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秋葉大叔關于讀書的分享,感覺腦洞大開、相見恨晚。整理完筆記后,時間已經跨入了2017年,在心里狠狠地提醒自己,把學到的轉化到今年的讀書實踐中,否則一切然并卵!
言歸正傳,這篇小結,用心出品,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話說看頭像照片,感覺秋葉大叔一派儒雅之風,聽語音,卻很麻辣犀利,一針見血!且看12月18日,秋葉大叔在敏捷的貓七天訓練營分享《讀了500本書,為何我還是一團漿糊?》
摘要:
- 愛讀書不等于真學習,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
- 讀書多不等于會讀書,從碎片閱讀到主題閱讀。
- 愛分享不等于懂分享,從復制輸出到批判思考。
一上來,秋葉大叔就毫不客氣地指出,很多人讀書的動機很不純潔,主要用來對抗焦慮,而焦慮的根本原因在于不知道怎么讀書讀到位,怎么能夠把知識變現。
單純地講一年讀了多少多少本書,是毫無意義的。
我們要做主題閱讀,要做知識體系的規劃,不是要拼閱讀量。書讀得越多,就越容易把信息量塞在腦袋里面形成堵塞。但我們只要把一個知識體系給打通了,以后再看其它的書就很簡單了。就好像是武俠小說里把任督二脈打通了,內力深厚,那學什么武功招式都是一看就懂。
到底要如何閱讀,秋葉大叔分享了以下三點(針對于實用類書籍)。
一、確定你的學習知識體系框架——愛讀書不等于真學習,從被動到主動學習。
人性是懶惰的,學習更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讀書是需要投入的,要跟作者PK的,這個時候對大腦是有傷害的。
因此,別指望舒舒服服的葛優躺姿勢,能讓你修煉成大神!
秋葉大叔拿打游戲來做類比(高手果然都擅用類比!),大部分人為何愿意主動堅持玩游戲?
游戲讓你欲罷不能的三大要素:清晰的路線圖(確定邊界),及時的反饋(建立獎賞),合理的挑戰(刺激重復)。
那么,讀書呢?
假設你要讀書學一個能力,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要讀多少書,讀到什么程度,完全是抓瞎型閱讀,讀得多有毛用。
所以當務之急是制定路線,畫出自己的能力地圖。如何畫能力地圖?秋葉大叔拿大家都熟悉的木桶原理來說事。
幫你安身立命,找到工作的專業知識是桶的底板。
項目管理、時間管理、演講等軟能力,構成了桶的圍板。
高度的個人自律、極度的個人拼勁等軟素質,是把整個桶圍起來的粘合劑。
學習任何技能,都要分解成專業、軟能力、軟素質三大方面,畫出自己的能力地圖,然后,著眼于缺失的部分去補齊。
能力地圖對于讀書的價值在于,確定了閱讀框架,提供了進度指南,且需因人而異,切忌盲目攀比。
愛讀書不等于真學習,真正的學習,要有自己的體系和框架,變被動為主動。
二、確定你的閱讀知識框架—— 讀書多不等于會讀書,從碎片到主題閱讀。
能力地圖有了,還要搭建知識框架,進行主題閱讀,把知識串起來。
閱讀前要進行結構化思考,此處又是一個恰切類比,“一種技能,把它結構化以后,就好像在自己的大腦里修了一條地鐵線,這個地鐵線就可以讓你把一類問題解決。多種技能就構成了地鐵網,能帶你去到城市的多數地方。”
知識地圖的價值在于告訴你如何解決問題。掌握了一個知識框架,就可以快速復制到其他方面,融會貫通,一通百通,這是很重要的知識遷移能力。
第一個知識框架從哪里來?
書的目錄是很好的知識框架,找一本好書,把標題改成問號,變成各種問題,再把問題串起來,就形成了知識框架。有了知識框架,就可以主動搜索式學習。
微信搜索:普及基本概念,適合小白入門
知乎搜索:各種牛人評論,撩起你的好奇心
豆瓣搜索:專業書籍介紹,適合系統學習
不要一本本地看書,順著知識框架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往下掃,然后把答案拼起來,這樣效率超高。
(這一點對我啟發很大,我以前是搬起一本書來就啃,啃半天不知看了些什么,或者看完一本,撂下就忘了,黑瞎子掰苞米,效率很低。)
主題閱讀可以先從通俗淺顯的書入手,如何打造入門書單呢?
1、精選清單,搜關鍵詞+書單
2、熱銷爆款,搜網店熱銷
3、網紅同款,搜大咖推薦
閱讀通俗入門讀物,其實也是快速熟悉專業概念,降低學習難度,同時為搭建知識框架奠定基礎。
知識框架搭好以后,要進行主題閱讀,把領域內主要的書看上10本左右。
主題閱讀好處之一:全局視野。
主題閱讀好處之二:快速強化。
經典的書往往比較繞,與其捧著一本書,讀不下去,不如把領域內的書多翻幾本,也就相當于把同一體系的內容,重復看了十幾遍,不斷加深了解。手藝需要打磨,反復強化,熟能生巧。
主題閱讀好處之三:融會貫通。
一個領域內的東西反復看,不斷用新的素材刺激它,遲早有一天就融會貫通了。
在主題閱讀基礎上,豐富知識結構樹。
小結:建能力地圖,每個能力點再建知識地圖,建了知識地圖后做主動搜索式快速整合學習,效率又快又好。
三、最好的學習是主動教——愛分享不等于懂分享,從復制到批判思考
讀了書,還要輸出,否則知識無法內化。
學習有哪些輸出方式?
1、摘錄,金句腦圖
(可以幫助消化吸收知識點)
2、心得,書評博文
(聯系實際,聯系社會,聯系其他書的說法,把不同觀點融會貫通)
3、實踐,研討模仿
愛分享不等于懂分享。去年在簡書上寫書評,意識到自己的水平還徘徊在復制粘貼的摘錄階段,沒法跳出原文的結構,融會貫通,提出自己的觀點,更不用說實踐應用了。今年,爭取在這個方面有所突破。
最需要的學習方式:行動閱讀
真相信書的內容,就找其中一個小點練習一下,用行動進行強化。
最厲害的學習方式:分享閱讀
教學最大的挑戰在于把自己帶入到作者的高度,把是什么轉化為為什么。把自己學到了什么,受到什么啟發,如何實踐應用,收獲了什么講給別人聽,自己也能迅速提高。
最提倡的學習方式:批判閱讀
很多書的觀點都不能說是真理,涉及到思想、價值觀、隱含的價值觀沖突的,都要有自己的思考才行。
整理這篇筆記的同時,我在讀書會上給小伙伴們做了一次口頭分享,過程中確實加深了理解,下一步就是在閱讀實踐中實際應用了。
后期實踐的心得會繼續分享,也歡迎小伙伴留言分享你的閱讀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