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人:“不認命”的夢
七十年代末,張子保出生在豫淮北岸一個農民鄉村知識分子家庭里。“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是任村會計的父親反復嘮叨的信條。然而張子保并沒有成為幸運兒,1992年,張子保高考落榜。萬般失意的他,只得承認失敗,像高家林似的,灰土灰臉地回到那個生他養他的小鄉村。過上了和父老鄉親一樣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晴天一身土,雨天滿身泥。一個農民的兒子,當他不能抱怨什么,也沒有什么可奢求的,當農民成了他別無選擇的人生出路。當時心想,沒考上大學也好,可以早早地幫父母親干農活,好讓勞累了大半生的父母親少點操勞和負擔。
張子保剛回去那陣,仗著年輕,他每天拼命干活,用繁重的體力勞動撫慰落榜后的心靈創傷,用踏實地干活給失望的父母以慰藉。張子保很快學會了犁地、揚場、撒種、收割麥子等農活,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民。
真正成了農民,張子保才體會到了農民的辛苦和不易。
春夏秋收,冬耘夏管,四季不得清閑,時時都要在地里忙碌著,把土地像孩子一樣的伺候著,指望著從上面獲取全家人賴以生存的吃穿用度。那時候沒有機械化,農活全憑人力,春秋時節干活還好些,而夏季干活就苦焦異常,在夏天大忙季節,天氣炎熱,農活緊張,干活最辛苦。正當晌午的時候,在地里收割麥子,每次彎下腰去,地上的熱氣就朝臉竄,背上的太陽火辣辣地嗮著,汗水直往地下流。但他不停歇,要不停地揮鐮收割,好把成熟的麥子收回去。
因為夏季的天,像嬰兒的臉,說變就變,不抓緊收獲成熟的麥子,一場大雨就會讓一年的收成化成泡影。所以,即使太陽再熱都得下地干活。常常是從地的這頭拿鐮收割小麥,到了地的那頭,嗓子眼都快冒煙了。麥子割完后,還不能喝水,放下鐮刀,把收割完的小麥抱到架子車里去,架子車裝滿小麥后,又拉到稻場里,用牛打場或者把小麥垛起來,以免淋雨。
農閑季節,“高考夢”一直沒有熄滅的張子保于1993年3月份,報了自考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大專班。他說:“但我也從未來想過要種一輩子地,讀書的想法一直在心中掙扎。”農閑季節,有時張子保還幫助二哥家里放鴨子。他趕著2000多只鴨子浩浩蕩蕩地出發了。有時候趕著鴨子到處覓食,每天要跑二、三十公里,鴨子吃飽后,他將鴨子趕到一條小河里,讓它們喝水洗澡、嬉戲。張子保就把《新聞采訪學》和《新聞攝影學》大專課程書籍拿出來看,每天上午背一些單詞,下午預習課文,有時張子保還寫一些小說、散文類型的文章。有時因為看書入了神,卻不知道鴨子的去向,那些嘴饞的鴨子常跑到別人稻田里吃人家的水稻,鄰莊莊稼主人總會找到他家,而他總免不了挨一頓臭罵。
1995年底,張子保考完了最后一門,次年如愿拿到了自考大專學歷。
1996年,縣電視臺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記者,張子保一舉奪魁,拿下了全縣第一名。臺領導還推薦他到河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深造三年,后來寫了批評報道,到南方漂泊。
直到2000年到廣東省東莞,張子保當過編輯記者、企業主編等職。“謀生”成為他不得不面對的生活主題。
到了東莞后,張子保拿著大專畢業證和自己發表的作品集進了某廠當上了企業報的主編。李老板慧眼識珠,把張子保挖到他身邊當助理員。就這樣,張子保在黨支部內提了不少的合理化建議,為黨支部出謀劃策。對外宣傳張子保有一套經驗,張子保采寫的《當善良被利用之后……》和《垃圾婆獻愛心》小說改成的小品,組織人員兩個月的排練和演出,還制訂階段訓練目的與選材計劃,同時還要考慮選擇風格多樣的作品穿插排練,使排練工作始終保持新鮮感。小品《垃圾婆獻愛心》被省市政府評為一等獎,報送央視臺主辦的文藝晚會榮獲三等獎。黨支部年年被省評為先進黨支部。先進黨支部的經驗被媒體報道后,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高度關注。中央高層到東莞視察時,并親自接見李老板,并說,你們的先進的黨支部經驗全國推廣。”說完后并合影留念。
2007年8月1日,張子保創辦了<新莞人>報,至今已辦10期,會員500人。<中央電視臺>、<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作了報道。引起了香港作協主席《香港文學》主編蔡麗雙的關注,蔡老師還為《新莞人報》題詞,得到文藝界和文友們高度好評。
天道酬勤。在這種期間,是張子保發表文章的黃金時期,張子保一心為創作。張子保在全國報刊雜志網絡等媒體發表文章達200多篇,獲全國大獎8個,省級獎6個。由于張子保的成績突出,再者張子保還為國家提反腐建議10條,采用5條,后被伯樂李社長發現了張子保,經她推薦張子保進了北京某媒體工作。
文藝副刊部
李社長,她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畢業曾經分配到中宣部、中國青年報、人民網等當記者。在報社里十年間,她寫過很多在全國產生強烈反響的報告文學,她的報告文學多次曾獲國家級新聞獎,現任報社社長。她的個子高高的,皮膚白白的,長著一對水靈靈的大眼睛。一頭烏黑的卷發,活像一只皮毛蓬松的小貓,顯得格外乖巧、可愛。她一笑,兩個眼睛瞇成一條線,彎的像月牙一樣,美麗極了。
我見到李社長,把她寫的推薦信給了她,她確認我是張子保后,李社長要我先到辦公室登記。隨手給我一張登記表,我很快填好了表。
“作品呢”?李社長來回掃了遍我呈上的表后,突然問。
我趕緊一摞一摞地掏出我的作品剪輯和獲獎證書,省作協會員證。李社長挑剔地審讀了差不多半個時辰后,那張緊繃的皮膚白白的臉蛋總算吝嗇地擠出一絲笑紋。
“不錯不錯嘛!你是所有應聘者作品最多的一個,劉市長談起個你,劉市長說,你在底層工作浪費了,所以推薦給大姐了,李社長說著點點頭,把兩張考題遞給了我。我一看原來是把一則大約四千字的人物通訊縮寫成100字以內的新聞,還有一篇作文題目《你為什么選擇了寫作》,我沒費太大力氣,僅20分鐘就完成了。
“你被錄取了。你的文筆不錯就分配到文藝副刊部吧,文藝副刊部主要刊登文藝稿報紙副刊上的文藝作品,包括詩歌,散文和小說等。我希望你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副刊編輯,寫出優秀的作品。咱們是新聞單位,都是人才,上級領導一般從我們這找人寫每年的政府報告、總結等材料,張子保就包了,這是后話。
”李社長站起來和我握了一下手,微笑著向我祝賀。她走到另外一張桌子上順手摸了一張名片,用涂改液在上面抹了幾下遞給我說:“填上你的名字,下午去復印兩盒名片;”
李社長囑咐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給張子保辦工作證,安排食宿,明天早晨八點整正式上班。”
我掂著行李隨著工作人員到報社住宿的地方去了。這一夜,我忐忑難眠。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早早醒來了。一夜難眠使我兩眼充滿了血絲,滿嘴起了泡。不到8點鐘,我就到辦公地點,李社長西裝革履地出現在我面前,她招呼我到會議室開會。
李社長開始給我們記者編輯“上課”。首先講北京某媒體屬中宣部主管,他的權威性,說這報紙是如何如何得到海外經濟界,經濟學家的認可,屬郵局發行等等......
開完了會,我來到辦公室,辦公室主任李源給我安排一個辦公桌,文藝副刊部辦公室6名編輯記者,5名年輕女孩,有一部電話。看著他們一個個抱著電話,沖鋒陷陣的樣子,心里涌上一陣陣膽怯。我每天上班下班,和大家一起愉快而平淡地生活著。
有一天,廣告部的羅小姐到文藝部找我。
“聽說你的文藝作品上過《北京文學》呢?那么厲害大作家,我接到一個大單,只是那位老總很挑剔,而她自己又不會寫人物專訪,所以呢請你大作家陪我去。”
我說,我不懂廣告業務,從來沒有寫過廣告。
羅小姐說,只要文筆好就可以。咱單位非你莫屬。
我沒有說什么,點頭默許。
羅小姐水靈、性感,眼睛水靈靈,臉蛋就象豆腐一樣嫩,身高也有一米六多,完全是一個美女。羅小姐眼大、胸大、膽大。她在廣告部和任何人眉來眼去、打情罵俏。有人說,她的廣告都是用身體換的。
第二天一早,天氣晴朗,我同羅小姐坐采訪車到北京市西城采訪友興有限公司總裁羅強。友興有限公司寫字樓小姐接待我們。寫字樓的小姐說老總臨時有事出去了。我提議先打一個電話,經驗豐富的羅小姐說不要打,把老總打煩了再不讓寫了。我們只好在接待室里等,快到了下班的時間了,寫字樓的小姐來說,你們改天來吧,老總在深圳和客戶談生意呢。羅小姐低聲告訴我說:“別聽她的,我們等,不信他不回公司。”正想著,羅強已從門口進來。人未近,聲先致:“有失遠迎!有失遠迎!讓各位記者久等了。”我們忙站起身,握住向我們伸過來的手。
落座后,我翻開采訪本,打開采訪機,羅小姐也起駕起了照相機。采訪開始了,實際的采訪只用了20分鐘不到,確切地說也就是我們從羅強所能提供的一大堆資料中選取了一些認為有用的東西。我們說再拍一張理想照。
“羅總,能否裝扮一下,比如噴一點摩絲,系一條領帶什么的。”我的建議。
羅強同意了我的建議,破天荒地將自己包裝一番,我忙托起長鏡頭“咔嚓咔嚓”地把羅總拍進了鏡頭。
羅小姐拿著報社合同遞給了羅強,羅強簽了字蓋了章180000元,而《在北京崛起的總裁羅強》也如期寫好,羅強看后點頭致意,羅強把我們帶到北京國際飯店吃飯。
羅強在上座位置坐下,羅小姐緊鄰羅總而坐,我和羅小姐鄰座。不一會兒,服務員把菜端上來之后,羅強的助手小田開始給大家倒酒,小田先給羅強倒了一杯酒,然后倒給我。
幾個人相互禮節性地敬完酒后,羅小姐特意上前給羅強敬酒,羅強右手端著酒杯,左手搭在羅小姐的肩上,色迷迷地看著羅小姐說,羅小姐的酒我一定要喝的。羅小姐說,那你得喝啊。
羅強“滋”一聲,把酒喝了。
羅小姐又給羅強倒了一杯酒說,好事成雙嘛,再來一杯。
羅強說,你讓我喝多了,咱倆去開房。
羅小姐說,開房就開房,誰怕誰啊?
羅強說著就起來摟羅小姐,我就喜歡這樣的,又說,要不是羅小姐啊,我才不給你報社做廣告呢。人家是,防火防盜防記者,有些記者,連妓女都不如,有些記者,給了紅包光找事。
我聽不下去了,不是所有的記者都那樣,畢竟是少數嘛。
羅強說,還別不高興,你瞧你,長相沒長相,你要長俊一些,找女老板給她做鴨子,還可能來一點廣告。
我站了起來,端起面前的酒瓶把酒倒在羅強的臉上,說,我沒有冒犯你,為啥侮辱我。說著揚長而去。
特稿部是“樂在刀尖上舞蹈“的“俠客
我像往常一樣在文藝部編稿件,同事小劉告訴我,李社長找你,到李社長辦公室去一趟。我放下鼠標直奔社長室。我見到李社長后,李社長說,你呀,怎么那么沖動呢,你不是叫廣告部的羅小姐難堪嗎。
我想爭辯幾句又咽了下去,李社長又接著說,以后多加注意,好歹你也是個文人嘛!我和特稿部主任商量一些,決定叫你到特稿部上班。
我小心翼翼的說,怕干不好,惹你生氣。
李社長說,以前你不是在家鄉干個記者么?我覺得你適合干特稿部記者,深度調查、臥底、暗訪等報道,它比人物通訊更真實,比寫消息更老練,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我覺得你是一位很正直、做事和負責的人。所以,你在特稿部很容易出成績。
我高興地說,謝謝李社長對我的信任,把工作做好爭取在特稿部做出一些成績。
我走出李社長辦公室,到文藝部把自己的生活用品收拾一下,然后到特稿部上班。
特稿部和文藝部是分隔出來的,那個相對獨立的空間背靠墻壁,東西兩面是磨砂玻璃,對著社長室的那面是平板玻璃和鋁合金推拉門,社長對各個部門人員的一舉一動就能做到盡收眼底。
我在特稿部的絕大多數采訪工作,都是上級或宣傳部交辦的指令性動作,在“新常態”下可以說都是“上門生意”。比如,為順利完成采訪工作,僅在北京就先后很多次求助宣傳部從中協調斡旋,搭上了很多私人關系,促使采訪對象盡心盡力配合采訪工作,從而不折不扣完成報社交辦的采訪任務。
那天天氣灰蒙蒙的。我在辦公室寫反腐新聞報道,我的郵箱接到一個網友給我發的郵件,收到5人聯名、實名舉報李鄉長虛報冒領、貪污公款、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無視百姓疾苦等方面10項違紀事實等問題的線索。
我一接到舉報,經領導同意,我和同事便到某鄉去暗訪。李副鄉長管轄某村,某村3.6平方公里,現有489戶,1768人。
我們先到李鄉長管轄的村進行暗訪,我們到該村時已快到正午,日頭正毒,各家各戶在家里做著一些零碎的活兒。
暗訪中,許多群眾對于“李鄉長買賣低保指標”的說法表示不知情。有人告訴我們,問問我們村東邊的一戶孤寡老人林奶奶,你就清楚李鄉長的為人啦!我們朝村民指的方向走去。
我們來到孤寡老人家里,就問,
大娘,包你村的李鄉長你認識嗎?都說他吃拿卡要,有這回事嗎?
“哪里有啥子要吃拿卡要哦,他們做了事情水都沒有喝一口就走了,每年年底李鄉長給我送米送香油”。
66歲的低保戶林奶奶邊用樹葉子喂羊邊告訴我們。
聽說李鄉長被舉報虛報冒領,該村老村支書為李鄉長抱打不平。如數家珍的說起了自己和李鄉長從2013直到現在所經歷的歷屆村兩委班子為解決群眾困難所作的努力,包括農村公路、電力、水利等建設。他幾乎不用思考,很隨意的就說出了李鄉長和他自己與村子這十多年來的一些情況和變化。
我們和某鄉紀委打電話采訪,說明我們的身份后,鄉紀委書記說,我們也接到群眾這樣的舉報,我們下鄉調查了,說李鄉長貪污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無視百姓疾苦,根本沒有那回事。
我們又暗訪本村老黨員退休王支書得知:
其實李鄉長常年有病,最基層的事不好說,其實李鄉長得罪一部分人:
以前買寶馬車的人靠關系吃低保,真正吃低保的群眾吃不到,李鄉長把寶馬車的人當年年度審核中被清退的,真正吃低保的群眾吃到了低保,他們很不滿意,就這樣和那些人之間接下了恩怨,他們往媒體舉報誣陷李鄉長。
我們暗訪也核實李鄉長的情況不屬實,馬上打道回府北京,連夜撰稿《某縣一5名村民不實舉報李鄉長被澄清正名》一文在我們的媒體報道之后,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幾天時間,該信息被十多家網站轉載,點擊率上萬。
與此同時,我們又把實名舉報信以單位的名義發函寄到了某市市長手里,迅速引起當地黨委和紀委的重視。市長批示:“請紀委迅速查證”!該縣紀委第一時間回復我們“您反映的問題我們紀委現已知悉,目前已啟動調查程序……”。
2013年12月2日,某縣縣委書記主持召開緊急會議,“將問題線索直接納入初核,優先進行處理,縣、鎮兩級成立專門調查組,迅速查證,一經查實堅決進行嚴肅處理”!調查工作正式啟動。
由該縣紀委第三紀檢監察室牽頭的調查組,兵分幾路,迅速深入縣、鎮各有關單位展開調查取證工作。根據舉報信反映問題線索,調查組走訪民政、水利、財政、鎮政府等10多個單位和部門,調取李鄉長包的那個村的優撫、低保、精準扶貧、各類救助名冊10余冊,發票、記賬憑證等相關單據50余張,安全飲水施工合同及鑒定材料5份;實地查看群眾危房、公示欄等現場,保留圖片資料20余張;走訪干部群眾30余人,留取談話筆錄13份。
12月10日,調查組提交《關于反映李鄉長有關問題線索的調查報告》,提出“信訪舉報反映李鄉長違紀問題的線索不屬實,建議對舉報問題線索做了結處理”的調查結論。縣紀委常委會召開專題會議,同意調查組結論。
該縣紀委調查組再次來到某鄉,組織召開一場特殊的大會。縣紀委、監委委員在會上宣布。
李鄉長痛哭流涕。
一次不實舉報讓李鄉長寢食難安,一次公開的澄清了結大會又讓其不能自已、一度哽咽。
“這次縣紀委迅速查清事實,為我澄清正名,感謝黨、感謝組織,使我放下了思想包袱……”在某鄉6年,歷任李鄉長在會上熱淚盈眶。
在特稿部里成天的擔心受怕,因為一旦人發現我們的記者身份,百分之百會被那些犯罪分子殺害,還要忍受犯罪分子的折磨!
真正的記者——以命相博換來事實真相
而這些真相,都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于是我有意請示領導申請到反腐臥底報道組去做一些負面的報道。
那天天氣灰蒙蒙的。張子保在辦公室寫新聞報道,張子保的郵箱接到一個網友給我發的郵件,內容是某市官員用公款辦一個假幣地下工廠。
張子保一接到舉報,請示領導,領導批示通過了。為了確保證據確鑿,張子保和同事便到某市假幣工廠做臥底。
照相機和采訪本帶不進去,他們把照相機和采訪本藏在附近的廁所里的墻縫里。然后我們穿著像民工一樣的衣服,張子保帶著微型攝影筆和同事到地下工廠去應聘。他們到人事部要了一張招工表,拿著微型攝影筆假裝填寫招工表,微型攝影筆混蒙過了關,張子保和同事在地下工廠做一名印鈔員。地下工廠管得很嚴,有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監工的警惕。張子保裝著和同事打架成功的用微型攝影筆拍攝了地下工廠的內幕,張子保假裝勸架,他成功的用微型攝影筆拍攝了監工毆打湖南妹的鏡頭;乘著清潔工給李老板打掃房間不注意時,他把微型攝影筆放在不引人注目的門頭上,成功的拍攝了李老板怎樣強奸江西妹粗暴的過程。張子保和同事在地下假幣工廠做了半個月,基本摸清了地下假幣工廠的黑幕。他們覺得沒必待在那里了,于是,就辭了工,扣了他們一千元。
在出廠時,他們到當地派出所報了警,叫警察來查一查這個假幣工廠,這樣他們也可以將這個稿子坐實。打完電話之后,我們去了附近一家飯店去吃飯。大約兩顆煙的功夫,我們決定到假幣工廠附近問問休息的員工看看警察和工商所的工作人員有沒有過來調查。同事走前面,張子保在后面買單,當他走出飯店的時候,張子保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三個拿著木棍的青年正在追打我同事。有一位打手拿著匕首向他撲來,張子保當時反應很快,張子保人高馬大搶奪那位打手手中的匕首,不料匕首劃了我的手掌心,血從他手掌心汩汩流淌。張子保趁那位打手驚呆之際,抱著行李狂奔一公里,發現沒人追他,心砰砰地狂跳。張子保很擔心同事的安慰,甚至后悔接了這個任務。
就到附近醫院包扎一下,同事在車站買好票,從電話得知張子保在醫院,同事在醫院找到張子保,他們馬不停蹄回到總部。
張子保不怕傷痛連夜加班加點寫成了稿件,經過挑選,張子保將一些自己很滿意的照片和稿件呈給單位,把單位領導嚇了一跳。領導立即安排整版刊發《佛山某地假幣工廠的黑幕》專題視覺報道。
不到五個鐘,引起了當地有關部門的重視,他們馬上成立調查組,取締了地下假幣工廠,解救了不少農民工。收到上級的表彰,“因為張子保用的是筆名‘’,報道出來后,很多同事都不知道是誰,還以為是哪個通訊員的投稿。
張子保從事當反腐記者將近10年過程中發生過許多故事,大案要案寫內參,不能寫內參的稿件一般給領導寫信反映,經國家省市領導親自批示查處的案子大約有兩千多,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貴州省省長收到張子保的舉報信后親自批示并讓其的秘書給他打電話一事讓張子保在線至今記憶猶新。
貴州省某縣某村村民王建華向他們爆料中說,他們從爆料內容了解到,某村小學橋被洪水沖毀,橋梁及基礎設施嚴重損壞,但一直無人修建,現在村民進出、學生上學都走這座險橋……”
幾年過去了,一直都這樣,啥時候能解決?多年來,“學生家長深受鄉村小橋之苦,斷橋下面夏季積水,冬季結冰,安全隱患很大,尤其是老人和上下學的孩子,經常發生摔傷的事情。
這個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竟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是誰漠視了群眾利益?其背后究竟有沒有侵害群眾利益的違紀違法行為?
針對鄉村小橋無人修理的問題,他們迅速在編輯部大會上討論了調查方案,媒體領導決定派記者暗訪一下。
“村里向鄉黨委政府多次反映鄉村小橋被洪水沖毀的問題,就是兩個鄉的管轄范圍之內,所以造成該問題久拖未決,學校、學校家長意見很大。”某村張支記很是無奈。
某村小學橋建于2001年,是本村一位大款老板看到本村學生上學難,就向學校捐款10萬修建此橋,由于常年老化,今年長期下雨洪水暴漲,小橋被洪水沖毀。當地群眾反映強烈;一屆又一屆鄉鎮黨委政府,一直沒有間斷地與縣政府部門溝通協調,但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某鄉黨委李書記說。這就是當地干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
“給你們說也是白搭。幾十年了,向鄉政府反映問題一遍又一遍,不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學校家長不但怨氣大,還充滿了對黨和政府的不信任。村民的話,令他們深知責任巨大,深感內疚、自責,如果問題能夠妥善解決,將能充分地贏得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更好維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再難,也要把這個問題解決好。為民解憂辦實事,也是維護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張子保暗暗發誓自言自語地說。
5月30日,張子保馬上連夜寫成文章發到人民網主辦的《地方領導留言板》上,省政府馬上回函,此時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市委、市政府領導看到張子保寫的內參“關于某村小學橋被洪水沖毀變成危橋情況反映”后,分別作出批示,強調要抓緊組織設計、落實資金修好此橋,確保汛期到來前投入使用,李副市長專門主持召開由市紀委、監察局、教體局、財政局、交通局、等多個部門參加的縣長辦公會。縣籌措了13萬元資金,縣領導在雨天到現場調研,兩個鄉的書記被請到了現場,在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后,解決方案出爐:使某村小學橋于7月上旬修建完畢并投入使用。
新建的小學橋開通當天,附近的村民和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涌來,親眼見證了這座長11米、寬5.5米新橋的開通,久久不愿離去……
學校李先生激動的說:“非常感謝記者張子保和上級領導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一件小小的事情,反映的是政府作風的轉變、企業為民服務的擔當。我在此,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對張記者和上級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向企業施工人員道一聲辛苦啦!”。這樣感動的話語每天都能聽到,“正是這些樸質真誠的話語給了我們工作的動力!”記者張子保如是說。
短短半年時間,我輾轉全國的大街小巷,聽著老百姓的抱怨和無奈,調查取證貪官的罪行,累并辛苦著,但是我樂在其中,因為我堅守著一個反腐記者該有的良知底線。
發現問題,調查取證,向中紀委反映情況,配合職能部門執法……一切似乎都是順理成章。我喜歡我的職業,看到貪官被處理的樣子我很開心,我忠實于我的職業。網友舉報貪官的材料,我第一個下去核實貪官情況,記錄著每天我做臥底調查貪官發生的一切。我相信,文字的力量是強大的。每天,我的新聞都以快餐或縱深的形式出現在某網站上。然后又被互聯網轉載,接受著來自是網友們或激昂或萎靡的“拍磚”。
那某主播被國家檔案局檔案局官員包養,我們的媒體已曝光,68個小時把他拿下;
還有某市公安局內線舉報原副局長何某涉嫌受賄、玩美女,覓黑社會打手打人等內容,我們接到舉報做臥底采訪和他熟悉的人,覺得稿子基本屬實;上報經領導簽字在網站曝光,最后被紀委拿下;
以及那個被懷疑酒駕打人而遭到數百小販和市民圍堵的城管隊長吝旺軍;還有不在工作范圍之內的為打工兄弟姐妹的討要工資1254人......等等。這些事件被以各種各樣的文本形式,續寫在我的從業旅程中。我曾無數次因為過度的體力透支險些栽倒在采訪現場。但我必須忍著。我知道,網友在意的,永遠只是他們關注的。在我的能力范圍內,給予他們這些,是我的職責。
調查是為了真相,真相是為了促進,只有充分的保護好自己,才會有更多的真相浮出水面......
采訪,成稿。社長簽發。我們做一線的頂著烈日,冒著風雨,不畏艱苦,爭取抓到鐵證據,為百姓發聲,讓職能部門能嚴厲打擊,還百姓一片碧海藍天。
從一個普通反腐臥底記者做起,我無數次的奔跑在通往新聞現場的路上,我的稿件開始被搬到媒體的頭條,現在我從普通記者提升到副社長,這令我很是亢奮。我總是回憶在一線當反腐記者的日子。
作者簡歷:
張子保,資深媒體人,多家刊物編委與多家企業、單位法律顧問和評論家,從1992年起開始反腐,曾先后供職于中國記者報業集團調查記者、南方都市報臥底報道小組、中國反腐廉政監督報、中國職業經理人雜志等多家媒體。長期從事政經、財經深度報道,以及特稿的采寫編輯與組織策劃,為國內資深調查記者:是國內調查報道周永康時代“打黑唱紅”及所謂“中國模式”最持久最深入的記者;從上任到現在用多個筆名曝光已處理中央級省級50名高級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