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遲到的課后作業
????? 今天是2017年12月24日星期日,距離規定提交作業的時間晚了8天時間。為什么會拖延?為什么今天又要提交這個課后作業?
????? 我承認有點求完美的心理,想做出一個不同于新手版本的作業,但這不是主要原因,這段時間我沉迷于永澄老師的文章中、沉迷于知識阻塞打通的那種舒暢中、沉迷于模型內化的喜悅中……,最后,居然無法提筆,不知道該如何完成進階版本的課后作業。
?????? 今天,為了舒緩內心的焦慮、為了內心的那份秩序感、為了減少內耗,雖然目前僅僅完成核心模型庫、目標管理文章的閱讀,還是先來完成這份課后作業。
2.沉浸的60+小時
?????? 知道永澄老師是在今年5月底,究竟是從成甲老師的公眾號文章,還是他在某個平臺微課上的宣講中知道永澄老師,我真的記不清楚了。然后就在微信公眾號中關注了永澄,很巧的是,關注的那段時間永澄老師正在輸出RSQC模型、PORT模型,這是兩個很實用的模型。于是我在部門每周例會上、二季度的總結會議上嘗試使用過PORT模型,用來解決部門執行力差的問題,結果不是很理想。再加上永澄老師公眾號上的文章確實很“學術”,7、8月偶爾在精力比較高的時候才翻閱下,9月份之后我的精力都放在減重上,也就很少打開這個公眾號了,一直到11月底,突然有一天公眾號發出一個帶圖片的“2018年跟隨永澄老師做年目標”學員招募信息,一看新手版本才199元,也就隨手購買了。
????? 12月2日參加了新手版本的課程,在接下來的1周時間里,我只是根據課堂的講解完成了新手版本的課后作業,雖然按時提交了作業,其實我心中的成就感不是很高,有種似乎撥開了一點點迷霧但是依然迷茫的感覺,如何學以致用一直縈繞在心頭。譬如說:三個期待、期待的意義、期待的澄清、思路的填寫讓我撥開了一絲霧霾,但是How to始終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 提交新手版本作業的第二天,就是《方法進階版》課程。那天我在群里提交了2018年的三個期待“提升講故事的能力”、“提升文字作品輸出能力”、“提升系統思維能力”(現在想想,這是典型的手段目標化),沒想到永澄老師主動加我好友,對我說我的三個期待有問題,說我缺少基礎知識。當說實話,當時我心里是抗拒的,畢業10多年來,發展一直順風順水,自認為在職業發展上我是一個贏家,八小時之外一直在努力提升認知、報各種班、看各種書。居然說我缺少基礎知識,你的地盤你做主,我先忍著,看看你有神馬能耐。
????? 永澄老師在課堂上多次提過,去http://tm.runwith.cc/--永澄模型庫看看,那是精髓所在。于是在《方法進階版本》課程上完之后,我打開了http://tm.runwith.cc/網站,這一看不得了,我居然花了4個多小時才看完并整理出第一個思維模型----價值思維,果真是一個寶庫,What-Why-How-What將價值和個人成長講的如此透徹、看完大腦的舒爽感現在還是如此清晰。
????? 再接下來的時間里,我相繼閱讀并整理輸出了系統思維、黃金思維圈、目標管理等內容。突然發現“概念”的重要性、譬如:目的和目標的區別、目的和意義的區別,期待和目標的區別,想想原來看書時,直接跳過概念部分,看論據和示例,低水平勤奮說的真心沒錯。我原來的理解只是限于認識這幾個字而已,而真正的理解力提升是從一個個概念開始。
????? “模型”的魅力讓我欲罷不能,永澄老師12月11日在群里發了一張“持續高效能個人成長的核心心理表征框架結構圖”,讓大家連續抄寫30遍。連續抄寫了3遍之后,我就對表中的內容好奇不已,真沒有想到,這張表中的信息密度如此之高,為了搞清楚表中的這些信息,我居然請了三天年假,專門整理表中的內容,目前只是稍微理解了GROW+RSQC+PORT模型,其它的決策系統、解釋系統、假設體系、三觀體系還沒有涉及,即使如此,我已經有種目標達成術的打通感。
????? 永澄老師的文章真是越看越耐看;越看越覺得自己原來學習的低效、凌亂;越看越不想提筆寫作業,覺得自己水平不足以覆蓋作業的要求。但是作業總是要交的,內心的秩序感是不能打破的。So,第二次提交我重新修改后的2018年三個期待,為明天打一個星標。
a)第一個期待
b)第二個期待
c)第三個期待
3.未來之路
????? 原來對永澄老師能不能治病,我是抱有懷疑態度的。但是通過60+小時的沉浸,連續抄模12天之后,部分打通了我原來的知識阻塞,就像永澄老師在公眾號文章中所說“有效果比有道理強”。即便我現在還沒有看完永澄老師公眾號的文章,但是跟定永澄老師學習目標管理、打造個人成長操作系統的決心已下----"在一起、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