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寫的第三篇關于畢業的文章了,很多時候我自己也分辨不出這樣無休止的記錄著意義何在?但就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年點點滴滴的收獲寫下來,或是把心里的擰巴發泄一下。
初到桂林,我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只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現實給了我一記響亮的耳光,那樣的風景一年中只有很短的日子才能幸運遇到。這是一個陰雨連綿,天無三日晴的地方,更有意思的,它還被稱為“廣西風城”!
桂林的妖風似乎比風景更要著名一些,尤其每逢秋天,妖風一起,吹來了綿綿細雨,更吹來了瑟瑟寒冬。
我開始是極不喜歡這里的,沒有草原的曠野豪邁,也沒有大山的巍峨連綿,語言不通,生活方式不同,飲食上的不一樣,強烈的地域差異讓我一時之間無法適從。那時候的我偏執的認為“南方小器,北方粗魯”,這一南一北,我可能永遠都適應不了這個裹著漂亮外衣的荒蠻之地。
朋友打電話來總是幸災樂禍:“誰讓你去那么一個地方?這下老實了?你這只北方的狼終于在南方被凍成狗了!”
的確,在桂林的第一個冬天,我被妖風給了一個爆烈的下馬威。這南方的冬天我還真的是低估了。在一個個風雨交加的冬日里,我發誓我一定要回家,這里的天氣,我真的充滿敬畏!
桂林的雨也很奇,伴隨妖風而至,卻一如既往的纏纏綿綿,從不喧賓奪主的樣子。這種天氣我們常說“打傘吧,顯得矯情,不打吧,實在是澆的慌!”秋雨一來,天氣更加陰郁,即便四下花木常年盛放,卻總是一副肅穆的模樣。與北方的深秋不同,這里沒有滿地黃花堆積的憔悴衰敗,卻也恰似自古逢秋悲寂寥的蕭瑟頹唐。原來想像南方的秋天應該有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熱鬧,也不枉文人墨客提出如秋葉般靜美的贊譽,左不過都是癡人說夢的臆想罷了。我眼下的秋用沉沉的深綠色覆蓋包裹,灰暗、寂寞,壓的我喘不過氣來。
轉眼間,已經過了四年,我所面臨的抉擇也不再是某件任務的成敗和學生組織的去留。三方協議發下來那一刻,我真的努力的想過我的未來。我怔怔的回憶,四年間究竟學會了什么又放棄了什么?我即將步入的社會會有怎樣的風起云涌,象牙塔外的風會不會比桂林的妖風更猛烈?我嫌棄了四年的地方,終究還是要拋棄了我!
大一的學妹向我吐槽:“學姐,桂林這個地方也太破了!”
我只是淡淡的笑道:“是嗎?四年之后的你會對它非常寬容。”
有的時候緣分就是這樣,就像母校一樣,自己可以罵她千遍萬遍,但是絕不讓其他人說她一句壞話。我們會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也會因為一座城保留一個夢。在這四年中每個風季都記錄著我不同的故事:
大一那年的風季,我拼命在學生會立足,總是忙碌于應酬和去醫院的路上,我沒有時間看迷人的月色,沒有時間聽花落的聲音,我恨死了那吹散了我的身體,讓我病痛纏身的大風。
大二的風季,我醉心于辦活動、辦晚會,我成為學院的骨干佼佼者,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卻樂此不疲,我享受著被風帶著騰空而起,自由飛翔,自滿于成績與威望。
大三的風是我記憶力最溫柔和煦的微風,我在成長的道路上時時停駐,看看風中搖曳的小花,拾一片枯黃的銀杏葉,帶著我心愛的小伙伴們沐浴著秋日中偶然遇見的陽光。
又到了一年的風季,我已經經歷了無數次校園招聘的失敗,公平總要為現實讓路,我真的很想做一個優秀的工程師,然而只是性別一個條件就拒我于千里之外。我決定回家聽從安排,卻在心里久久彷徨著,我是否真的能夠勝任那樣一個職務?
我開始審視自己,我喜歡的究竟是什么?我喜歡寫文章,可是真的做起一份寫文章的兼職,我又感受到無盡的疲憊;我想做一個報刊雜志的編輯,又擔心沒有哪個地方會給門外漢提供希望之門;我擅長做活動策劃,那我又應該去到哪里發揮自己的專長與興趣?總是信誓旦旦的談論夢想,卻絲毫不知道夢想是什么。
突然想起那首叫《我的未來不是夢》的歌,他的歌詞是這樣的: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
流著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著追求
追求一種意想不到的溫柔
你是不是像我曾經茫然失措
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頭
因為我不在乎別人怎么說
我從來沒有忘記我
對自己的承諾對愛的執著
我知道我的未來不是夢
我認真的過每一分鐘
我的未來不是夢
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
未來總是迷惘的,思索良久,我仍然不知道未來的路有什么樣的方向。總說就業難,難的不是就業,而是選擇一個自己堅持下去得心應手的未來。我的生活會否也將那樣被風吹散,我的夢想還有多久才能被這座城市的風吹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