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分享《翻轉(zhuǎn)課堂的可汗學院》精華解讀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薦 語

現(xiàn)行教育模式已有200余年歷史,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對于我們平常遇到的大大小小的考試總會有一個“及格線”幾乎決定著每個孩子的命運,物理、化學、生物等等科目的劃分限制了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對世間萬物運行規(guī)律的理解產(chǎn)生了偏差。

可汗認為,知識不應該強制性地分出科目和章節(jié),知識似青山連綿不息,思想如河水奔流不止。在互聯(lián)網(wǎng)蓬勃發(fā)展、社交網(wǎng)絡盛況空前的時代,免費、靈活、適合個體、全球共享的教育才是未來教育改革的方向。

薩爾曼·可汗闡述屬于未來的教育理念——讓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隨時隨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費教育!在本書中,他以“可汗學院”的成功為證,分析了當前教育各方面的缺陷和落后之處,提出了實現(xiàn)教育公平與高效的新概念。

當教育沒有了貧富之分,課堂沒有了年齡之別,實習沒有了假期之限,當學生開始為自己的興趣和未來而學習,教育才能最終達成其目標。

作 者 簡 介

薩爾曼·可汗

薩爾曼·可汗從小聰明好學,展現(xiàn)了出色的數(shù)學天賦。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數(shù)學學士、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士及碩士學位后,在哈佛商學院獲得了MBA。他于2009年辭去金融分析師的工作,專心建設這一旨在為全球?qū)W生提供免費在線教育的“可汗學院”。

2014年1月,YouTube上的“可汗學院頻道”共吸引了163.3萬訂閱者,觀看次數(shù)超過3.55億次。薩爾曼·可汗已成為教育領(lǐng)域的超級巨星,并吸引了可觀的資助,比爾.蓋茨基金會先后提供了550萬美元支持其事業(yè)。

可汗于2010年入選《財富》“全球40大青年才俊榜”,2012年入選《時代周刊》“100位*影響力人物”。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nèi)容為《翻轉(zhuǎn)課堂的可汗學院》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jīng)允許不可用作商業(yè)用途。

目 錄

引言

一、可汗及可汗學院

二、可汗學院的教育理念

三、教育史與教育革命

四、可汗學院進校園

五、教育的未來

正 文

引言

我們已經(jīng)在很多場合講過薩爾曼·可汗其人了,這是他親自撰寫的闡釋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探索的一本書,非常值得期待。再看看推薦人名單: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比爾·蓋茨,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尤努斯,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著名電影導演喬治·盧卡斯,曾經(jīng)世界首富墨西哥電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盧,TED大會創(chuàng)始人克里斯·安德森,還有我們國內(nèi)著名的心理學家彭凱平教授,可以看看大家是怎么評論的:

比爾·蓋茨——薩爾曼·可汗和可汗學院提供的工具讓我的孩子受益良多,他是把技術(shù)和教育有機結(jié)合的真正先鋒。

尤努斯——我們現(xiàn)行教育制度的缺陷,主要是“教”與“學”的不統(tǒng)一,薩爾曼·可汗找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好方法,他主張在學習過程中尊重差異性,鼓勵大膽思考和重視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彭凱平——洞見教育的本質(zhì),強調(diào)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倡導個性化教育,并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設定為教育的最終目標?!谝I(lǐng)一場真正的教育革命。

我們很少摘錄推薦人的語錄作為推薦用語,但薩爾曼引領(lǐng)的教育革命和他的思考卻讓我們欽敬不已!那么這個每天都有數(shù)百萬學生登錄學習的可汗學院究竟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一、可汗及可汗學院

1.不適的情形及根源

薩爾曼是孟加拉裔的美國人,他的爸爸是兒科醫(yī)生,媽媽是印度人,但爸爸在他大概13歲時就去世了。薩爾曼自幼聰慧過人,典型的學霸、數(shù)學小王子,1994年考入麻省理工學院,獲得數(shù)學學士、電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2001年到2003年,完成哈佛大學商學院MBA的學習,畢業(yè)后他在紐約一家對沖基金公司擔任分析師。

2004年,在他結(jié)婚時他的親戚們都來祝賀,包括一個12歲的表妹納迪婭。這個故事就從這個小姑娘開始。

納迪婭非常聰明,正在上小學6年級,她的功課都是A,但是數(shù)學除外,她面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她的數(shù)學成績再無起色的話,可能就得進入慢班學習。曾為數(shù)學小王子的薩爾曼責無旁貸,決定幫她遠程數(shù)學輔導。納迪婭的難題是單位換算,比如英里換算成英尺,品脫換算成盎司,按理說這是比較簡單的問題,但納迪婭死活就是不會。在薩爾曼看來,她只是在內(nèi)心否定了自己,好像告訴自己就是不會。她會如同其他那些所謂差等生一樣,一碰到單位換算時就胡亂猜答案,薩爾曼告訴她不許猜答案,要么會就直接算答案,要么不會就直接說。終于納迪婭搞定了單位換算,以后的輔導非常順利,她變得信心十足,反應機敏,很快納迪婭的數(shù)學成績就有了煥然一新的變化!

納迪婭的成功使薩爾曼在他家族中聲名遠播,很快他就有了近10名親戚學生,人多了,就不可能進行一對一的教學,于是他就開始嘗試著用skype遠程開課,但效果遠遠不如一對一。于是有朋友建議他,可以錄視頻放到Y(jié)ouTube上,這樣他的學生下載就可以學習了。

因為YouTube時長的限制,薩爾曼的課程只能錄制10分鐘。而這個時長,恰好與一些教育家研究得出的學生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長短一致。一般來說,學生需要3—5分鐘才能靜下心來,在此之后的10—18分鐘精力非常集中。要知道這個結(jié)論是以大學生為樣本的研究結(jié)果,對于小學生來說,精力集中的時間只會更短,10分鐘的視頻恰到好處。

另一個巧合是視頻的錄制,當前名動天下的可汗學院創(chuàng)始地在哪兒呢?在薩爾曼家的一間衣櫥里。而且鑒于他是利用業(yè)余時間和自己的積蓄在錄制,所以他就考慮是不是要買一臺攝像機,有了攝像機,就得考慮燈光、服裝、形象的問題。所以薩爾曼決定他的視頻課程只用屏幕錄像,學生們會聽到他的聲音,而不會看到他本人。而事實上,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他人的面部,這是與生俱來的習慣,在視頻課程中,顯然老師的出現(xiàn)會導致學生的分神,學生們會把一部分精力投放到關(guān)注老師的表情、動作,相信很多人有過這樣的切身體驗。

錄制模式確定以后,一臺電腦、一塊80美元的手寫平板、一個20美元的屏幕錄像軟件,就成了可汗學院的第一份家當。于是薩爾曼開始錄制視頻,上傳到Y(jié)ouTube,供他的親戚們下載,然后這幫孩子的成績都非常好。很快可汗學院聲名大振。

薩爾曼的故事暫時就到這兒,我們先來看看他的成功背后有什么樣的教育理論支持!

二、可汗學院的教育理念

1.精熟教學法

所謂精熟學習法就是在學生進入更高難度的學習階段之前,應充分理解以前學習的概念。這個道理簡單明了,但事實上當前的教育體制并不支持。在當前以班級為單位的標準化學習體系中,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一樣的聰明和專注,所以授課老師只能照顧到大多數(shù)孩子的水平。那些所謂的“差生”就被放棄了,他們在沒有掌握前面概念的情況下,就被無情地拖到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以至于聽不懂,干脆破罐子破摔,成了真正的差生。

針對這一問題,100年前美國芝加哥市郊的溫內(nèi)特卡鎮(zhèn)推出了溫內(nèi)特卡計劃,該計劃的核心就是精熟教學法:

首先,它的理念是只要能夠投入足夠的教育資源,所有的學生都能掌握知識,不會產(chǎn)生掉隊或成績不佳的現(xiàn)象;

其次,教育投入并不按時間(上課)來劃分單元,而是根據(jù)學生的理解程度和成績來確定的。該計劃就跟當前的教育截然不同,當前教育的常量是教育資源的投入,在對每個不同的學生作用后,變量自然就是學生的理解、掌握水平,自然不一樣。而溫內(nèi)特卡計劃的常量是學生的理解、掌握水平要達到一致,因此其變量就是教育的投入。所以,在上世紀20年代,該計劃風靡一時,其提出者沃什伯恩也被任命為美國進步教育協(xié)會會長。但該計劃的實施需要充足的財力,對教師的再培訓等等,限于財力,慢慢就被遺忘了。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發(fā)展心理學家本杰明·布魯姆和他的學生對精熟教學法提出了改進建議:教師主要負責指導,學生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來學習,學生之間要積極互動,改進考試模式,重視反饋。這一方法在美國進行了大范圍的試點,試點表明,相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精熟法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優(yōu)勢,它不僅對“差生”是個福音,而且因為提倡學生間的交流互動,“學霸”們也會在指導他人和同學互動中掌握得更好,教師也因為自己的成就感更喜歡上課。

2.教育的神經(jīng)學解釋

教育對大腦的改變是什么?曾獲諾獎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科學家坎德爾提出學習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展理論:當某個細胞參與學習的過程,這個細胞就會生長。這與我們鍛煉肌肉的過程大同小異,一般來說,接受教育的神經(jīng)元會長出新的突觸,突觸增多,信息傳遞的效率就更高。如果信息不斷地被傳遞到大腦某片特定的區(qū)域,就會在這片區(qū)域被存儲。這些信息鏈接與其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交織,就構(gòu)成了我們所說的“理解”。

新理解的內(nèi)容能在大腦中存儲多久呢,取決于大腦接受信息時的活躍程度。在學習過程中,大腦中的許多化學物質(zhì)會進行合成與分解,并產(chǎn)生電信號,這就是大腦在思考時消耗能量的原因。學習過程帶動的神經(jīng)元越多,記憶也就越深刻,時間也就越長。但隨著時間推移,學習時建立的鏈接就會逐漸削弱或消失,如果你再次接觸或?qū)W習,就會比其他完全沒有的人效果要好很多。如同體育鍛煉一樣,如果你停止鍛煉,你鍛煉的成果可能喪失一部分,但不會全部喪失,再次鍛煉的話,會被別人更容易一點。

可見,被動式的教育模式帶動的神經(jīng)元的效果比主動學習的效果要差很多,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自己的興趣所在,喜歡的書,親歷的項目會有如此之深的教育效果。因為是主動學習,不僅很難遺忘,而且興趣所在,所以會時不時地鞏固一下,久而久之這些東西就會成為你的一部分。

坎德爾說:“要想獲得長久的記憶,大腦在處理接受到的信息時必須足夠透徹、深入,要求大腦集中精力,且將該信息與記憶中已經(jīng)完善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而標準化的課堂教育模式正好違背了這一原理,以非常隨機、人為的方式將原本關(guān)聯(lián)的課程進行劃分,比如遺傳學是生物課程,但它需要概率理論的支持,而很多人在學習概率論時卻不知道概率理論的意義;物理學需要代數(shù)和微積分,但對不起,這是兩門獨立的課程;即使在學習代數(shù)時,他們需要記住拋物線頂點公式,還要記住二次方程;另一節(jié)課中,或許又要碰到“平方”這一概念,要知道這兩個知識點背后的數(shù)學邏輯是一樣的,本可以放在一起教給學生。

這種割裂概念的狀況,不僅在自然科學有,社會科學也有,作者舉了一個例子,歷史上:拿破侖戰(zhàn)爭和路易斯安那購地被分開講,但其實前者是后者的背景,如果不知道這個背景,你會覺得托馬斯·杰斐遜太牛了,非常便宜地就得到了路易斯安那州,但其實是因為拿破侖那會兒打仗急需用錢。

薩爾曼指出,之所以有差等生和優(yōu)等生,就是因為前者沒有掌握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而后者做到了。割裂的知識就是一個個的知識孤島,了無生趣,如同存在真空一般,只有在考試時才有用處,所以那些考完試后就將書扔掉的人沒什么不對,反正他們也會很快忘掉。

薩爾曼在學生增多以后,嘗試了一種教學工具,叫知識地圖,2006年時,他的學生日漸增多,他已經(jīng)很難追蹤到每個人的進步,于是便為不同的知識點設置了自動生成問題的程序用來考核。關(guān)于知識點體系,他畫了一張知識點結(jié)構(gòu)圖,就是哪個知識點在前,哪個在后,之間有什么樣的關(guān)聯(lián)。這個圖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歡迎,它使得大家的數(shù)學知識形成了體系。

3.教與學的統(tǒng)一

任何學生都不可能一次性地掌握學過的內(nèi)容,越聰明的學生就越喜歡一遍遍地復習那些最基本的知識點,加深對知識點的認識和聯(lián)系。但是每個人都會產(chǎn)生知識的缺口,就如同納迪婭那樣,對某個知識點沒有掌握,產(chǎn)生了畏懼心理。

這個缺口很難在傳統(tǒng)課堂教育模式下進行補償,老師們一般很難發(fā)現(xiàn)單個學生的具體困難,即使發(fā)現(xiàn),因為必須推進課程計劃,也沒有時間為那些學生專門補上。而學生在被動式的學習循環(huán)(聽課、做作業(yè)、考試)下,也無法跳出課程流程去思考知識缺口的問題。

自主學習是應對該問題的良方。薩爾曼認為在他的互聯(lián)網(wǎng)視頻教育體系中,學生們能夠了解知識點的先后和聯(lián)系,如果他對哪一個知識點感到不解,他可以隨時把那個視頻打開,看一次不明白,繼續(xù)看,直到明白為止;或者可以向輔導老師請教。他無需一遍遍地做練習題,只要把做練習題的一部分精力放到知識點的聯(lián)系上,他就就可以達到精熟教學法的目標,可謂事半功倍。

三、教育史與教育革命

當前的教育制度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并沒有多少證據(jù)表明我們一定得這么做,比如各階段的學習時長,小學非得要6年級嗎,學科非得要那么劃分嗎?正如我們?nèi)祟惙堑靡蝗杖蛦??有些佛教徒一日只吃一餐,我們在《谷物大腦》中講過,隔幾日禁食一天也沒有問題,但是我們很難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

討論教育體制改革之前,我們應回顧一下教育史:

1.人類教育史回溯

在原始社會,人類以狩獵為生,所以那時候的教育就如同我們看到的獅子教幼獅學捕獲獵物一樣,主要是父母為孩子示范,而那些沒學會技能的孩子就可能無法存活太久。

隨著人類語言的發(fā)展,社會分工的出現(xiàn),很多領(lǐng)域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已經(jīng)超出了父母的能力范圍,所以出現(xiàn)了學徒制教育,師父/徒弟的形式比較盛行。學徒制是主動學習模式,徒弟需要觀察并模仿師父的技巧和策略;學徒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yè)教育,今天的博士生、住院醫(yī)師在本質(zhì)上也是學徒制。它的基本理念是師父幫助徒弟/學生掌握技能,獲得謀生的資格。

古希臘哲人們的教育則脫離了簡單的技能、謀生范疇,包括我國的孔夫子開門收徒,他們的理念是教育應該具有神圣性,是對知識的追求和自我滿足的實現(xiàn)。就是人應該為了追求知識而學習,為了探索真理而學習。但希臘教育模式的問題是只有有錢和有閑的人才能走進學校。而且這會引發(fā)一個問題,就是那些實踐性知識會被人忽略。這兩方對立的偏見一直延續(xù)到了19世紀。

那么古代為什么沒有大規(guī)模的學校呢?是因為大家都需要工作來養(yǎng)家糊口,所以就不去上學了嗎?這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讀書的“書”,古代的書是一種很稀罕的物品,在印刷術(shù)發(fā)明之前,書都是手抄本,一個人要花上一年的時間來抄一本厚一點的書,所以書的昂貴就可想而知了。在1450年,法國一位52歲的鐵匠約翰·古騰堡發(fā)明了著名的古騰堡印刷術(shù),這比我們畢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shù)晚了400年。但直到18世紀,活字印刷術(shù)才日趨完美,19世紀,教材才成了主流教育的流行工具。

在書籍廣泛流行之前,教育領(lǐng)域沒有標準,教師們講授的都是他們知道的東西,每個老師都是不同的。但書籍的大規(guī)模出現(xiàn)徹底改變了這樣的情況,老師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也不是絕對的權(quán)威。老師雖然能夠掌控教室,但教科書卻在引領(lǐng)教育的走向,而且其權(quán)威性遠遠超過了教師。這使得教育走進了標準化時代,這便是鼎鼎大名的普魯士教育模式。

當前全世界通行的K12教育體系是普魯士人在18世紀率先發(fā)明的,他們收取稅金,成立學校,按年齡設計教育內(nèi)容,然后推行標準化教育。這在當時無疑極具革命精神,讓很多不可能上學的人實現(xiàn)了自己的求學夢。19世紀上半葉,美國基本照搬了普魯士教育體系,到了1870年,美國的37個州都建立了公共學校,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國民文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1892年,由當時的哈佛大學校長帶領(lǐng)的10人委員會研究確定了K12教育的標準化內(nèi)容,6—18歲的公民應該完成8年初等教育和4年中等教育,他們決定英語、數(shù)學、閱讀列入常年學習內(nèi)容,而物理、化學則是在中等教育階段才加入。自此120年來,世界各國的教育體系基本上按照這樣的模式來推行,內(nèi)容大同小異。

2.標準化教育模式的弊端

無法讓所有學生達到精熟水平。我們在前文討論過,標準化的課堂教育模式下老師只能照顧到大部分同學的水平,做不到個性化指導,使得許多所謂“差生”在基礎知識階段就達不到精熟水平,因而越來越差,導致最后直接放棄。比如有機化學的基礎是無機化學,無機化學如果沒有真正理解,只是及格水平,那么有機化學就很難再混及格了。這種模式如同瑞士奶酪,表面及格通過一片光鮮,但實際上到處都是沒有精熟掌握的漏洞。

分割知識間的聯(lián)系:當前的課程劃分,知識點的前后設計看似科學,但存在大量的知識割裂現(xiàn)象。

當前的考試方式存在極大的偏差:學??疾鞂W生對知識點是否掌握是通過考試測驗來驗證的,老師會告訴你,考試在一定程度上檢驗了你對所學知識點的記憶水平和理解程度。但事實上考試的問題多多:它不能反映你在這門功課上的潛力,理解得快也不一定就理解得深入;考試無法反映你學習效果保持的長久度,很可能就是短時記憶;考試也無法告訴你思維過程是不是正確,也許就是蒙的。所以考試很難達到測驗學生潛力的目的。典型的例子就是作者表妹納迪婭,她在原來的考試中表現(xiàn)不佳,事實上她的潛力非常出眾。

有一個例子值得我們深思,紐約州政府在近年雇傭了一家公司,專門為3年級到8年級的學生制定考試方案,更新題庫。因為原來的題庫太過老舊,學生和老師們都很經(jīng)驗豐富,很容易能猜到題。但肯定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們就得重新?lián)Q一家公司來出題了。

這種考試模式還有一個危害就是學生混淆了他們的學習意義,他們很難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實踐聯(lián)系在一起。各種考試是學習的最大意義,他們不用去了解實際,只要會做題就行了。

扼殺創(chuàng)造力:標準化教育模式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扼殺創(chuàng)造力。采用評估方式對學生進行篩選,我們不否認有很多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具有較好的創(chuàng)造力,但大量證據(jù)表明,那些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人并沒有被識別出來,他們喜歡標新立異,通常通過直覺來判斷,然而他們很可能在標準化考試中表現(xiàn)不佳。事實上10人委員會并不是沒有注意到這樣的問題:“一旦學生掌握了嚴謹?shù)倪壿嬐评矸椒?,老師就應該果斷停止被動式的教學過程,學生應該開始嘗試自主構(gòu)建幾何圖形,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推理。在數(shù)學領(lǐng)域,如果僅僅被動學習,長此以往,我們將逐漸喪失興趣,無法在獨立學習中體會到數(shù)學的魅力與神奇?!笨上У氖撬麄冎圃炝藛栴},預見了問題,卻無法解決問題!

繁重的作業(yè)降低了大家的學習興趣:你知道一年級的小學生就一個5+6的題目得算多少次嗎,數(shù)學書,練習冊,應用題,考試,各種重復,使得學生們對這類各種重復的體力勞動厭惡至極。作業(yè)占用孩子們大量的睡眠時間,12歲以下的孩子需要10-11個小時睡眠時間,13-19歲的孩子需要9個小時。但孩子們普遍的睡眠時間不夠。關(guān)于作業(yè)量,美國本來的作業(yè)量比較小,但在與前蘇聯(lián)的競爭中受到刺激,加大了作業(yè)量;教育質(zhì)量整體較佳的日本作業(yè)量比較少,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韓國的作業(yè)量都比較大,成績較好;而希臘、泰國、伊朗盡管作業(yè)多,但成績一般。可見作業(yè)量與成績并沒有什么直接的關(guān)系。

還有人認為陪孩子做作業(yè)是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的有效做法。事實上,有研究表明,起決定作用的是家庭聚餐的頻率和時長,而不是陪孩子一起做作業(yè)。當全家人坐在一起溝通,交流想法,表達對彼此的關(guān)心,孩子們就能在這個過程中收獲價值觀、驅(qū)動力和執(zhí)行心,這會使他們充滿熱情,提高專注力。

那么我們在批評之余,普魯士教育模式的弊端該如何應對呢?答案就是類似可汗學院的翻轉(zhuǎn)式教育。

薩爾曼將他的視頻課程發(fā)布到Y(jié)ouTube后,除了學生們在看,已經(jīng)有老師把它作為教輔工具,他們不再給學生們上課,而是讓學生自己觀看視頻學習,學生通過視頻學習是一種完全自主式學習,他可以自己選擇時間、地點,遇到聽不懂的,他可以按暫停,返回,多次重復觀看。老師們在課堂上為大家答疑解惑,這樣一部分家庭作業(yè)就在課上完成了。一下子就解決了兩個問題:學生不會,作業(yè)太多。

這就是翻轉(zhuǎn)課堂,隨著可汗學院的視頻課程風靡世界,翻轉(zhuǎn)課堂也越來越被人們接受。它實際上是對普魯士人創(chuàng)造的標準化教育模式的改善。

四、可汗學院進校園

我們回到2004年,那時薩爾曼就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他的學生即便很努力,成績也不錯,卻并沒有很好地掌握一些基本核心概念,他們只是在生搬硬套定義和公式,卻不知道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這種一知半解,讓他和這些孩子都很痛苦。

為此,薩爾曼編寫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能自動生成數(shù)學題的軟件,孩子們可以用這個軟件做大量的練習,其后又為該軟件增添了數(shù)據(jù)庫,能夠?qū)崟r了解他們的答題情況,集成了包括對錯情況、答題時間等信息,這樣就能知道大家在學什么,怎么學,是蒙的,還是過程正確。那么薩爾曼是如何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點?他的做法是要求連續(xù)答對10道題,似乎有點嚴苛,但這可以證明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概念背后隱藏的知識點。事實上,這是對學生們的激勵,當他們答對時,他們能體會到一種成就感。

2007年時,已經(jīng)有數(shù)千名學生在YouTube上觀看可汗學院的教學視頻,也有數(shù)百人使用他的試題生成軟件??珊箤W院終于要正式進入學校了,有一個“半島橋”教育項目,專門為落后地方學校那些努力學習的孩子們開設暑期課程。薩爾曼成功地說服了他們正式使用視頻授課。

薩爾曼還將學生們在各個知識點的表現(xiàn)做成了一個excel表,列表示意各個知識點,一行則代表一個學生,這樣學生們在不同知識點上的表現(xiàn)就一目了然。在項目之初表現(xiàn)較差的三位學生在6周之后判若兩人,全部進入中上水平。還有一位表現(xiàn)最差的7年級的女生,她在負數(shù)的加減法上陷入了魔怔,怎么也搞不明白,但突然有一天頓悟,最后變得一發(fā)不可收拾,成為了第二名。

2009年初,可汗學院的運行步入了正軌。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線學習,也有不少的投資人試圖說服薩爾曼將可汗學院轉(zhuǎn)變?yōu)闋I利性的企業(yè),但他拒絕了。很多受益的家長都勸說他應該辭去工作,全力投入這項改變?nèi)祟惖墓ぷ?,眾多的社會贊譽,讓他下定決心,辭職專注于可汗學院。但辭職后,壓力隨之接踵而來,他只有一個人,一個衣帽間,雖然他在YouTube上的視頻點擊量足夠誘人,但許多基金會都不愿意支持他,薩爾曼有點撐不下去了。

好在的是,一位著名風投人的妻子給他捐了10萬美金;接下來,真正的大腕出場了,比爾·蓋茨公開贊揚了他,并在聽完了他的詳細介紹后非常贊賞,蓋茨基金會給他提供了450萬美元的資助。谷歌也伸出了援手,提供了200萬美元以幫助他們建立了習題庫。他終于可以毫無后顧之憂地展開拳腳了。

如果說薩爾曼在那個非正式學校的業(yè)余投入收到了效果,那只是小試牛刀的開始。來自硅谷洛斯阿爾托斯學區(qū)開展了試點工作,同樣也大獲成功。這使得可汗學院知名度進一步增大,一位校長這樣寫道:

我們認為可汗學院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性格,那些原先對自己學業(yè)漠不關(guān)心的學生突然開始為自己承擔責任了,這讓曾經(jīng)懶散的學生變得刻苦努力。我們相信,學生性格的改變是每個班級乃至每名學生獲得驚人成績的主要原因。

五、教育的未來

來自杜克大學的凱西·戴維森教授預言到:“在今年入學的新生中,有65%的人在未來從事現(xiàn)在還不存在的職業(yè)?!蔽磥硎澜绯錆M了不確定,所以教給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比教給他們知識更加重要。當然孩子們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比如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知識,語言文化,了解歷史和政治,懂一些藝術(shù),但最主要的是要教會他們保持好奇心,獨立思考,為他們注入信心。

薩爾曼對未來教育的思考如下:

打破年齡制:以年齡為標準的班級劃分法,使得小孩子失去了榜樣和偶像,大孩子會失去鍛煉領(lǐng)導才能和承擔責任的機會。跟同齡孩子門在一起只是競爭,他們只會學會為自己負責。所以,薩爾曼建議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參與到同一個課堂中來,如果學生們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就沒必要按年齡或潛力劃分班級,大孩子和學習進度快的孩子可以幫助老師指導其他孩子,小孩子能夠收獲眾多榜樣,得到哥哥姐姐的幫助和關(guān)懷,并將這個作用在將來傳承下來,豈不更好。這不是天方夜譚,英國的夏山學校、美國的馬克堡學校都在這樣做,這對孩子們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大有裨益。

大課堂組織:對一個融合多年齡層學生的班級,作者建議干脆將小班合成大班,可以組成一個75-100人左右的大班級,由3-4位老師來管理。這樣的好處多多,可以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風格的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辯論式的學習;有助于老師們有重點的分工,比如有的負責團隊引導,有的負責組織項目研究;有助于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接觸,為學生們建立關(guān)系紐帶打下基礎;而且也有助于老師們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

理想的課堂是什么樣的呢?100名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有的在安靜地自習,有的則在熱烈地討論,他們不必在同一時間干同樣的事情,他們每天只需要拿出1/5的時間來收看可汗學院錄制的課程,在這期間也不是只能盯著屏幕看或者做題,他們可以和同學討論,或者和老師一對一的交流。剩下的時間他們就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棋類游戲,畫畫,模具機器人,設計手機應用程序,為什么不把課外班干的事就搬到課堂上呢,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給那些具有無窮求知欲的人以活動的沃土和空間。

取消寒暑假,采用休假模式:寒暑假實則是農(nóng)耕社會的殘留,那時候人們需要忙著收割、種地,他們需要在寒假時讓孩子幫忙。長時間的假期從神經(jīng)學的角度來看,會造成知識的倒退和遺忘,因為學習就是大腦中蛋白質(zhì)不斷合成和神經(jīng)通路不斷構(gòu)建的過程,必須不間斷地刺激才能將新知識和舊知識聯(lián)系到一起,這樣神經(jīng)通路就得到鞏固和加強。如果讓孩子們離校10周,什么也不做,原來創(chuàng)建的代數(shù)知識就會被完全遺忘。

薩爾曼建議取消固定的暑假時間,實行如同公司制的休假模式,允許孩子們在需要時自行申請休假,孩子們是自主式學習,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進度,老師只是對孩子們提供幫助而已,因此不需要擔心他跟得上或者跟不上。而且因為擁有定制式的視頻課程和練習,學生在放假期間仍然可以繼續(xù)學習。由于一個班有多位老師,所以老師們可以輪流休假,學校也不必擔心調(diào)休的問題。

通過大數(shù)據(jù)來評估:優(yōu)秀大學如何選撥他們想要的學生,全世界的方法幾乎都一樣,考試、分數(shù)!如果我們采用精熟教學法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幾乎都是一樣的分。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評價呢?每個頂尖的大學、頂尖的公司其實都想要創(chuàng)造型的人才,而通過可汗學院學習的人,他在學習過程中那些學習軌跡的數(shù)據(jù)就是很好的評估基礎,可以評價他的總體學習表現(xiàn),學習的變化過程,遇到困難有沒有堅持;可以讓孩子們提交他們有創(chuàng)造力的作品集。也可以改革標準化考試,采用更多的開放式題目來觀察。而且越來越多的大學和社會用人單位都會要求孩子們具有團隊精神,可汗學院的軟件也可以反饋他們在幫助其他同學、參與討論時的表現(xiàn)。

通過網(wǎng)絡為貧窮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機會:可汗學院所需的教育成本極低,只需投入一定的硬件設施和網(wǎng)絡環(huán)境就可以讓孩子們得到一個世界級的教育機會。

加大學徒制比重:加拿大有一所大學,叫滑鐵盧大學,是加拿大頂尖工程院校,他們的學生在微軟和谷歌這樣的大公司與麻省、斯坦福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差不多。這是因為滑鐵盧大學非常重視實習,在畢業(yè)前滑大的學生必須在大公司完成6次,24個月的實習,而美國的大學生大概只有3-6個月。所以到了非暑假的時間,硅谷的大公司充滿了來自滑大的實習生,因為美國的大學不允許學生在此時間之外實習。他們的學生因而更能滿足公司的要求,與各大公司的高管建立起良好的關(guān)系。如果學生們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條件,他們就不必要非得跟著教授一起完成煎熬的課堂學習,一樣能擁有達到課程要求的知識水準。

PayPal的創(chuàng)始人彼得·蒂爾就對傳統(tǒng)大學的教育模式進行批評,并設立獎學金,鼓勵大學生輟學投入到創(chuàng)業(yè)中來。

結(jié) 語

柏拉圖有句名言:教育的基本原理在于使人們在孩提時就建立起良好的思維體系,教育無需強迫、不能強迫、更無法強迫。任何填鴨式的教育都會使得人們頭腦空空,一無所獲。只有在早期教育中融入寓教于樂的成分,我們才能更快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所在。

創(chuàng)造力就是天賦與洞察力,這是孩子們獨一無二的特質(zhì),這讓他們的思維具有明顯的獨創(chuàng)性,這與智力有關(guān),但也不同于智力,有時還會讓學生顯得舉止怪異。創(chuàng)造力也許很難被教導和傳授,但卻很容易被壓制,那些理想的學校是為創(chuàng)造力插上了翅膀,那些固執(zhí)、傳統(tǒng)的教育卻會將它們抒發(fā)的嫩芽給掐掉。

我們都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成為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但我們卻陷入了一個標準化的教育和考試體系之中,就如同你把一堆鋼鐵、塑料、橡膠送到了標準化的汽車生產(chǎn)流水線上,卻想要得到一個與眾不同、酷勁十足的愛車,這叫荒謬!

也許在以前我們知道這是個問題,但也難以改變,因為個性化教育需要極高的成本,但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對教育的影響是革命性的,它讓我們的一些想象成為了現(xiàn)實:學生們通過觀看可汗學院這樣的視頻來進行自主學習,精熟掌握;實在不會的自有老師或者家長來輔導;其他的時間就用來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創(chuàng)造性項目;想去度假請假就走;班上各樣人群都有,你可以請人幫忙,也可以幫助別人……

這樣的教育,想想就激動,因為這才是我們想要的方向——責任心、好奇心、自信心、自學能力,最后是創(chuàng)造力!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505評論 6 533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56評論 3 41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463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09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78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18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81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36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96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95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9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37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2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59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17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87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0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作者: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譯者:劉婧原著名稱:《The One World Schoolhous...
    馬文Marvin閱讀 1,920評論 0 3
  • 翻轉(zhuǎn)課堂的可汗學院&樊登讀書會薦語:我們已經(jīng)在很多場合講過薩爾曼?可汗其人 了,這是他親自撰寫的闡釋他的教育思想 ...
    Albert陳凱閱讀 1,800評論 0 4
  • 早在去年某電影節(jié)評獎,無意間看到這個片名,《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題目一眼看到了故事情節(jié),猜到了故事情節(jié)...
    天青81閱讀 319評論 2 2
  • 這在戀中人的心境真是每分鐘變樣,絕對的不可測度。昨天那樣的受罪,今兒又這般的上天,多大的分別!象這樣的艷福,世上能...
    昂扣王閱讀 234評論 0 0
  • 聽著聽著,就想寫點東西?;蛘吒牭膬?nèi)容有關(guān),或者無關(guān)。 聽的是《刺殺騎士團長》,村上大爺?shù)男聲?習慣性地會關(guān)注上...
    盧sir閱讀 319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