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人物系列
一
人擺脫不了的,是時代環境。
武俠人物擺脫不了的,是江湖。
了解風清揚,首先要了解笑傲里外的江湖。
金庸寫笑傲,成書在1967年。
1967年發生了什么?
大陸正在如火如荼,香港爆發六七暴動。
從血腥到狂熱,從狂熱到暴亂。
金庸也不能置身事外,《明報》被左派分子襲擊,只能輾轉新馬創辦《新明日報》,同年創作《笑傲江湖》。
金庸在后記中明確地說:本書沒有歷史背景,這表示,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
顯有所懼,隱有所喻。
所以,笑傲江湖,也是一部“發憤”之作。
笑傲里的江湖,你仔細去看,是一個處于權力斗爭漩渦的江湖,是孔子哀嘆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武俠社會,它不但分等級,而且很森嚴。
少林武當、魔教核心圈是一級江湖,以及江湖已經形成了固化的利益邊界,相互之間并不存在根本矛盾,是以各安其事。
林震南所代表的鏢局等勢力,是三級江湖,最低等的武林人,他們知道靠粗陋的武功根本很難混飯吃,于是更多靠打通關系。不但要打通官府,還要想方設法打通二級江湖。
比如,林震南每年春秋兩節,都要備厚禮打點各門派,但五岳劍派是不敢送的,只能送青城峨眉兩派。(這就好像2012年之前還敢送禮時,普通老百姓只能敲個局長家門就頂天了,斷不敢去給市長市委書記送禮一樣。)
然而即便削尖腦袋陪足笑臉,還是送不出去。
書中借林震南之口交待:“松風觀的余觀主哪,這可厲害了,咱們送禮的鏢頭只上到半山,就給擋了駕,說道余觀主閉門坐觀,不見外客,觀中百物俱備,不收禮物?!?/p>
后面余滄海收了禮,便是三級江湖代表——福威鏢局噩夢的開始。
江湖之外,是隱士圈,有武功,有技能,無野心,只想逍遙是非外。
有趣的是,整個笑傲的權力斗爭,卻從二級江湖開始。
二級江湖,五岳劍派和略弱的青城峨眉,明知難與一級江湖等量齊觀,便組團螞蟻啃大象,費盡心機玩陰謀,同時挖掘核心技術——葵花寶典,想通過技術爆炸來統治江湖,各門各派掌門不是野心家便不能生存。
比如左冷禪,無非就是金庸對左(派)冷(難)禪(纏)的諷喻。
這樣的斗爭并無新意,先是二級江湖內斗,福威鏢局懷璧其罪,辟邪劍譜一石激起千層浪,蘑菇云一般炸裂開去,下虐三級江湖,上擾一級江湖,外擴隱士圈。
有人笑傲,無人幸免。
門派之見嚴重,導致可憐的二級江湖大弟子令狐沖,在很長一段時間,以為本派的紫霞神功和玉女十九劍就是武學巔峰。
各門派的翹楚不過井底之蛙,真正的武學已墮落。
正如風清揚調侃地說:“何況當今之世,真有甚么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嘿嘿,只怕也未必。”
令狐沖所處的后笑傲江湖時代,除了武林中人更low逼更無恥以外,和風清揚曾經吃虧上當、痛不欲生過的前笑傲江湖,并沒有什么不同。
二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金庸在笑傲江湖里刻畫了諸多隱者,后記里表達“隱者”思維,既是喻己,也是誡人,還是勸世。
他縱然武功絕高,充其量也就是全身而退,卻沒有能夠笑傲江湖。
關于風清揚的過往,笑傲只寥寥數筆勾勒,卻隱含著極大細節。
風清揚,氣宗弟子,卻以劍法揚名天下,注定只能墻里開花墻外香,江湖名聲很大,華山受到打壓。
為什么,因為立場不堅定,覺得派系之爭沒必要。按岳不群教育女兒的說法:“你說氣功與劍術兩者并重,不分軒輊,氣宗自然認為你抬高了劍宗的身分,劍宗則說你混淆綱目,一般的大逆不道。”
可見,從意氣之爭,上升到派系之爭,再蛻變成權力之爭,不過是階段不同而已。
如果風清揚不被騙婚赴江南,可能也就躲不過華山大劫,任憑當時武功高超,也好漢架不住群狼,照樣落得個身死。
得與失之間,誰說得清?
風清揚再回華山,已是氣宗當道、塵埃落定,他本來就游離于劍宗之外,自然不可能殺了同僚去爭長短。
只能失魂落魄、黯然神傷。
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下,才得傳獨孤九劍。
因為任我行曾對令狐沖說:“小朋友,你這劍法到底是誰傳的?諒來風老并無如此本領。”可見,闖蕩江湖時的風清揚,并沒有學會獨孤九劍,而是靠著沒有墮落的華山劍法成名。
這與上一個顯世的傳人楊過如出一轍。
楊過在絕情谷受情花劇毒、又被郭芙砍了右臂,然后才遇見神雕,學會獨孤九劍。
令狐沖就稍微好一點,只不過是被罰面壁崖思過,再失個戀而已。
除了遭遇雷同,這3個傳人都有性格上的相似點:靈活不拘泥、正義知變通。
風清揚在傳令狐沖劍法時,曾“深以為喜”地說“這獨孤九劍我若不傳你,過得幾年,世上便永遠沒這套劍法了?!?/p>
而少林的方生顯然更了解風清揚,他曾說:“風前輩‘獨孤九劍’的傳人,決不會是妖邪一派”。
所以,我們大概清楚了。風清揚后來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給獨孤九劍找合適的傳人。這個傳人有嚴格要求,就是要一脈相承的性格特點,既保證劍法不落奸邪之手,又能隱世以濟人。
從傳人來講,楊過是撥亂反正,功成歸隱,更像墨家的隱士。
而風清揚是“任意所至,行云流水”,略弱一點,便拯救不了更墮落的江湖,只能走莊子一派,做道家隱士。
至于令狐沖,算是兼而有之吧。
三
天下武功出少林,并非金庸所說,而是后人附會。
準確地說,金庸武功出易經。
比如,黃裳的九陰真經,總綱里有:“陰極在六,何以言九。太極生兩儀,天地初刨判。六陰已極,逢七歸元太素,太素西方金德,陰之清純,寒之淵源?!?/p>
分明是坤卦的用六,所以不言乾卦的九。
而至陽的外功降龍十八掌,出自乾卦,亢龍有悔、潛龍勿用、見龍在田等,都是乾卦的六爻。
風清揚所傳的獨孤九劍也是如此,其總訣:“歸妹趨無妄,無妄趨同人,同人趨大有。甲轉丙,丙轉庚,庚轉癸。子丑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風雷是一變,山澤是一變,水火是一變。乾坤相激,震兌相激,離巽相激。三增而成五,五增而成九……”
顯然是基于六十四卦錯綜交互的心法。
易經本身,就是變易、簡易、不易(亦有交易),這代表著劍魔獨孤求敗的悟道歷程,正是獨孤九劍的精髓。
變易,是獨孤求敗三十歲前用的利劍,也是風清揚講“行云流水,任意所至”,任何招數都可以變來變去、隨意銜接。
簡易,便是化繁為簡,回歸無極而太極,是獨孤求敗或者后來楊過使用的無鋒重劍。
不易,就是劍法極詣的無招勝有招,是破各種武功的心法,以不變可應萬變。
風清揚對武學的理解,其實也經歷了2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法御劍,是在經歷騙婚變故之前,那時的他曾遇見過任我行,但并未交手,估計當時二人武功不分伯仲。所以任我行一開始老風老風的叫,是自恃有吸星大法,可以藐視華山頂級劍法,直到看見獨孤九劍才改叫風老。
第二階段,以道御劍,“劍術之道,講究如行云流水,任意所至”。這個時候的風清揚,基本和修煉葵花寶典的東方不敗不相上下。獨孤九劍與葵花寶典,一活一快,一料敵機先一不懼被料,都是武功至境,誰也奈何不了誰,相遇基本兩敗俱傷。
往深里想,風清揚恐怕不如當時的楊過,因為楊過學成后,自創黯然銷魂掌,而且持玄鐵重劍,當時也不過30來歲,就到了獨孤求敗40多歲的境界。
而風清揚,仍在行云流水、任意所至的階段,大概相當于30來歲獨孤求敗的境界。
獨孤九劍,原本無劍訣劍譜,僅憑獨孤求敗的“口袋妖怪”神雕傳授劍道劍意,以無劍勝有劍,其實境界更高。
到了笑傲里,卻從無形生出有形,生出九式破劍刀槍棍棒掌氣之類,雖然仍有無招勝有招的精義,卻著了形跡。
考慮楊過曾與周伯通這種變態高手對陣不落下風,基本比風清揚面對的同時代高手要強。
再考慮吸星大法是殘缺的北冥神功,葵花寶典也是紅葉禪師毀掉后的殘缺版本。
所以,基本可以斷定,笑傲的武林絕學都在流失,整體武學水平在走下坡路。
風清揚,已經算勉力為往圣繼絕學了,卻也不過保個武功不失傳而已,根本開不了太平。
俠不行,銷劍隱于山。
四
風清揚經歷了怎樣的人生,其實是最語焉不詳、神秘蹊蹺的。
有人說,風清揚是沒有遇到任盈盈的令狐沖。
也有人說,風清揚是天真的玻璃心大俠。
這些說得都有道理,但我還想挖掘兩點。
第一點,是風清揚曾說:“我當年……當年……曾立下重誓,有生之年,決不再與人當真動手。”
風清揚不可能是受打擊后頭腦發熱就立了重誓,因為正值當打之年的風清揚,還是醉心武學,渴望與人比試較量的。
而且,風清揚說立重誓時結結巴巴,顯然難以啟齒、另有隱情。
一般來講,這類重誓,有兩種情況會立。
第一種,是像任我行被囚禁一樣,是遇見更高的高手,逼于無奈。
但這個人不可能是日月神教的,因為當時日月神教并無葵花寶典,十長老都不是風清揚敵手。
奈何得了風清揚的,只有習得葵花寶典的紅葉禪師弟子渡元禪師,也就是林遠圖。
葵花寶典的傳人,都是殘缺之人,卻向往顯世(關于葵花寶典是否真的必須自宮,其實是另一個話題,可以單開一文)。
而林遠圖的重任,就是造一個三級江湖,與一二級成鼎足之勢,維持江湖均衡。
所以,他不容忍獨孤九劍與之爭鋒,讓江湖失衡。
風清揚可能和林遠圖比過武,但輸了。
這對風清揚可能才是最大的打擊,是處在巔峰而且驕傲的他不能容忍的。
更重要的是,他被林遠圖逼立下重誓,不再與人真動手,其實就是不再踏入江湖一步。
林遠圖創立了福威鏢局,維系了幾十年的江湖風平浪靜、休養生息。
當然,林遠圖也遵守了恩師紅葉禪師的遺訓,沒有傳下真正的心法;而風清揚自視甚高,也不會違背誓言。
第二種,可能是傳獨孤九劍的高人,也就是風清揚的第二恩師,傳獨孤九劍的條件就是立重誓。
以風清揚對劍法的癡迷,自然毫不猶豫,習成之后,卻發現寂寞高手天下有雪。
這個恩師,才是更加神秘的。
武當不可能,因為沖虛和前沖虛時代的武當,已經衰敗到張三豐的《太極拳經》都被搶了,顯然獨孤九劍不可能委托武當代傳。
嵩山少林也不可能,但方正卻對風清揚是獨孤九劍傳人很清楚。
那么,最大可能是莆田少林的紅葉禪師。
他一方面收了佛家弟子林遠圖,另一方面代收了俗家弟子風清揚,教了獨孤九劍作為制衡。
紅葉禪師自己,研究葵花寶典和獨孤九劍多年,卻并沒有修煉,這才保證了獨孤九劍的安全。
紅葉禪師對風清揚的要求,是傳承獨孤九劍,可撥亂反正,卻不可逞強動武。
這就是風清揚立重誓,不與人真動手的原因。
因為后來的武林,哪有什么正邪,不過是黑吃黑而已。
第二點,是風清揚和岳不群的關系。
風清揚對岳不群十分了解,這并不稀奇。
因為風老就住在華山后山,閑來沒事偷窺兩下就知道了。
但他對岳不群很嗤之以鼻,這就有意思了。
風清揚反復說:
“唉,蠢才,蠢才!無怪你是岳不群的弟子,拘泥不化,不知變通?!?/i>
“你是岳不群的弟子,我本不想傳你武功?!?/i>
“岳不群那小子,當真是狗屁不通?!?/i>
這只能說明一點,風清揚曾經考察過當時還是君子的岳不群。
因為德乃才之帥。
絕世武功的傳人,顯然先考慮人品。
為了考察岳不群,很可能風清揚還和岳不群交流過,甚至可能被岳不群蒙蔽,教過一些岳不群總訣。
但岳不群的死板不是那塊料,加之可能暴露了人品,所以風清揚只教了總訣就放棄,而且警告他不能透露半分。
但當令狐沖因天資聰慧,聽一遍就能背時,風清揚大奇,問道:“這獨孤九劍的總訣,你曾學過的?”
獨孤九劍基本是單傳,令狐沖又是從小在華山長大,要學也只能從岳不群那里。
所以,岳不群很可能是風清揚的棄子。
更細思極恐的是,岳不群壓根就知道令狐沖學的是獨孤九劍,只是故意裝不知,但心中暗恨,把令狐沖逼上絕路,就為了從令狐沖口中得出獨孤九劍的真相,繼而逼學劍訣。
而令狐沖打死不說,岳不群又自知惹不起風清揚,也練不好獨孤九劍,只能轉投葵花寶典。
風清揚選擇令狐沖,絕非巧合,而是深思熟慮。
我一直認為,所謂從天而降的餡餅,根本不可能是無心巧合,而是精巧設計的有意為之。
當然,以上只是胡掰腦洞,供讀者一笑了之。
五
講點正經的。
從笑傲開始,金庸的江湖至理發生了微妙變化。
這個變化,從江湖斗爭方式可以看出來。
射雕時代,大家雖然也弄點詭計,玩點毒藥、暗器什么的,但高手相爭時,還是真刀真槍在拼實力,即便老毒物歐陽鋒,也是毒在明處。
笑傲時代,江湖斗爭已經白熱化,基本上無所不用其極,什么群毆、暗殺、偽裝、收買人心,各種伎倆用盡。
連武當都墮落了,沖虛道長的兩個師弟,一個學機關,一個學炸藥,作為門派的大殺器去對付任我行,哪里有什么三豐遺風?
所以,笑傲的江湖至理,已經變成了八個字——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這個道理其實說的是,單靠武功,既稱霸不了江湖,也拯救不了江湖。
正如風清揚給令狐沖傳劍時說:“世上最厲害的招數,不在武功之中,而是陰謀詭計,機關陷阱。倘若落入了別人巧妙安排的陷阱,憑你多高明的武功招數,那也全然用不著了。”
令狐沖再靈活、再聰明,也不過被正派的方證沖虛,魔教的任我行當成工具而已。
到了鹿鼎記,菜刀就已經全面壓倒武功了。
韋小寶有三寶,匕首、寶衣、蒙汗藥。
其實小寶的寶貝后面就更多了,還有火槍、含沙射影加上雙兒。
但最牛逼的,是小寶的說謊神技,上蒙康熙、陳近南、九難、神龍教主,下蒙天地會群雄,各路好漢,乃至七個老婆,任憑武功多高,無人不著道。
鹿鼎記的武俠江湖,已經變成了不會武功,也能稱霸江湖。
這樣的世情世態下,武俠已經無武也無俠,哪有風清揚的生存空間?
除非殺完天下人,除非與天下人為敵。
否則,也只有抽身而退、做個隱士而已。
與誰動手,不是被另一撥人當槍使?
金庸寫到笑傲,大俠們已笑中帶淚,傲然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