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離家幾萬公里遠的地方留學,時間久了,以前的記憶難免變得模糊。唯有家鄉的味道難以忘懷。紅燒的厚重,生煸的直爽,還有濃油赤醬的飽滿。然而,在狂野的美洲大陸,以大蒜、芝士為主的重口味口感霸占了一切。當精巧的上海做法遇上粗獷生猛的美式風格時,沖突就無法避免。于是,如何調和這種沖突就成了在異國做家鄉菜的主要挑戰。
番茄芝士羅非魚墨西哥卷便是妥協的產物。這種殺馬特式搭配的美食能瞬間侵徹你的味覺,讓你感受到一陣又一陣離經叛道般的快感。酸甜的結合讓魚肉的口感變得更加靈動,在雙倍芝士的包裹里依然口感鮮明。黑胡椒和大蒜粉鈍化了味覺,讓茄汁的酸味不再強烈。酥軟的夾心爛在舌根,爽在心頭。
羅非魚寄托著我對童年的情感。在上海方言里,羅非魚又叫熱騰魚。以羅非魚為原料的面拖魚便是一道我非常喜愛的弄堂小吃。將羅非魚腌漬后裹著面糊油炸至金黃,包在油紙里蘸著米醋吃,突出一個便宜。因此,這次粗淺的嘗試番茄芝士羅非魚墨西哥卷便是對兒時這段經歷的思憶。雖然從原料品種、配料,到做法、風味都不同,但憑借著這道菜酷炫的名字,依然能夠感覺到打小時候起便駕輕就熟的逗比天賦。
做這道菜的秘訣是隨意發揮。當然,話雖這么說,沒有十幾年的烹飪經驗壓底,也難以圓滿。作為一個有著二十多年做好事從業經驗的青年職工,今天我便借著酒勁把這道菜的秘訣透露一二。
完成這道菜一共需要10個步驟,約耗時1個小時,耗煤0.005立方。
第一步,挑選新鮮的羅非魚排,突出方便。
第二步:隨意搭配腌漬的作料。我選了燒烤粉,黑胡椒粉,大蒜粉,番茄醬和食鹽。也可添加料酒或紅酒腌漬,這次的魚排比較新鮮,不用去腥。
我選用了做通心粉用的番茄醬,口味比較溫和。相比之下,亨氏的番茄罐頭口感比較沖,酸度較高。
第三步:請選用粗糙的大手將作料拌勻。這一步的重點是粗獷,體驗處理尸體時的緊張氣氛。拌勻后腌20分鐘。
第四步:同時,調和蛋黃醬、糖醋(米醋和砂糖),制作中西合璧式蘸醬。
第五步:洋蔥切片,平鋪在烤盤上。在洋蔥上均勻涂上番茄醬,同時扔一點馬蘇里拉奶酪。選用這個名字有點拗口的奶酪的原因是此奶酪名字比較洋氣。好吧,真實原因是此奶酪含水量較高,遇熱會慢慢融化,創造出綿軟多汁的感覺。而且入口即化,老少咸宜。另一種搭配是選用藍干酪,增添肥腸風味。
第六步:將腌好的羅非魚排平鋪在洋蔥片上,灑上更多的奶酪。輔以薯餅點綴,開胃用。
第七步:烤箱調至400°F (204°C),烤16分鐘。
第八步:將魚排翻面,繼續烤12分鐘。等到魚排捏起來有橡皮泥感時即可出箱。
第九步:選用叫不出名字的塔克餅,烘至微熱。在扉面涂上蘸醬。
第十步:繼續制作剩余的墨西哥卷。一人份的番茄芝士羅非魚墨西哥卷就完成啦。
吃的時候拿報紙裹住卷身,趁熱囫圇吞下,餅薄肉爛,無需細嚼。
因為魚肉是白肉,白配白,紅配紅,所以配雪碧吃比配可樂好。講究膳食均衡的同學建議搭配色拉,生菜,或復合維生素片。爽完之后記得盡快清洗烤盤和餐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