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喬幫主的iPhone面世,隨之而來的各種APP也粉墨登場,如火如荼地搶占了智能手機的空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誰的手機里沒有十來個APP呢?APP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
我一直非常喜歡高度自律的人,查理?芒格啊,像村上春樹啊(《向村上春樹學習寫作—寫作者應該具備哪些資質?》),《壽司之神》的小野二郎啊(《一事精致,便能動人》)等。我覺得無論在什么領域,想要成為頂尖的人才,做一個高度自律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高度自律,也可以反映在其手機里的APP上,那么,你手機里使用最久,使用頻率最高的APP是哪個呢(微信除外)?歡迎留言,我們一起來曬曬,使用時間最長或者使用頻率最高的APP哈。
我覺得手機里的一些APP是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和成長的,以下,分享下我的手機里,使用頻率較高的APP們吧。
1. 時間記錄工具——愛今天
愛今天是一款基于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為主導的時間管理軟件,將時間分為四大類:投資,固定,浪費,睡眠。通過記錄時間,了解自己時間的開銷,更好的利用時間。
在之前寫的文章《自我管理之一時間投資法:時間分配,決定人生》我就有提到這一款APP(“愛今天”貌似只有安卓版本的,沒有ios版本的,不過ios有其他記錄時間的APP。)
“愛今天”APP把時間分成4類:投資,固定,睡眠,浪費。我非常喜歡這個分類。
何為投資類時間:對目標產生實際幫助的時間。比如,你背英語單詞花費1小時,這對目標有實際幫助,則這1小時屬于投資時間。
何為固定類時間:對目標無幫助又必須做的事情所花費的時間。比如:做家務,吃飯,洗澡,上廁所,上下班走路等,對目標無幫助的都歸為固定時間。
何為睡眠時間:為睡覺所花費的時間。
何為浪費時間:即非必須沒有實際幫助的時間。
這四類時間,看似非常清晰,在實際使用時,我發現投資與固定時間之間的微妙差別。有時候,你可以把固定的時間轉為投資的時間,而且當把固定時間轉為投資時間時,也會影響你做這件事的心情。
我從2015年4月份開始使用“愛今天”記錄時間,到今天為止,一直用“愛今天”記錄我的時間消費。而且,愛今天也有番茄鐘的功能,要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情,也可以給自己設置幾個番茄鐘。
一個人每天都需要花不少時間在固定類事情上,比如,洗刷,交通,吃飯等。我在固定類的時間花費:
吃飯:409小時
洗刷:351小時
交通:310小時
做家務:160小時
睡眠時間就更多了,一天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睡眠時間。
2.開口說英語—英語流利說
英語流利說的slogan我很喜歡:讓你忍不住,開口說英語。這是一款口語練習軟件,神奇之處是,他會給你的口語打分。
英語流利說是一款“讓你忍不住開口說英語”的隨身口語教練,我基本上每天都會用英語流利說練習口語,只是最近一忙起來,就不小心忘記練習了,罪過啊。
我從2014年開始用這一款軟件,錄音的時間達到了3469分鐘,累計學習天數521天,闖關總數1795關,闖關平均分81.4(最開始用時,得分經常在80分以下,現在基本在85-90分之間)。
現在,英語流利說,也出了每日打卡的功能,給自己設定每天練習的目標時間,完成目標時間,即可打卡。
在英語流利說的排行榜中,你可以看到前3名都是連續學習900多天的人,他們可是一天都沒有中斷啊。每次看到排行榜的大牛們,都忍不住膜拜下,然后自己默默去練英語了。
3.寫作的最愛—簡書
從去年8月份注冊簡書賬號,我在簡書里寫了300篇文章,其中【每日論語】系列文章201篇。自從注冊了簡書賬號,至少每周會寫一篇文章吧。很喜歡在簡書寫文章,因為編輯器很簡潔,我只需要關注文字就可以,排版什么的完全不需要花時間。每次編輯微信公眾號,都需要花好長時間,但是,在簡書寫文章,花在編輯上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簡書也見證了我的成長。從最開始寫文章,閱讀量幾乎是個位數,到目前慢慢增多,這一路走來,都可以在簡書找到印跡。依然記得第一次通過簡書首頁投稿的激動,我還記得那篇文章是《寫在70周年閱兵式后:老兵和戰爭》,我猜想是因為抓住了熱點才上了首頁。那還是去年9月份的事情了,時間過得很快,我用文字記錄時光。
4.知識管理工具-印象筆記
我用印象筆記來隨時記錄我的寫作靈感,手機電腦可以同步,使用起來很方便。我在印象筆記里總共寫了1545篇筆記。
同時,我每天在印象筆記上列出自己的TO DO List,用印象筆記作為待辦事宜清單。完成了之后,就打勾,從2015年到現在,這個習慣也保持了一年了。所以,從印象筆記上,我可以找出我去年某一天做了什么事。
印象筆記最大的用處,還是隨時記錄靈感吧,在地鐵上,或者走在路上,一旦有什么靈感閃現,就會拿出手機,先記錄下來,這是積累素材非常好的方式。
5.每天三件事+小確定打卡——橙子成長聯盟
2015年,參加了古典老師組織的“改變自己100天訓練營”,知道了每天三件事+小確幸打卡。從那時候每天開始三件事+小確定打卡,到目前為止,應該持續了200多天。每天三件事+小確定打卡應該是最簡單的管理工具了,雖然簡單但很有效率。每天寫下的三件事應該是與你夢想有關的三件事,每天完成一小步,就可以離自己的夢想接近一小步。而小確幸是用來增加自己的幸福感的。幸福不需要等著別人來給予,我們可以自己創造,在早晨,想一想,今天要給自己創造什么幸福,在小確幸里寫下來,然后在一天中實現它,這樣每一天,都可以讓自己過得幸福一點。
以前,三件事的打卡都是在印象筆記里,自己打卡。現在,有了小工具“橙子成長聯盟”(PS. “橙子成長聯盟”是一個微信服務號)。這是我近一個月的記錄。
6.財務管理——挖財
要進行理財,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收支情況。
我從2013年開始用挖財。每天都會記錄消費情況,每天用挖財記錄日常開銷。根據記錄,每年的年終進行年度總結,并且會做下一年的消費預估。所以,我對自己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的消費情況一清二楚,也知道在哪些大類(飲食,交通,購物,醫教等)里花了多少錢。
我覺得對于現代人,每個人都要學會管理自己的資產吧,雖然年輕的時候沒多少積累,但要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學習理財,等以后有了積累,才可以更好地進行理財。而理財的第一步就是記錄自己的消費情況。
7. 每日運動——keep
Keep是我最近才開始用的一個APP,從3月10號開始。每天早上起來鍛煉15分鐘,晚上鍛煉15分鐘。
我用keep不到一個月,獲得了T5的徽章。我仔細看了等級數據,覺得很震撼。在T1有500萬人在此等候,在T2有381萬,T3有259萬,T4有150萬,T5有70萬人,……T10只有72人達到了。
從這一串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人是不行動的,盡管他們下載了這個APP。通過T1只需要30分鐘,缺有500萬人還在T1的級別。如果用500萬作為基數,我不到一個月的的時間,我的運動時間就成為了前15%的人。行動,可以輕而易舉超過大多數人。
8.我是女生——美柚
我是女生,你懂得。
9.廚房好幫手——下廚房
下廚房是一款有菜譜的APP,“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每天做菜前先搜一下菜譜,嘗試一些沒有做過的菜,讓做飯變得更有意思。
剛開始用下廚房,就被下廚房的slogan:“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深深打動。從2013年開始使用下廚房。在下廚房上傳了200多道菜。創建了2個菜譜。
最開始自己做飯的時候,挺討厭的,覺得好麻煩,是下廚房讓做飯變得有意思。我現在每天的早晨和晚餐都是自己在家做的。要對自己好一點,首先要對自己的胃好一點。
10.聆聽大咖分享——紅點
從2015年開始在紅點聽了好多大咖的分享,有畢淑敏,周國平,雪小禪,蘇芩,古典等。以前,只看過他們的作品,沒有聽過他們的聲音,當聽到他們的聲音時,覺得他們好真實,一下子距離就近了很多。也是要感謝互聯網教育,讓我們與大咖的距離大大縮短了。
11.微信。
我想,大家使用頻率最高的應該是微信吧。我自己對微信也是既愛又恨。微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溝通變得唾手可得。但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時間有點長,有一點過度社交。
也是微信,把我們的時間碎片化了。很多人,別人一給他發消息,立馬會回復,本來在做一件事的,下一秒就開始聊天了。等聊完天,都想不起來剛才自己在干什么了。從開始用微信,我就把消息通知關閉了,我無法忍受微信來控制我的時間,因此別人給我的回復,我通常不會及時回復,一般會在一個時間段統一回復。朋友圈,很早之前就不玩了,除了轉發自己寫的文章,基本不用朋友圈。經常有朋友說:你知道誰誰怎么怎么了?我說不知道啊。她說:你沒有看她朋友圈嗎?好吧,是的,我沒看。
很多人,生怕錯過了別人的消息,錯過了別人朋友圈的更新,因而忍受著微信把自己的時間碎片化。彼得·德魯克的一句話,我一直謹記在心:“時間分割成許多段,等于沒有時間”(《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更不用說是碎片化的時間了。很多人在講“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我覺得這個命題是個偽命題。首先,時間碎片化了,本身就是非常低效的,你要做到不是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而是如何不要讓自己的時間碎片化。這一點,只要你想做,你都能做到。
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想要投資未來,先投資時間。
最后,讓我們一起來曬曬,使用時間最長或者使用頻率最高的APP吧,歡迎留言哦。
既然來了,留下個喜歡再走吧,鼓勵我繼續創作~~~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那就關注我的簡書賬號吧,我們一起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