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秦腔藝術節在西安開幕了。秦腔和京劇到底有什么差別?帶著這個疑問,買了一張開幕式的票,冒著雨去人民劇院看了一場真正的秦腔。用兩個字來形容這場秦腔匯演,就是震撼!
秦腔的高亢,真真是應了初中人文地理里寫的“秦腔一聲吼,嚇死山坡老黃牛,八尺漢子眼淚流,嫁出去的女兒也回頭”。
文華獎演員
秦腔為很多劇種的形成提供了養分,對梆子聲腔戲種的產生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本次展演的不僅有《三滴血》和《五典坡》等秦腔名劇,也有地方戲比如碗碗腔、線腔等與秦腔的首次匯演。
云頭送子
寒窯記 和 白蛇傳
秦腔跟京劇有什么不同呢?從一個門外漢的角度說有三點不同。一是,“我”字唱“額”,其他的咬字隨方言。二是,唱腔高亢,音調比京劇高,像聲嘶力竭地咋呼一樣。三是,有的劇目有陜北特色的唱詞,像“吃上一口白白的大鍋盔、喝上一口甜甜的黃河水、茍全性命非回回”。
除了不同之外,唱的內容也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故事,像白娘子啊鍘美案啊王寶釧呢什么的。
戲劇這個東西,老一輩兒會更感興趣。最后上臺一位秦腔名家吳德,80多歲了,一開口真是驚艷!來劇院聽戲的大多是頭發花白的老爺爺老奶奶和陪伴他們的子女。像我這種想看下真正的秦腔的年輕人,不算太多。這真是應了主持人開場時說的那句,這次匯演是一次搶救性匯演,有的地方戲一團一戲,有的唱腔面臨失傳的危機,不得不令人嘆息。值得欣慰的是,陜西街頭巷尾不時可以看到劇團公演,以及一群熱愛著秦腔的票友團在廣場上吼一嗓子。
朱雀大街九月的路演
乾縣鼓樓前 大爺唱秦腔
秦腔,等我們90后老了,還能聽著原汁味的嗎?我們一起祝福秦腔,祝福中國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