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去年年中的時候在哪個渠道看到這本書的推薦,不過當時國內還沒有引進,我在亞馬遜上看了樣章,至此便對它念念不忘。所以年底看到誠品引進這本書的那個星期,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把它買了回來。奈何當時手上有好幾本圖書館的書沒看完,所以又將它束之高閣,直到這周才拿出來翻看。
昨天晚上看了咪蒙的推送《我膽子很大,卻不敢和你說話》,又是一個很美很傷的故事,一個關于阿圖和他三個月魔法的故事。阿圖在確診自己肝癌晚期只剩三個月生命后,決定去和自己喜歡的女孩椰子搭訕并努力實現她的愿望幫她追她喜歡的男孩。去拳館挨打只為幫椰子制造和男神相處的機會;在風雨交加的夜晚站在樹上拉住彩燈只為幫椰子制造和男神約會的浪漫氛圍;在車水馬龍的大街去拯救一個手辦只為幫椰子保住她送給男神的生日禮物……在阿圖一次次不求回報的付出后,椰子發現自己的愿望其實和她以為的男神毫無關系,而是希望阿圖可以永遠陪在她身邊。
阿圖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想要好好愛一個人,可是為什么不在自己健康的時候去努力爭取?!當然這只是一個故事,如果不是那三個月的魔法期,故事就沒了那悲傷的美麗,也會失色很多。
保羅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想的是要不要生一個小孩,要不要回到手術臺繼續救死扶傷。如果他健康,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當面對死亡的時候,所有這些水到渠成的事都成了需要思考和直面的問題!作為醫生,只有在手術臺上才能完成他救死扶傷的使命,完成他醫生身份的社會價值。作為丈夫,決定在自己行將就木的時候孕育新生命,也許有傳宗接代的自私,但更多需要的其實是勇氣,畢竟向自己的孩子告別會死得更痛苦!然而保羅卻說:“這樣豈不更好,生活絕不是一味地躲避痛苦。”就像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所傳達的一樣,生物體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奮斗求生。沒有奮斗的人生就像沒有條紋的老虎。有時候最輕易的死亡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結局。你看,保羅在死亡面前決定孕育新生命,而在孕育新生命的過程中死亡也占有一席之地。(保羅在接受藥物治療之前冷凍了他的精子,通過培養幾個試管胚胎方式,選擇其中最健康的一個胚胎移植,其他胚胎只得自生自滅)也許,這也是生死相依的另一層含義吧。
人有社會屬性和家庭屬性,二者缺任何一個都是不完整的。保羅在魔法期沒有對自己特殊對待,而是像正常人一樣努力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踐行自己的家庭責任。哪怕是在魔法期,他也是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活生生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例子。
當年2012末日年的時候,大家也許都想過如果明天就是末日的話我要做些什么,我想,要好吃好喝好玩的人有;要好好愛的人有;要好好工作的人一定也有!椰子的愿望是希望阿圖能永遠陪在她身邊,然而,這世上有多少人又有多少事是可以永遠的呢?也許你好好珍惜奮力守護的人注定只是你的過客;也許那些你可能并不是很在意的人卻一直不離不棄地守護在你身邊呢。
代碼寫多了,會發現這世界的邏輯其實很簡單:無非是let,變化歷歷;或者是const,恒久不息。如果一開始就想清楚,留不住的就讓它隨風去,不會變的就把它刻在骨子里,你說,多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