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大家都到了所謂適婚年齡的緣故。
如今每每幾個好友聚在一起,聊天話題已從當時的工作情況上升到婚姻高度來。開口閉口脫單沒,有事沒事求介紹。“結婚”似乎已變為眼前首要目標。
“你看現在人扯證時間越來越晚,恐婚必是一重要因素。”好友肯定的說到,“很多時候,我們表面所呈現的對婚姻的熱情,不過是迫于親朋好友等外界壓力,為給自己或他人一個交代而不得不做罷了。”
關于“是否恐婚”,粗略問了一下身邊人,肯定答案居然占大多數。
那么,當我們在深陷恐婚圈時,我們到底為何恐懼,又在恐懼什么?
要我說,主要有三:
深受父母不幸婚姻的影響,怕重蹈覆轍
花花跟男孩在一次飯桌上認識,兩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想到年近30還能遇到一位讓自己臉紅心跳的人,花花那平靜許久的心蕩起陣陣漣漪。
“小莉,我至今都不敢正視他的眼睛,要命。”因為男孩,平日“臥槽尼瑪”掛嘴邊的花花,如今也刮起撒嬌俏皮聊天風。許久不修邊幅的她為愛大放血,開始購買那化妝品衣服和鞋包。
因為花花,羞澀內斂的男孩也開啟了主動邀約戲碼。即使工作再繁忙也會定時送上溫暖問候,稍有空閑就帶她看電影壓馬路,戶外爬山買衣服。
講真,除了肢體接觸,情侶間該做的事他倆都完成得差不多了。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大半年,就是遲遲不見男孩表白。花花慌了,在我們的慫恿下,還是鼓足勇氣問了原因。
“對不起,我是真的恐婚,還沒做好準備。”
原來,男孩所在家族的婚姻都不是很幸福。父親脾氣暴躁,母親又愛嘮叨,血淋淋的家暴對他來說早已熟悉不過。伯父伯母也是在他人逼迫下,無任何感情可言的湊合著,兩人早已分居多年,貌合神離。就連兩年前出嫁的姐姐婚姻也是極度不幸,三天兩頭往娘家跑。
在這種烏煙瘴氣的環境中長大,“婚姻是悲劇人生的開始”這一觀念早已根深蒂固。
于他而言,美好婚姻或許是自己窮極一生都難以擁有的奢侈品。婚姻,不過是生活的一個累贅罷了。
男孩說,他一次次試問自己,能否成功消除心中陰影,給予她幸福一生的承諾。答案都是否定,不想誤她,所以離開。
像這個男孩這類的人,通常有幾個共同點:
會嚴重缺乏安全感,性格更為敏感。動不動就將前車之鑒無限放大,后見縫插針的安放在自己身上。
對婚姻一直持有自我懷疑態度,怎么都找尋不到逃脫不幸婚姻的力量。
擔心如今擁有的能力配不上想要的生活
有人說:“人如果沒有夢想,跟咸魚有什么區別。”殊不知,當心中的宏偉夢想與狗血現實無法順利接軌時,也極易滋生恐婚心理。
我是一個對婚姻滿懷期待的姑娘,理想的婚后生活,更是早已在心里規劃了千百次。我愛安靜他愛鬧,我愛看書他愛笑。我與他,都有屬于自己的愛好,各自做著自己想做的事,彼此尊重,互不干擾,又喜歡膩歪一起。
我們應該會有兩個可愛的小寶貝。周末時分,丈夫系著圍裙,在廚房忙碌著,鍋碗瓢盆洗滌碰撞的聲音很是好聽。我呢,跟孩子在客廳里,地上是載滿幸福的玩具與書籍,陽光透過窗灑在寶貝身上,溫暖美好。
可這樣的幻想背后常夾雜著數不清的自我懷疑: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將婚后生活經營成自己想要的模樣,畢竟如今一個人的生活也常常一團糟。
我不確定,婚后的自己是否還能毅然堅持心中夢想,無論他人支持與否,都能筆耕不輟。到底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堅強,壓力大到崩潰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
我甚至無不確定自己已經具備這樣的能力,能夠讓他一輩子都如承諾那般,一生只愛我一人,始終把我像寶貝一樣寵愛。
在我看來,婚后男人會變成什么樣,跟自己大有關系。我是真的想結婚,也是真的恐婚。
麻煩的婆媳關系,想想就恐懼
現在真是一個談“婆媳關系”色變的時代。
與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不同,這一陰影的形成經常是在有了辨別能力后,外界給予的。姐姐少少就是因為不知如何應對傳說中的婆媳關系,不懂如何更好的融入新家庭,而對婚姻敬而遠之。
少少的恐婚癥還得從她一位發小說起,就叫她小藝吧。
據小藝說,老公是獨子的關系,婆婆會時刻在她面前與老公爭寵。孕期有次自己不小心感冒了,看著老公給自己泡沖劑,婆婆怒火中燒,指責老公有了媳婦忘了娘。說自己腰酸背痛,兒子也不懂心疼。
甚至是臨盆前一周,婆婆還要求她三餐要幫忙洗衣做飯。
滿天下散播兒媳謠言也是小藝婆婆的一項絕活。明明是忙著哄那哭鬧的孩子,沒有及時開門,卻被婆婆說成是故意把她關在門外讓他吹冷風。明明是財產大權都在婆婆手里,卻經常跟鄰里說媳婦兒太會管錢,自己都沒得花。
“見到她就惡心。”她咬牙切齒的說。“你別這樣,再怎么樣,也是你半個媽媽。”最開始,姐姐還耐心的勸她幾次。誰知勸著勸著,竟徹底把自己勸進了恐婚圈。
“人心難測啊,她婆婆看起來那么好處 ,再說少少情商這樣高的人都快被虐死了,更別說我這種不討人喜的。”
就這樣一直單著,輕易不與人交心,怎么相親都不滿意,一晃31了,實實在在的大齡剩女。
可是你知道嗎?有時候,我們內心的恐懼不過是借他人經歷,強加給自己的一場戲。
恐婚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偶然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恐婚是必須的,哪有那么好的運氣能遇到心心念的不摻雜雜質的人。
你之所以恐婚,不過是因為你還沒遇見那位,可以在言笑間,用一抹陽光讓你那早已沉淀于心的陰影消散去。能給你帶來厚厚的安全感,讓你默默褪去身上那重重的盔甲,從此無需防備,得以敞開懷抱擁有婚姻。
張愛玲在《半生緣》里這樣寫到: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
“你只要等就好了,該來的總會來。”我們總會在失意時一次又一次的安慰自己。
其實,單純等待,等來的只會是更穿心的錯過。簡單等待解決不了問題。很多時候,我們對婚姻的恐懼,常源于內心的不自信,而這不自信又常因自己的不夠優秀而起。
你若精彩,真愛自來
你若勇敢,春暖花開
藕仔莉:二更專欄作者。愛吃藕片的廈門姑娘。胸平,志向可不平。臉雖大,膽子卻很小。心思細膩,超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