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要改變自己,首先要改變基礎觀念,基礎觀念又分位定義和比較。
定義 就是要搞清楚一件事是什么,不是什么
比較:就是我們要始終具備的心態,為什么最好,甚至更好。
思考定義是什么?
任何事物或人都可以被定義的,比如寫句子的定義:寫句子由名詞 動詞? 形容詞 副詞構成,更準確地講是由名詞性成份 動詞性成份 形容詞性成份和副詞性成份構成。
名詞:用來指你能感知的某個人或事物的詞匯,管他是抽象的還是具體的。
動詞:動詞是用來描述某個人或動作的。
形容詞:形容詞是用來描述我們對某個人或事物感知的。
副詞:如果副詞性成份修飾的是動詞,跟形容詞份修飾名詞是一樣的
如果副詞是用來描述形容詞的話,那么副詞是用來我們對某個事物的人或事物的感知的感知的。
做練習
1.拿著自己的文章,找帶顏色的筆,把里面所有名詞圈起來,實物名詞一個顏色,抽象名詞一個顏色。(抽象明白就是感知類的比如:幸福和快樂)
2.別人的文章把名詞前后的形容詞圈起來,能夠感受到作者對周邊世界的感知。
重新定義寫作目標,輸出的目標即寫作的目標就是-的------溝通。
有效的溝通需要大量功課的,既然是溝通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得到反饋。沒有反饋是很可怕的。
李笑來推薦多讀:心理學? 經濟學? 觀察分析揣摩拆解公眾人物是如何處理危機的,花時間思考每個真實反饋背后的出發點? 價值觀? 給自己一個機會去了解每一類人。
有效溝通的本質是什么?
所謂有效溝通就是你能讓對方明白他之前不明白的東西,了解他之前不了解的事實。做到有效溝通需要一定的工具幫助我們做到這個效果【已知? 未知? 簡單? 復雜? 次要? 重要】
什么是文章的結構?
很多時候結構就是順序。通俗講就是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什么必須先說清楚,什么后說才有效。
為什么我們寫文章需要順序? 倒序? 插序?
理由:事情常常不是按我們能理解的順序發生的,于是我們常常需要把敘述順序,也就是敘述結構重新組織一下,以便讀者可以從已知開始走到未知,從簡單開始理解復雜,從此要起步到達重要。
修辭:修辭的目的是讓對方感受到他原來感受不到的東西,李笑來養成的習慣兩種修辭方式:類比和排比(修辭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什么是類比修辭? 什么是排比修辭?)
總結:寫作的目的是溝通,溝通的有效性最終能你能讓對方理解之前不理解的東西,了解之前不了解的事實。
定義很重要,打磨自己的定義,分析別人的文章,認真思考每一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