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編程
what
什么是編程
編:編寫
程:程序
編程:編寫程序
中文名和外文名
procedure在港臺被翻譯為“程序”,在中國內地被翻譯為“過程”,在內地,program被翻譯為“程序”,在港臺被翻譯為“程式”;
兩個地區,兩個英文,兩個中文,一共有六種組合;
“程序、程式、過程“,“過程”這個解釋是我第一次遇到,豐富了我對“編程”概念的理解;
日文名
手順:我理解為使“手”用起來順的東西叫做“程序”;就像剛過去的“雙十一”,讓我們花錢更順手了;因為它人們買東西的過程設計的更加方便;
how
如何編程
程序編寫的主要動作有四個:增、刪、改、查
拿落戶這件事打個比方,大學畢業后,一直沒有在正式單位上班,所以戶口一直放在是人才中心保管,平時也沒什么用,畢業到現在六年,辦理護照時用過一次,期間就沒怎么動;
前段時間政策變動,只要在市區有房子就可以落戶,于是我在市人才中心調出了戶籍卡,然后區派出所辦理,前前后后就一個中午吃飯的時間,就和原來去移動公司交話費一樣簡單(現在交話費更簡單了);
與我相比,我有兩個伙計,一個在我們老家當公務員,一個是干工程的,兩個人都找了同一個領導給辦理戶口(落戶市區),但結果是,一拖再拖(領導辦事也得找好時機),最后還是自己辦了;
落戶這件事在前兩年比較復雜,復雜的原因是程序過于復雜,前前后后花錢不說,還要很長時間,中途在出的意外還得和人吵兩句;
這種程序的復雜性來源于參與的部門和人員較多,托人找關系的作用是,建立一個平臺,這個平臺上有需求方,有服務方;
搭建的這個平臺就化解了供需之間的矛盾,使雙方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交易的“產品”上;
所以,可以這么理解,我們人人都是程序員,我們天天都在“編寫程序”;
作為個人,我們即是需求方也是服務方,更是平臺,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能提供的“產品”,了解身邊的需求與“產品”;
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認知”,如果你看不到“供需”,那就說明你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沒有基本認知,不清楚自己的“供與需”,也不清楚身邊人的“供與需”;
所謂的高級程序員也就是:看到更多的供與需,也就是認知高;
編程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終目的是服務于生活。
總結:
編程不是代碼,更不是坐在電腦前敲代碼,它無時無刻不在被我們運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處理“供需”之間的平衡,處理我們個人大腦和身體之間的關系;
不管你身處何種環境,從事哪種工作,去發現自己的需求,去發現自己能夠提供的“產品”,然后與其他人編織在一起,去驗證那句“幸福來自于我們與社會的強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