看他農場里的主打“品牌”――本地土山羊。
看來周哥一家對我們這次的來訪還挺重視,本來早該放牧到山里去的羊群還全部關在羊圈里。我隨周哥順著木板橋爬上羊棚頂層的羊圈,從圈門口望進去,干燥潔凈的羊圈里羊頭攢動,咩咩的叫聲此起彼伏,空里彌漫著一股濃烈的羊騷味。
棚門打開,二百多只山羊爭先恐后的從羊圈里鉆出,順著木板橋飛跑而下,場面尉為壯觀。從沒近距離看過這么多羊的我激動的用手機拍了一張又一張的相片。
待整個羊群跑出,通往山里的那條綠草盈盈的土路上,一眼望去全都是灰褐色的羊,徐徐移動著,像一支挺進山林正準備戰斗的軍隊。
我跟在后面邊拍照邊和周哥吳姐聊著天。
健談、開朗的吳姐告訴我,她們夫妻倆經營這個農場已經8年了。早在2004年夫妻倆就曾經從廣東回來嘗試在家里搞養殖業,卻因為市場不成熟,加之欠缺相應經驗,最終失敗了。夫妻倆只好再次回到廣東打工。2008年,考慮到孩子未來的教育及周哥身體的原因,不得不從廣東東莞某工廠辭工再次回到農村老家。沒有任何手藝和做生意經驗的夫妻倆考慮再三,決定還是搞養殖業。一個偶然的機緣,聽人說土山羊的市場行情不錯,而且恰好自家一塊荒棄多年的農田及周圍環境很適合做山羊的養殖場地。于時夫妻倆當機立斷決定先從山羊養殖入手。
可是建羊棚、買種羊需要一筆不小的資金,自己手頭緊,親戚朋友那邊一時半會也湊不齊,無奈之下,從沒在銀行貸過款的吳姐,只好硬著頭皮自個兒跑到縣農業銀行申請了幾萬元的農業貸款,在經過了十多天時間和一番周折后終于拿到那筆啟動資金。
等待貸款發放的時間里,夫妻倆又馬不停蹄地到處尋找合適的種羊。總算皇天不負有心人,幾十只小種羊買回來了,放在請人搭建好的羊棚里,夫妻倆真是既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養殖的事兒終于邁出了第一步,愁的是這幾十只寶貝疙瘩能否養活養好。
用吳姐的話講,那些日子里照顧這些小羊崽真是比照顧自己的兩個孩子還要上心和費精神。為了將小種羊養好,夫妻倆日夜守在農場里,每天一早夫婦倆中的一人便將羊群放牧到水草豐美的地方,另一人則開始仔仔細細地清理打掃羊圈。
從沒欠過債的夫妻倆對那筆“巨額”銀行貸款心里無比惶恐,非常擔心自己不能按時還息還款。
“那段時間,我們心里就惦記著兩個大事,一個是還銀行利息,另一個是種羊的生長繁殖。一刻都不敢放松!”吳姐笑著告訴我。笑容的背后是對那段艱苦歲月的坦然回眸和些許苦盡甘來的欣慰。
還好,辛苦的付出終于有所回報,第一批山羊養殖異常順利,第二年年底即實現盈利。手頭有點錢后夫婦倆趕緊去把貸款還上了,沒有拖欠銀行一天的還款時間。
養殖土山羊成功后,膽子逐漸大起來了的夫妻倆把目光投向了山邊那個雜草及灌木叢生的荒坡。待再賣掉一些山羊手頭稍有積蓄時便請來挖土機將整個山坡翻轉種上蜜柚。數年過去,蜜柚樹已開始逐漸掛果,周哥夫妻倆的農場又向種植業成功邁進了一小步。
羊越養越多,吳姐的農場也越來越多樣化。此后逐漸增加了土雞的養殖,并在山腳下種了不少楊梅樹。今年一開春,除了種上十幾畝西瓜,還開始試種醉李、黃桃等新品種果樹。一個初具規模的農場終于在周哥夫婦的勤勞和智慧、勇敢與務實里漸趨成型。
周哥夫婦告訴我,八年來,他們都是盡量使用“笨”辦法搞種養殖業:羊和雞都不喂飼料,基本上以放養的方式讓它們在農場里自己找食,晚上再加喂些用自種谷物和疏菜配制的“宵夜”;種的果樹蔬菜,也都基本上不使用高效性化學農藥,甚至連除草劑都不用,全部用人工除草。
種養殖業是一個高投入慢產出,周期性長、風險性大的產業,如果不使用飼料、高效農業、除草劑等現代科技手段,周期性更長,風險也更大,同時產能更低,直接影響效益。這是每個現代農場的經營者都明白的一個道理,靠農場營生的周哥夫婦倆,八年來為什么要用這種“笨”方法呢?難道他們不想讓農場盈利能力更強,多快好省的掙錢?
這個疑問,在中午的飯桌上我得到了答案。
參觀完農場后,我們本來要走,好客的周哥夫婦倆執意要留我們吃午飯。盛情難卻,我們留了下來并吃了一頓真正綠色、天然、無公害的佳肴。吳姐動作麻利的炒了五、六個菜,有農場自產的黃澄澄的真正土雞蛋,有不施化肥、無任何農藥的各種時鮮蔬菜。
待周哥一家按基督教義做完禱告開始用餐的時候,夫婦倆慢慢的向我們講述了之所以用“笨”方法經營農場的初心。
而當我聽完這一切后,發現其實就是兩個字――信仰。
首先是宗教信仰。
周哥一家從祖父輩起便開始信奉基督。但他們從不把它當成一個神神叨叨的東西來膜拜,而是從中理解了天父所倡導的感恩、為善、自律等諸多美好的東西。這種信仰的力量時刻讓他們力求做個感恩他人,善待世界,即使面對復雜喧囂的社會,仍能忍住內心的貪欲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人。
所以,從一開始決定搞養殖業,夫妻倆就商量好要走一條真正綠色天然的養殖之路,希望這樣既能讓他人吃的健康,也讓自己的錢掙的安心。即使面對巨大的生活和還款壓力,夫婦倆都不曾動搖過這個初衷。
當我們談到目前人人自危的食品安全問題時,憨厚的周哥一改寡言少語的狀態,竟然罕見的數次表達了他的擔憂和憤怒。
這對樸實的夫婦并不會講什么大道理,但他們在述說過程中不斷說的一句話――我們是有信仰的,尤其是這句話從看似木訥拘謹的周哥嘴里數度說出,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那種信仰的力量。
其二是對快樂生活的信仰。
周哥夫婦倆曾經在南方某城市打工多年。單調、機械化的工廠生活并沒有給他們帶來明顯的生活改觀,反而因為那個工業化大城市污濁的環境,不夠營養和衛生的飲食,再加之人在異鄉艱苦謀生的焦慮,使得本就不太健壯的周哥最終百病纏身。那時候他們就有個強烈的愿望,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有個環境優美的農場,用最天然的方式種養那種無公害無污染的食材,不僅自己吃的放心,還能讓更多的人吃的安全、健康。
“自從回來開了這個農場,我全身的病沒了,而且這么多年再也沒患過什么病!”臉龐黝黑看上去卻很健康的周哥很慶幸的告訴我說,一旁的吳姐連連點頭稱是。
周哥夫婦倆還告訴我,他們將一直堅持用這種無飼料和添加劑,不打高毒性農藥和除草劑的環保、天然、純綠色種養殖“笨”方法去經營他們的農場,哪怕賺不到多少錢也不后悔!
“錢是賺不完的,我們也從沒想過這個農場能給我們掙多少錢。就像辦農場這么多年,從沒獲得過政府一分錢的補貼,但我們也從沒抱怨過。有當然好,拿不到也不強求。能夠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然后一家人還能健康快樂地生活就很好了!”
周哥夫婦倆的這番話讓我豁然找到了全部的答案。
日暮降臨的時候,我們終于要回去了。夕陽掛在遠方的山頭,霞光萬丈,青翠的山,碧綠的田野,紅磚的房子,數只山羊在草地上安靜的吃草,周哥戴著草帽在農場南邊上的西瓜地里薅著土,吳姐站在農場的柵欄邊爽朗地笑著向我們揮手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