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了劉潤老師寫的《從狹窄的5%,跨度到廣闊的95%》這篇文章,重新認識到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之大,文中有這么一段話:
行為科學研究得出結論: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大約有5%是非慣性的,而其他的95%的行為都是源自于習慣。這幾乎也就是說,是習慣而不是邏輯,決定了我的一生。
5%與95%相比,差距太大,其實我們沒有必要非得拿5%去與95%做斗爭。劉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最佳的策略,把5%的邏輯,用行動去養成習慣,那么我們就可以用習慣去改變我們的人生了。
何為習慣呢?下圖是我的百度百科找到的關于習慣的解釋:
圖片發自百度百科
有人會說,養成一個習慣的過程會很難。其實《自控力》這本書講過,如果你想一下子改變,太多的事情,你就能徹底的消耗掉你所有的自制力。其實在我們制訂目標或尋求改變時,不要把要求和目標定得太高,一旦沒有做到罪惡感和挫敗感就會油然而生,很容易就會導致計劃的流產。
《微習慣》的作者斯蒂芬·蓋斯就在書中通過,每天至少做一個俯臥撐的例子,來告訴我們,養成一個習慣可以從微習慣開始,制定一個很小很小找到不可能失敗的目標開始。從小目標開始,因為沒有堅持的壓力,就反而更容易能堅持下去。
微習慣還有一個很好的激勵作用,如果你通過一個很小的目標,一步一步的行動,到最后的成功。會給你下一個目標,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
既然一天中有95%的行為源于習慣,那我們就可以把剩下的5%的邏輯通過微習慣,從小小的目標開始,把邏輯變成習慣,那么我們的人生是不是也會起到從量到質的改變呢?
那就讓我們一起從微習慣開始改變吧,把挑戰區里的東西,練到舒適區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