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故鄉的老房子

我總是時不時地夢到老家的房子。

有時是夢到我還躺在東邊的屋里睡覺,月光透過窗戶灑落半室的銀白;有時是夢到父母在廚房里炸丸子,我和妹妹在庭院里你追我趕地嬉戲;有時是夢到某個夏天的艷陽天,母親把櫥柜里的被子棉衣都曬在院子里,我在一院子的被子里穿梭,鼻中充滿著陽光溫暖的味道......

我知道,這些事情都清楚地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縱使我們家早已搬離了老房子,搬到了鎮上的樓里。樓上再也沒有母親最討厭的塵土飛揚,也沒有我最討厭的煙熏火燎,我們睡上了兩米寬的大床,也用上了燃氣灶。我和妹妹再也不用擠在一張一米五的小床上,床邊堵著凳子生怕掉床;不用每次做飯,都被煙嗆淚流滿面;也不用再面對天天打掃卻依然掃不盡的塵土。

可是,老房子還是會一次次地出現在我的夢里,夢里的它還是那副老樣子。三間堂屋,一間廚屋,一個院子和一座門樓。

說是老房子,其實也不老。老房子跟我同歲,木頭頂梁上清晰地刻著“建于壹玖玖零年”,至今不過三十一載。那一年母親懷著我從奶奶家搬離出來,一開始老家沒有院墻,只有三間堂屋和一間廚房,沒有電,后來母親生下我后,把親戚送的雞蛋賣掉,才有錢裝上了電,接著慢慢攢錢蓋上了院墻和門樓,整個家才算是完整。

在我的記憶里,堂屋和廚房外墻的紅磚上常年有著白色粉末狀的堿,兒時用小刀一點點刮下來,堆成一小堆,用火柴一點,便發出“滋滋”的聲音,甚是有趣。內壁上通常都是斑駁的白墻,布滿了歲月的痕跡。

堂屋門面朝南方,木制的門上刷著綠色的漆,貼著曬到褪色的缺角年畫。夏天時候為了防蠅蚊,便會再裝一對帶彈簧的紗窗門,拉開紗窗門進屋,會被彈簧牽扯繼而自動關上。門的上方有一塊長方形的小天窗,用來采光。

推開門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深棗紅色的“八仙桌”,桌上放著一個17寸的“大屁股”彩電。腳踩的土地已經經過了從水泥到瓷磚的幾次變遷?!鞍讼勺馈钡暮竺媸且粋€和廳堂差不多同等寬度的條幾,條幾的右側放著一個帶鐘擺的座鐘(圖1)、兩瓶破舊的假花和一些凌亂的物件,座鐘擺起來咔嚓咔嚓的聲音很大,讓人有種時間飛速流逝的緊迫感,還會整點或半點報時。左側則放著一臺八十年代的那種可以放磁帶的老式收音機(圖2),可以放音和錄音,小時候會放一些歌曲或者是戲曲。條幾左右下方分別有個小柜子,東邊小柜子里放著一些古老的話本冊子和書籍,西邊的小柜子里放著的都是莊稼地里需要的農藥,從小父母就警告我們不要去觸碰那個放農藥的柜子,導致現在即便不再存放農藥,但依然有著打心里不愿觸碰的陰影。哎,可憐的柜子肯定很羨慕它另一邊的“兄弟”柜。

條幾后面的墻上是一副瀑布山水畫,山水畫的右側貼滿了我和妹妹的獎狀,廳堂和東屋是用墻壁隔開的,東墻上貼著很多的報紙,同時也掛著一個鑲嵌著玻璃的相框,相框里面有父母的登記照、二十多年前拍的整個家族的全家福和一些零散照片。

靠著東墻放著兩個棗紅色的皮質單人沙發,沙發的坐墊中心部位和靠背都已經脫皮,扶手部分也痕跡斑斑,兩個沙發中間放著棗紅色茶幾。沙發前是一個棗紅色木頭四方桌,用來吃飯,四方桌的正上方,是一個從房梁上吊著的風扇,夏天便靠它來吹風。四方桌閑時就被塞到“八仙桌”的下面,同樣放在“八仙桌”下面的還有一個很大的鋁質蒸鍋,蒸鍋里常年存放著雞蛋備用(我也奇怪為什么不放在廚房)。

堂屋右側門的后面剛好放得下一臺縫紉機(圖3)。我很小的時候,父親還在“計生辦”上班,母親還沒有工作,她就邊照顧我邊用這臺縫紉機幫村里人縫縫補補,賺一點外快。但是有一次,我把手伸進了轉動著的縫紉機輪子里,雖然沒什么大事,但嚇的母親以后再也沒有接過活,縫紉機便常年被一塊布蓋著蒙塵。

縫紉機的旁邊便是東屋的門,同樣刷著綠色漆的門上貼著年畫。門上方的墻上掛著一個和門差不多寬度的里面鑲嵌著貝殼的長方形掛鐘,很漂亮,但從我記事起它的指針就沒動過。

推門而入的東南角放著一張南北朝向的小床,為了干凈,床后面的墻上扎著一圈布。東屋的地板一直都是水泥地,夏天鋪上報紙躺在上面會感到絲絲冰涼。南邊的床頭旁邊是一個桌子,桌子西面的門后空隙里放著一臺鎖邊機(圖4),用來給一些愛抽絲的布料鎖邊。

桌子的后面便是前窗,窗框是木頭的,外面鑲嵌著一條條的鋼筋,里面是上下雙層,下面是三塊正方形的固定的玻璃,上面中間是固定的長方形的玻璃,左右兩側是兩扇可以朝內打開的窗戶。夏天時候,為了防蠅蚊,會在外側釘上一層紗窗。冬天時候,便會換上一層透明塑料布,用以抵抗寒冷的入侵。整個窗戶很大,窗外的月光透過來可以灑落半張床。窗臺上放著幾盆郁郁蔥蔥的吊蘭(圖5),因為父親非常喜歡擺弄花花草草。

北面的墻上敬著財神爺的畫像,畫像上方是一個四方形的小后窗,畫像下方擺著一個灰色的大“水”缸,水缸蓋上放著香爐,水缸里面放著家里重要的證件和一些存折,母親說讓財神爺給看管著。

小時候的我們并不住在東屋,而是和父母一起住在西屋,因為東屋里存放著一袋袋脫粒的麥子,混著一股陳舊的味道,常年有老鼠窸窸窣窣地偷食聲。有時父母會放一些老鼠藥,后來又養了一只大白貓,大白貓生過幾窩小貓,我記憶比較深的是它曾經生過一只藍色眼睛的小白貓,身上毛很長,兩只耳朵尖上有兩撮卷曲的白毛,特別可愛。小時候的貓總是放養,每到飯點它便會自動回家,冬天天冷它便鉆我被窩睡覺,我不小心踢到它它就憤怒的“哈”我“嗚”我,有時它還會鉆灶臺鍋底,一身白毛便染成了碳色。白貓特別生猛,有一年的晚上,母親在睡夢中摸到一條黏兮兮涼絲絲的東西,打開燈一看,是貓把一條蛇叼到了床上來吃,嚇得母親連貓帶蛇一股腦地丟到門外,窗戶緊閉,再也不讓貓隨便進來。

后來這只貓不知道在哪吃了耗子藥,我看到它躺在院子里的地上,渾身抽搐,口吐白沫,身體僵硬,它的眼神里寫滿了痛苦,我看著它,第一次感受到了手足無助,淚流滿面......母親去村里衛生室詢問辦法,終歸白貓還是死了......我當時哭得特別傷心。但相對農村里的貓來說,這只貓也算是“高壽”了。

堂屋左邊的門后放著一張東西朝向的棗紅色的寫字臺,小時候我們經常在寫字臺上寫作業。寫字臺的下方靠近桌面的部分有三個抽屜,靠近腿部左右各有一個柜子。抽屜里放著一些“劃尺粉”(圖6)、尺子和“粉筆”,“劃尺粉”是母親做裁縫時用來給布畫記號打樣用的,“粉筆”是母親做老師時“順”來給我們在墻上畫畫玩的。而柜子里通常放著父親用來打理果樹花枝的“果樹剪”和一些別的工具,父親的扦插嫁接技術特別厲害,方圓幾公里的人都找他幫忙嫁接。

挨著寫字臺的是一張桌子,桌子南面便是西屋的窗戶。西屋的窗戶和東屋一樣,不同的是窗戶外面約一米處便是廚房的北墻,擋住了很多的陽光和月光。桌子的下面擺放著隨時穿的鞋子。

桌子旁邊的西南角便是父母的床,床是木制的,南北朝向擺放,底層鋪著用高粱稈編成的方言叫“箔”(圖7)的東西,中間再鋪上用高粱稈破篾后編織成的席子(圖8),上面再鋪上棉花褥子和床單。床邊貼墻的部分圍著一圈編織的一米來寬的席子。墻上貼著我畫的素描和水粉畫,還有一個圓形的小掛鐘。

西屋和廳堂之間沒有墻,母親用一個2米寬的棗紅色的衣櫥和菜櫥隔開廳堂和西屋,衣櫥的側面對著后墻,中間留有一個一人寬的縫隙,小時候捉迷藏經常藏在里面。衣櫥的正面朝向廳堂,雙開門,中間部分是一個鏡子,鏡子的下端彩繪著兩只鳳凰。菜廚分上中下三層,最上層是雙開門,鑲嵌著綠色的紗窗,里面通常都放著饅頭包子菜卷之類的食物,中間是兩個抽屜,最下方是個櫥子,通常母親都放些冬天的棉襖棉褲等之類的衣服,有時候我們玩捉迷藏總是會躲在里面。

菜櫥到寫字臺之間正好余出一兩米的距離,當作走進西屋的門。西屋里不僅西南角有一張南北向的大床,西北角也有一張東西向的小床,小時候的我們有時和母親睡大床,父親便自己睡在小床上。大床的床尾和小床的床側之間放著幾個摞起來的木頭柜子,柜子里放著母親陪嫁的新床單和一些納的千層底尺寸不一的新繡花鞋,我們的腳長大一點就換一雙,柜子的最上面放著一只老式陪嫁的皮箱。

菜櫥的背后放著一個櫥子,里面堆放著我們的小學初中高中的課本,滿滿當當,非常的沉。櫥子上面堆滿了當季要穿的衣服。

兒時的暑假,我們特別喜歡在西屋的大床上玩,把一件件衣服床單翻出來,披在身上扮演白娘子,扮演孫悟空……也喜歡在西屋的石灰地板上玩“磕瓶蓋”“撒冰糕棍”……那時候一個簡單枯燥的游戲便能玩上半天。

從堂屋去院子里,通常要先下一個臺階,修這個臺階是為了下雨天避免往屋里流水,但有時夏天的雨又大又急,雨還是會從門縫里溜進屋里,啊,至今想起來都是暴雨天的晚上我們一家人瘋狂用掃把往外掃水,真是痛苦連連!

出了臺階是一個用帶花紋的四方水泥磚鋪成的約兩米長的小坡,夏天的時候,我們經常在這片地上鋪個涼席躺著乘涼,搖著蒲扇,看星星眨眼,談天說地,這是我記憶里最愜意的時刻。

堂屋門口兩側的土地上種著兩顆木槿樹(圖9),或許是從小見慣的緣故,我一直沒覺得這花好看,在我看來,它的粉是一種陳舊的脫了色的粉,沒有月季的鮮艷,而它凋謝的時候像一個“霜打的茄子”,垂頭喪氣蔫巴巴,摸起來還軟塌塌。現在再看其實這種花自有其獨特的美麗,而且現在的我特別喜歡“木槿”倆字,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失去后才倍感珍惜吧。

木槿樹的西南側便是我們的廚房,廚房門朝向東,掀開布滿煙灰的紗窗簾推門而入,看到的便是西南角被煙熏得黑漆漆的石灰墻壁和灶臺,灶臺上立著鋁質的大鍋蓋。添柴火的灶口對著東面,灶臺的南面靠近南墻的是一個“風箱”(圖10),用來給柴火送風,使火燒得更旺。灶臺的北面用磚摞起了一個和灶臺齊平的臺子,上面放著和面用的陶瓷大盆,平常盆里放著半盆水,用來刷碗刷鍋方便。

廚房的西北角是用磚搭建的一個平臺,最上層糊了一層水泥。上面放了鹽罐,油罐,開水壺等一系列的廚房用品。臺子的旁邊放著一個小水缸,和兩個水桶。小時候喝的還是井水,家家戶戶都有著壓水井(圖11)。壓水井需要先引水,往里放半舀子水,然后迅速壓杠桿,慢慢地水便會被引上來,通常我們都是接滿一桶便拎去廚房倒進水缸里存著,直到水缸滿后,再把兩桶接滿便罷。后來村里通了自來水,水龍頭一擰便出水,方便了很多。但是一到冬天,我們必須給自來水漏在外面的部分包上一層層厚厚地衣服,不然里面的水會結冰凍住。

廚房東北角的門后放著一些農具,農具旁邊是一個矮胖的大面缸,面缸里通常放著半缸白面粉和用面袋子裝著的小半袋玉米面粉,再放一個搟面杖和用半個葫蘆做成的用來舀面的瓢。在大面缸和臺子中間放著的是一個搟面桌,母親通常都是在它身上變出饅頭,包子和一條條的或寬或細或長或短的面條。

而靠近南墻和灶臺的那一片區域里,就全被堆滿了玉米稈、麥秸、玉米芯、棒子皮、干枯的小樹枝等用來燒火的燃料。堆得高高的,便有著滿滿的安全感。

廚房里的燈泡通常都被煙熏得半黑,發出微弱的黃光,吊著燈泡的電線上布滿了黑色的絮狀物。廚房的窗戶更是老舊,常年半開著關不上,插銷就吊在上面做個擺設,綠色的紗窗也成了黑色。每到夏天,廚房里總是布滿了蒼蠅,叮得墻壁上全是黑點。

煙囪在廚房的屋后,和小伙伴玩時,每當看到煙囪里的裊裊炊煙,便知道該歸家吃飯了。

現在回看,廚房里真的是又臟又亂,但在兒時,廚房是一個可以變出美食的地方,是一個父母一人燒火一人做飯其樂融融的地方,是一個不管四季怎樣變遷依然有著平靜煙火氣的地方。其實母親說,小時候家里很窮,甚至窮到一個月一口油都吃不上,但現在,日子在一天天變好,我和妹妹都已在外工作多年,父母也已經退休在樓上養老,老家的煙火氣挪到了樓上,但我們團聚的時光卻越來越少。

要說起我們家的院子,那可謂是百花齊放。

院子里用磚鋪成一條約兩米寬的從堂屋通向大門的曲折的彎路,路的兩旁分別用磚砌成小腿肚那么高的“花園柵欄”。西側“柵欄”的起始點是廚房的外側墻角處,終點是院子靠近大門處的西墻邊,成一個弧形。東側“柵欄”比較復雜,從堂屋外側墻壁處,穿過“壓水井”,直到“豬圈”的外緣。

豬圈里后來并不養豬,父親便填平然后挖了個地窖,冬天把那些不抗凍的花花草草放在里面?!柏i圈”的南邊是個“糞坑”,糞坑里不止是糞,還有著夏天的西瓜皮和冬天的飯菜湯……什么垃圾都能往里面丟棄。糞坑再往南是一條通往茅廁的路,茅廁在院子的最東南角,這便是我小時候的噩夢,晚上漆黑的夜里,從堂屋去茅廁的距離仿佛要穿過一個銀河系,黑暗里藏著無盡的牛鬼蛇神,在伺機嚇我。在堂屋門口處,我得花一分鐘先給自己打打氣,鼓起勇氣一股腦地沖向茅廁,解決完再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進屋里。

花園西側靠近廚房門的地方種著一大片玫紅色的夜來香,一到夏天的傍晚便盛開,發出濃郁的香味,據說是可以驅蚊。自從我離開家已經很多年沒有聞到過夜來香的味道,也忘記了它的味道,直到有一天,我在試香的時候發現Diplyque一款名叫“杜桑晚香玉”的香水非常好聞,便入手了正裝,后來妹妹聞到說,這前調不就是咱老家夜來香的味道嘛,我才驚覺,是的,晚香玉和夜來香的味道太相似了。

西側“柵欄”里種著好幾棵月季,長勢喜人,粉的、紅的、香檳色的應有盡有,花季時期從墻外都能看到月季花。還有玫瑰花、郁金香、芭蕉樹。除了花外,有時候還會種些蔥,南瓜等之類的蔬菜。

西側的大門后面種著一棵毛洋槐(圖12),開粉紅色的槐花。順著樹爬上去便能踩著墻頭去往門樓。聽父親說,曾經西邊院子里還有著兩棵品種不同的杏樹,一棵結的果子多但個頭小,一棵相反,杏的個頭很大,但是就結幾個。母親說曾經用那棵多而小的杏,給我換過很多的作業本。不過由于我那時太小,記憶便不深。

東側“柵欄”的園子里種的種類更豐富,最讓我喜歡的便是石榴樹、無花果樹和葡萄樹(咦,怎么全是可以吃的)。

石榴樹有兩種不同的品種(圖13),有個品種比較好,花開的很小,只有一層但會結很多很大的石榴,每到九月九,石榴便會成熟裂開露牙大笑。但是石榴樹不好打理,容易生蟲,而且如果有爛果便會很容易傳染好果,我由于住校的時間比較多,每次父母都會把看著快要裂開的石榴摘下給我放著,等我回家時候吃。另一個品種的石榴樹是屬于“看花”的石榴,花開得層層疊疊,但是石榴通常很小。

無花果樹在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無花果其實是會開花的,只是它的花隱藏在花托里。無花果樹的白色汁液可以治療痔瘡,也具有一定的抗癌防癌的功效。我們那兒流傳一個說法“無花果樹方圓百里不得癌癥”,當然是一種夸張的說法。無花果深受鳥兒的喜愛,每次還沒有成熟便會被鳥兒啄去,后來父親都是在它快成熟的時候套上一個透明塑料袋,用以防鳥。成熟的無花果(圖14)色澤偏深紫紅,捏起來軟糯,皮輕輕一碰便會脫落,非常好吃,入口有不同于其它水果的甘甜,可惜自從我來到南方,再也沒有吃過那么好吃的無花果了,這邊賣的無花果價格很貴,但是口感差的太多了。

因為葡萄架下一直流傳著牛郎織女的傳說,導致我對葡萄樹很是偏愛。 但我家的葡萄樹很丑,我的記憶里它只有一個干巴巴七扭八歪的枝干,導致我誤以為它已經死亡。我家葡萄樹很少也小,還組不成大的葡萄架,結的果也少,但也不妨礙我對它記憶猶新。

除了這幾樣水果,還會種一些甜瓜、西紅柿、茄子、豆角、黃瓜、香椿樹、棗樹等一系列吃的水果或菜。

其實我家東邊院子里不止這些好吃的水果,還有雞冠花(圖15)、七彩椒(圖16)、鳳仙花、劍麻(圖19)、金銀花、百日菊(圖17)、大麗花(圖18)、雛菊、含羞草、太陽花(賤名死不了)、枸杞、香蕉樹(水土天氣不行導致不結香蕉,但是葉子很大又綠油油的非常好看)、迎春花、向日葵、臘梅、竹子、蝴蝶蘭等等還有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其中金銀花我們方言都稱作“二花的”,有金銀兩色,通常采摘后風干保存起來,可以泡水喝,有清熱解暑、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收獲的枸杞父親喜歡用來泡水喝或者是泡酒里。

小時候經常用鳳仙花染指甲,臨睡前,把花搗碎,放點明礬攪和均勻,然后挖一小坨放在指甲上,用有韌性的葉子或者是塑料紙把整個手指頭的前半截包起來,用線纏好。睡一晚,第二天起來便拆掉,這時指甲就變成了紅色,色澤鮮艷,不易褪去。

種了這么多的花花草草,導致冬天我家的院子看起來份外的冷清,全是枯枝,但從迎春花開花開始,即將到來的三個季節基本上都會姹紫嫣紅絡繹不絕。每次的夏天下完雨后,院子里便是另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空氣里全是混著泥土氣息的花草香,我總會打著傘冒雨去聞一聞花花草草,摸一摸枝枝蔓蔓。整個世界在我眼中變得清新又純凈,生機盎然的院子給我的世界添加了一份無可取代的顏色。小時候同伴們總會很羨慕我家的院子,給我要一些花種來種,大人們每次去我家,首先贊嘆的也便是我家的院子,夸我父母有能耐把花養那么好。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養在花盆里適合放在室內的花,例如并蒂蘭、蘆薈、吊蘭、虎皮蘭、葉蘭等等。

父親是一個脾氣溫和特別愛養花養鳥的人,我小時候父親還曾養過兩只畫眉鳥,放在籠子里掛在樹上,叫聲非常好聽。還曾有一段時間,父親會批發一些花來賣。

母親剛搬進老房子的時候,院墻還沒有蓋。那時候家里曾發生過一個事,那時父親上班,家里就母親一個孕婦,一個瘋子進了我家,把我媽嚇得夠嗆,后來村里人用拖拉機把瘋子送走,沒想到瘋子竟然認得路,又摸了回來。后來村里人便把瘋子送去了更遠的地方。這也導致我家蓋院墻迫在眉睫。

后來花錢請人蓋起了院墻和門樓,那時候感覺門樓還很氣派高大,門樓下的大門是鐵質的,一開始刷著棗紅色的漆,后來經過經年累月地暴曬和雨的沖刷,門的下方開始生銹乃至漸漸斑駁脫落,于是又重新修復,刷上了綠色的漆。幾年后,院墻也倒過幾次,父親母親便自己隨手砌了砌。所以現在其實我家的院墻有一面參差不齊。每當收玉米的季節來臨,院墻就瞬間來了壓力,墻頭上總是會掛滿玉米晾曬,干了再脫粒。

大門(圖21)也是面朝南,兩邊部分連接院墻的建筑部分我也不清楚具體該叫什么,這部分是用石子砌成,用瓷磚拼成了一副對聯、一對獅子和一對龍鳳呈祥帶囍字的圖案。右側寫著“福如東海長流水”,左側寫著“壽比南山不老松”,門頭上的瓷磚寫著“萬事如意”,穿插著幾個紅燈籠。小時候的我們經常從門后的毛洋槐樹上爬上墻頭,然后站門樓上“俯瞰眾生”。有幾年我家曾養過兩只狗,其中一只深色的狼狗就特別喜歡爬上門樓,老遠見到人就旺旺亂叫。

大門外種著兩棵龍爪槐,形狀像傘一樣,枝條一根根耷拉著。現在它們倆仍屹立在門口,像兩個門神一樣守護著我們的家。

這便是我們老房子里的所有,這一件件的物什充斥著了我們的生活,也承載著一個個成長的瞬間。我和小妹在這幾間房子里慢慢長大,父親母親也在這幾間房子里快速變老。

三十一年,世事變遷,老房子也留下了許多歲月的痕跡。我其實不是一個很念舊的人,因為人總要往前看。但老房子確實是那個撐起我內心深處底色的東西,在它那兒存著我太多的歡聲笑語。

離開故鄉后,我很少有時間再去看一朵花的盛開,也不再關注一只鳥的啟航,那些最平凡純粹的歡喜早已被生活的壓力取代。我們在城市里說著違心的話語,做著不知道有什么意義的事,在水泥墻的格子間揮霍著自己的生命,用生命換取站在這個城市的權利。我好像早已忘記回頭去看來時的路,也忘記了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東西。是夢一次次地讓我魂歸故里。

于是今年三月份我去看它,卻發現它不再有我記憶中那么的高大,門口遍布著鄰居養的雞鴨的屎,院子里長滿了荒草,房屋由于不再住人也變得頹敗,屋內也空了很多……

但沒關系,它會永遠在我的記憶中鮮活,在我的夢里熠熠生輝。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702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15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606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44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26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27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07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47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92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07評論 3 3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01評論 1 370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50評論 5 36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4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67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30評論 1 287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09評論 3 39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6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前些日子,我與父母去看久久未回過的老房子。它是一個四合院。有著大大的院子,東西南北四間房。不得不說,現在這樣的地皮...
    home含微閱讀 736評論 8 18
  • 我記憶中的老房子,暫且用“破舊”來形容它。 老房子是座瓦房,房頂上鋪著一層層瓦片,還帶著早已經銹跡斑斑的煙囪。 老...
    月亮山的貓1閱讀 5,518評論 46 331
  • 門前老樹長新芽,院里枯木又開花…伴隨著這首歌飄然而至那久遠的孩童時代 。 青磚綠瓦,屋棱兩頭向上略微翹起,大人們說...
    余人人閱讀 955評論 8 11
  • 故鄉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80年代的時候這里很貧窮,卻是很熱鬧,村民們非常淳樸,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村子...
    月漫香江閱讀 1,461評論 9 12
  • 齊帆齊微課第170篇,字數1220,共累計272732字。 家鄉的老房子已經挺立了36個春秋。在鄉下,一個土坯房已...
    白楊67閱讀 495評論 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