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月掙一二十億的人其實是很難受的
“如果是普通的快樂感,一個月掙一兩百萬的人那是相當高興,一個月掙一二十億的人其實是很難受的,這個錢已經不是你的了,你沒法花了,你拿回來之后又得去做事情。”浙江杭州第四屆浙商大會,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會上爆出了新的金句。
做的事情越多,擔當越多,麻煩越多,同時獲得的是間接的快樂感,而不是普通的快樂感。
馬云的世界,我們常人無法企及和感受。
他的話讓我聯想到寫作。
走上寫作,必定不是一道坦途。
上周在簡書更文2篇,長篇的瀏覽量435,一篇勵志文瀏覽量4261,相差接近10倍,讓你不得不考慮讀者的感受和寫作的方向。
在這條路上,有不少人和我一樣,源于愛好,挑燈夜戰,又時常兜兜轉轉,瞻前顧后,耗費了許多寶貴的精力。
在簡書寫作一年,已經成功簽約簡書版權作者,完成一部長篇《幾度風雨花又開》,第二部小說按計劃進行,可寫作中的思考不但沒有停留,相反卻產生了更多。
寫什么,才會有意義?如何寫,才能出好的作品?
哪些內容是大家喜歡的,會有高的人氣和市場?哪些才是自己想要寫的小說,寫出作品中的人性和光芒?
腦海中常常縈繞這些問題,不停地尋找答案,不停地摸索,徘徊,思索,前行。
因為讀者對你的期望會高出很多,自己對自己的作品期望值也有了新的要求。
這和剛入簡書是完全不一樣的心情和感受。
當初寫完一篇文章,就算完成一件大事,因為自己希望的是能夠堅持下去;現在,不僅要堅持,還要有質量的保證。所以,認真的態度和無形的責任比以前自然而然多了起來。
所以,簽約后的幸福感真沒有那么強烈。
- 讀石黑一雄的小說,不會失望
文字是讓人好起來的東西!這是我對寫作的基本態度。
文章要觸動讀者的心,不下功夫學習,是難以做到的。
讀文學大家的作品,不失為一件樂事,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對于業余作者來說,更為合適和實用。
2017,不能不讀石黑一雄。
這個令我們陌生的名字獲得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讓人驚訝,更多是好奇。
在此之前,我竟然從未讀過他的小說。
讓我們來看看他的作品吧。
1983年,29歲的石黑一雄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遠山淡影》,被英國文學雜志評為英國最優秀的20名青年作家之一。并獲得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溫尼弗雷德·霍爾比獎”。
3年后,他的第二部小說《浮世畫家》(1986)獲得了英國著名的惠特布萊德獎和英國最高文學獎布克獎的提名。
又一個3年,他的第三部小說《長日留痕》(1989)奠定了他的國際聲望。該書在英國的銷量超過一百萬冊,榮獲布克獎,并拍成了電影。
6年后,他的第四部小說《無可慰藉》(1995)獲得“契爾特納姆文學藝術獎”。
他的小說,皆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在業內更獲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成就和榮譽。
我們常常看著他的光鮮和榮譽,卻容易忽略他的創作時間。
一部小說,三至六年時間。
而他自己,從來謙虛低調,一直專注于自己的寫作,寫自己想寫的故事,不受外界的干擾和左右,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2015年,石黑一雄出版《被掩蓋的巨人》,這部小說,讓他一舉拿下諾貝爾文學獎。
此次,這部小說花費十年,中間修改過十一稿。
“十年磨一劍”,用在他的身上,再貼切不過。
他傾盡十年心血,不讓人失望。
村上春樹說,讀石黑一雄的小說,不會失望。
- 最好的作品和最劣的作品,都缺少讀者
回想我們的所作所為,寫完了就不想再去管它,似乎是為別人完成了作業;完成的作品人氣不高,就沒了寫下去的勇氣;堅持的時間久了,疲勞了,還會為自己找理由說,寫這些東西不知有沒有人看,借故停下筆來……
細思緣由,我發現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因為我們很少去堅持自己的內心,常常看別人的臉色猶猶豫豫;
因為我們很少去相信自己的選擇,常常用別人的判斷患得患失;
因為我們很少去追尋自己的生活,常常按別人的方式循規蹈矩……
周國平說,最好的作品和最劣的作品,都缺少讀者。
最暢銷的書,總是處在二者之間的東西,較好的,平庸的,較劣的。
拿起書,不安,應當自己來寫;
拿起筆,不安,應當自己來生活。
所以,不必因一時的點擊量少而泄氣,也不必因羨慕別人的熱鬧而盲目追捧。
勞倫斯說,一本書最糟糕的地方在于它會在封面與封底之間被封閉的那樣一種方式和狀態。當人們必須在石塊和方尖碑上記下他們思想的時候說謊相當困難。陽光實在太強烈了。但為時不久人們就可以在地窖里,在秘密的洞穴里,在神殿里進行他們的冒險活動,在這樣一些地方人可以創造出他們自己的生活環境,人可以自己對自己制造謊言。一本書就是一個地下洞穴,這個洞穴有兩口蓋子。在洞穴里說謊話,這樣的地方真是完美無缺的。
我們的文字,不能在這個洞穴里說謊,因為,我們終究向往陽光。
我們要用足夠的耐心,虔誠地埋下充沛的種子,耐心地守護、澆灌,給它風雨、霜雪,給它養分,空氣,呵護它日益成長,茁壯成精神的大樹,給予人們心靈的綠色,情緒的靜氣。
- 沒一個成功人士天賦異稟
華爾街的傳奇人物,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里奧,是美國對沖基金教父,被稱為“投資界的喬布斯”。
他在《原則》一書中說:“我閱人無數,沒一個成功人士天賦異稟,他們也常犯錯,缺點也不少,他們成功是因為正視錯誤與缺點,找到日后避免犯錯、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我覺得,全力利用好直面現實的過程,尤其是在和困難障礙斗爭時的痛苦經歷,從中竭力吸取教訓,這樣定能更快實現目標。”
成功人士與平庸人士最重要的區別在于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
在寫作中,我們不可能吸引所有人的眼光,我們更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贊美。
所以,不要糾結于點贊數的多少,拘泥于讀者的喜好。
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分析自己的不足,認真打磨自己的作品,要為那些欣賞我們的讀者而寫,為那些有心靈感應的朋友而寫!
寫下去,才是真理!
康格瑞夫說,能支配自己精神的人,比攻取一個城市的人還偉大!
寫作沒有真相,只有結果。
寫作路上,我們要掌控自己的搖擺不定,改變自己的隨波逐流,因為,成大事者,不謀于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