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知道,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的顯著區別之一便是語言,我們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思想,傳輸概念,也借助語言去體會這個世界所有的美妙。可是,時常還會有人得到這樣的評價:“這人真不會說話!”話語不是本能,更需要后天的教育培養方能得正材。
言語鏡像是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提出的,他認為與任何人溝通都必須抓住對方的心理,在認真傾聽的同時,用從對方嘴里聽到的信息,原封不動地,再反過來跟他交流,這樣才會建立非常默契和融洽的溝通渠道。例如:一位病人說“我的家”,那醫生用“家”這個字就比“房子”來的好,因為這樣可以反襯出對方的思想,他會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和愉悅。
這種簡單卻十分有效的溝通方法,很多人卻從未掌握,因為大多數人的用詞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并期望主導交流進程,這樣的溝通往往只是反響平平。
重復對方的語言,借助鏡子,他會看到一個被理解的自己和一顆尊重的心,哪怕是罪犯和警察的對峙,人性未曾泯滅,良心依然自醒。
任何人的心靈都是明亮和堅定,任何種方式的溝通都暗藏玄機,成功的傾聽者總有自己的道理,不會說話的人永遠意識不到錯誤的曾經。完美的溝通一點都不難,嘗試言語鏡像,才發現只差臨門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