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看到一個人發表了你不認同的,正面評價中國政府的言論,你說,這是個五毛。
你看到一個人發表了你不認同的,夸贊外國的言論,你說,這是個美分。
2、
你看到一個人對某則社會新聞發表了你不認同的言論,你說,這是個傻逼。
如果這個人有1000位以上的關注者,你說,這是個公知。
你看到一個人從多個角度來評價這則新聞,其中部分角度又是你不認同的,你說,這是個理客中。
3、
你看到關注的某個人,發表了你不認同的言論,你說,腦抽了吧,為什么不閉嘴?
如果這個人真的閉嘴了,絕口不提敏感事件,但他恰好有一些影響力,比如100萬關注者,又會有人說,為什么不對我關心的社會熱點發表言論?你這個縮頭烏龜。
4、
你看到一個人在以上語境中被人罵了,隨后又罵了回來,你說,他的自我感覺太好了,聽不得負面意見。
如果他因為被罵而把你拖黑了,你說,心胸狹窄,此人不成大器。
你看到一個人在罵戰中動了火,發了脾氣,你說,大度一點嘛,何必斤斤計較。
如果他恰好罵到了你頭上,你說,賤人,操你媽。
5、
繼續說社會新聞。
社會新聞的傳播有些特點,通常最為廣泛傳播的,是提煉出來的特別戲劇性的一兩百字,大量的背景、細節被過濾掉。即便不過濾,在一則新聞剛火起來的時候,背景與細節往往是模糊的,為增強戲劇性而被扭曲的,后續報道中常有羅生門或者大逆轉。急于評價社會新聞是件很高風險的事情,與斷章取義,管中窺豹差不了太多。
但是,Who care?
評價社會新聞,本質上是對你當前所見的事件Show出價值觀。你并不關心事件全貌,因果由來,只不過是有這么一個機會站隊,展示鮮明的立場,尖銳的傾向。你在某方面的價值傾向越強烈,就越容易對這一類型的新聞發表看法,并且選擇性忽視模糊不清的那部分,將其腦補為與自己價值觀吻合的“本當如此,順理成章”。
這樣就容易理解,為什么后續報道出現逆轉后,之前對此錯誤評價的人大多數不吭聲,不反思,甚至與批評者對罵。承認錯誤意味著由點及面,推翻自己固若金湯的立場,英雄,這如何使得?
拋開主觀傾向性就事論事,談何容易。我也不例外。
6、
以下是洗粉時間,我的主觀傾向性是:
-對“產品設計抄襲”無動于衷,樂于見到創意的分裂繁殖
-對小孩與流浪狗無同情心
-很在意公共環境下打攪到他人的素養問題
-不愛黨,不愛國,不愛家鄉,只愛我的朋友、家人、以及野生動物
為你的心理健康著想,請與以上價值觀尖銳對立的人早日退粉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