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貓妮受邀在理想國0618微分享的群里,分享自己的豎屏思維導圖制作心法,本文為當日分享的筆記還原,希望可以讓你有所收獲。貓妮微信:smile42779,期待和同頻的伙伴一起進步:)
【WHY】為什么我要做豎屏思維導圖?
思考:
你沒有經歷過雪盲,你經歷過信息盲嗎?
雪盲癥是指人們難以區分被大雪覆蓋的樹木和山丘,而信息盲是指我們的大腦面對太多信息,而難以獲取數據。
人們特別擅長獲取信息。只要我們能夠把信息分解成若干小塊兒,像文件柜里面裝滿了文件夾,就可以幫助我們在需要的時候儲存和搜索信息。
現在是屏閱讀的時代,大家習慣在手機上看微信公眾號文章,閱讀電子書,聽知識付費的課程,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在不同的平臺上學習內容專欄、聽別人拆書。
如果是一篇6000字的文章,你可能會看了后面,忘記前面。看完之后會感覺“內容不錯,收藏了!”,然后這篇文章在收藏夾安靜躺著,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碎片化知識就像一地的散葉子,思維導圖就像樹干,通過一張圖,你就可以進行結構化的記憶,樹干有了,葉子也自然會逐漸生長出來
有了思維導圖,你就可以從知識晶體開始,不斷的建立聯系,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繼續通過增加知識晶體,結合實踐經驗,擴大你的知識樹。
分享:
制作思維導圖給我帶來了哪些變化?
強調:
貓妮的制圖場景和目的
變化1:
我更加重視知識的內化和應用
信息爆炸的時代,只有應用的才為知識,其他的都是信息。
我會定期將積累、沉淀、融匯、凝練的知識進行盤點,看到自己的成長,而盤點的方式,可以通過將掌握的內容內化為導圖的形式,然后內化在自己的心中,隨時調取應用。
比如我在閱讀《躍遷》的時候,看到了一個處理情緒的小方法:ETA脫困四問。
我通過制作一張小小的思維導圖,完成了信息的記憶,在自己的知識樹中,擴充了情緒管理的樹干。
情緒就像一份快遞,如果你不接納他,快遞員就會持續的敲門。
在做了這張圖之后,每當我因為某件事產生了小情緒,都會重新回顧這個小方法,對這個知識晶體再次鞏固記憶,按照順序向自己提問,接納自己的情緒,并尋找可以改變的行動方案,從而達到期望的目標。
看到情緒——看到真相——回到初心——開始行動,這個方法,這張圖,借此機會,送給你
時間管理方面,在我學習得到專欄的時候,整理制作了這張圖,事后也經常反復的查看應用。
運用圖中提到的加減乘除,自己更好的適應了這個碎片化時代的工作方式:碎片化思考,大塊時間執行。
再次畫重點:信息爆炸的時代,只有應用的才為知識,其他的都是信息。
變化2:
自己思考事情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從我高頻輸出思維導圖開始,通過對思維導圖的靈活運用,我開始去多維度的考慮每一件事,從發散思維到收斂思維,逐漸開始重視事情的閉環。
標準化、模塊化、方法論,應該是自內而外的,經過自己的思考、實踐進而歸納出來的,
如果我們把所有行動分成思考和執行,那么好的工具,應該是幫你拓展思考的邊界,延長思維的「觸手」,同時壓縮執行步驟、時間,讓你可以更專注于思考。
利用思維導圖這個工具,貓妮就是在不斷的拓展思考的邊界,在和他人溝通的時候,我也會更加注重條理清晰去傳遞自己的觀點。
使用工具的過程中,我不會停留對筆記的整理和記錄上,而是把制圖背后的結構化思維內化在自己的行為中,思考的能力也不斷變強。
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朋友懷疑我的年齡,甚至有人猜測其實我是35歲左右的老師
有圖有真相↓↓↓
哈哈,是時候強調一波我的真實身份了,擅長思維導圖的小貓妮真的是95后,也真的是一位身高175+的長腿妹紙。
變化3:
我的溝通能力提升,更有同理心
在制圖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大量同頻的伙伴,也因此收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回答過程中,貓妮一直保持溫和的態度,耐心真誠的對待每一個朋友,用合適的措辭方式,給對方提出制圖建議或者修改反饋,同時根據對方的反應和想法,進行合適的引導。
貓妮在和不同的朋友交流的過程中,也偶爾會出現觀點上的分歧。這件事其實很正常,每一個個體都是不同的,我們不可能都用同樣的方式看事物。
當我們不再一味地忽視不一致的存在,并且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那么我們看到東西不一樣,所帶來的爭議和矛盾就是可以緩和的。
——《洞察》
思考:
你是錄音筆?還是說明書?
前兩天看到某朋友提出了一個有趣的類比:職場中有兩種人,一種是錄音筆,信息不理解、不加工,也不決策,不拆解任務,只是起個傳話筒的作用。
一種是說明書,能夠再解釋、再設計,能拆解任務、定目標。
如果把錄音筆和說明書類比到我們的屏讀導圖上,一種是錄音筆,面對筆記不理解、不加工,也不拆解,只是一模一樣把大段的文字復制粘貼到自己的筆記本上,思維導圖里,只是起了一個傳話筒的作用。
另外一種是說明書,能夠對內容進行細致的再解釋,確定內容的整體框架和結構,可以針對內容精心設計圖形化的表達方式,能對同類的內容進行拆解、合并和刪減……
你,想成為哪種人?
【WHAT】什么是豎屏思維導圖
豎屏思維導圖的使用場景
現在是信息過載的時代,也會出現注意力缺乏癥。而視覺手段的展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適合手機閱讀的屏讀思維導圖,也是體現和檢驗個性化視覺內容有效性的最佳工具之一。
屏讀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內容理解的輕松度,如果做的簡潔大方,可以保持讀者長時間的關注,簡潔直觀的視覺表現可以說服觀者:看完這些只需片刻。
當然,想要做一張清晰又簡潔的思維導圖,也需要思考如何對內容進行分層和展示,用可視化的圖形表達去替換原有的數據和文字。
屏讀思維導圖展示邏輯
我認為制作思維導圖并分享給他人就相當于一次溝通,做圖者對信息進行編碼,看圖者對信息進行解碼。
想要獲取信息溝通的有效性,制作思維導圖的人,需要清晰地傳遞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
想要在手機上清晰的展示信息,貓妮有兩個小建議,你可以適當參考,未來我還會再進行詳細的補充和完善。
① 建立標簽系統,有利于你找到需要的信息
貓妮目前的想法是通過標簽分類,來初步實現內容的劃分,比如上面那張情緒處理的脫困思維導圖,我的內容標簽就是【認知成長】,關鍵詞是【情緒處理方式】,導圖類型屬于讀書筆記
說實話,目前我對自己內容分類的方式還是不太滿意,但是有勝于無。
很多時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有了第一版的內容,就有了迭代優化的可能性,從而有機會讓它變得更好。( ps: 如果你有知識管理方面的好建議,歡迎在留言區和貓妮交流哦 )
② 要提供友好的方式,閱讀你需要的信息
重視文字內容的可讀性和結構的合理性,避免結構過于分散,讓人無法找到重點。
(關于如何控制作品結構緊湊,你可以查看結尾的推薦閱讀,貓妮也會保持新經驗的總結分享)
【HOW】如何制作豎屏思維導圖?
在這一部分,由于篇幅和形式限制,我暫時不講非常詳細的軟件操作步驟,但我會為你提供方向性的建議,以及可以用來入門輔助的資料鏈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關于制圖工具,貓妮推薦使用幕布 和 XMind,有手機app和電腦客戶端,不同平臺均可用,可以滿足你的不同需求: )建議你在官網下載最新版軟件
以下是兩個軟件的簡單介紹,貓妮也將在近期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
幕布:極簡大綱筆記 | 一鍵生成思維導圖,高效的結構化筆記
幕布通過大綱來組織內容,無論是讀書筆記、活動策劃、會議記錄還是待辦清單,都能完美勝任,這種更具條理性的寫作方式,會帶給你全新的體驗,極簡可靠。幕布幫你將寶貴的精力節省下來,讓你專注于內容創作。
XMind:為激發創意而生,同時擁有漂亮的視覺化呈現
激發你的奇思妙想,讓你在理清雜亂思緒的同時,真正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
貓妮的每一張作品,基本都是先通過幕布進行內容梳理,然后利用XMind進行排版優化。
制圖過程中,貓妮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未來還會不斷完善細化,期待你的反饋
一個思維:
豎屏思維,縱向構圖
兩個原則:
① 確保內容的可讀性
② 摘要形式展現信息
三條建議:
① 保證內容有明確的結構劃分和清晰的層次感
② 控制好作品的視覺重點,避免內容格式的千篇一律
③ 利用【提醒/注意/小結】等詞語,對筆記的細節進行補充
四大心法:
① 戴好問題帽
② 穿好隱身衣
③ 保證深呼吸
④ 打好組合拳
四大心法的詳細解讀:
技巧分享 | 掌握制作豎屏導圖的四大心法,對“偽”導圖說“NO!”
建議:保持有意識地持久反思與學習
通過反思學習,掌握新的技能并形成自己的體系,以取得突破性進展。學習的過程是突破能力邊界,而非鞏固現有能力,不要把現有能力看作自己的局限。
遇到問題可以自己多思考,比如貓妮經常收到的一個問題是 “如何插入圖片”,其實這個問題并不難,選擇 “插入——本地圖片” 即可,仔細看一下菜單欄的每個圖標,逐一點擊試試,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結尾有提供新手入門指南)
想清楚、做到底、出成果、有作品!
建議:在社群如此普遍的今天,在群里刷表情包、混臉熟并沒有什么太大意義,帶來了注意力,卻沒有影響力,還不如盡可能多出點作品!
不管是寫作,還是ppt,還是思維導圖,還是做手賬,尋找一個你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要記得,你設定的標準決定了你的人生。
推薦閱讀:
本文參考資料:
《重塑心靈》《高效的秘密》《洞察》
易仁永澄:個人成長的6條元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