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木心先生,是從陳丹青先生的《文學回憶錄》開始的。從此深深的沉迷。我不敢輕易提起,因為,先生說過,他內心敬仰的人,總是放在心里的,不輕易說出口。
我驚訝世界上竟然有先生這樣的人,這樣驚才絕艷的人。才始覺自己眼界太小,見識太少。我第一次覺得,跟先生比起來,我渺小的像塵埃一樣。一見君子終生誤,雖死猶未悔。
后來,我認為我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多理解先生一絲一毫。所以,我決定考研了,考的是川大的比較文學。考了三年,因為種種原因未得錄取。我不敢怨天尤人,只怪自己學藝不精。
這時,我在想,如果先生知道我這樣,會為我遺憾嗎?
先生不會的,先生大概會笑一笑,不說話。
是啊,先生經歷了那么多苦難,我這點失敗,先生是不看在眼里的。先生被幽閉在暗無天日的監獄里,在紙上寫下密密麻麻的日記,有時想著福樓拜,有時想尼采。他甚至在白紙上畫出琴鍵,彈著無聲的鋼琴曲。先生在困頓的時候想著他們,我在困頓的時候,會想著先生。
所有的苦難,都是人的財富。無論是讓他吸取經驗教訓,還是讓他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木心先生,是許給藝術的人。許給藝術的人,是不畏懼苦難的,所有的苦難都能滋養他的靈魂,木心先生因為苦難而變得深邃博大。杜甫說''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李煜國破家亡,才有悲愴家國,感慨遂深的詞句。木心先生也是一樣。我也要先生一樣勇敢。
木心先生像一座高山。于是,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他自己是不愿當神的,可是他卻成立我的信仰。我比很多人都幸運,我的內心有先生陪伴,不孤單。
前不久,我看了丹青先生組織拍攝的《號外》,很是敬佩。木心美術館熔鑄了丹青先生的心血,丹青先生通過精確的測量,精心的擺放,實現藝術的美感。它們不僅是展品,更是丹青先生對木心先生精神的傳承。如果我有幸,能讓木心先生的精神傳承下去,讓更多的青年了解木心,追尋先生的足跡,創造出偉大的藝術,那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非常感謝您能讀到這里,也許投簡歷的人很多,也許有人比我有更強的能力,可是我愿意用我真誠的心,努力學習,為先生做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