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民一個人養活155人,中國農民八個人養活一個人,美國農業真的碾壓了中國的嗎?
作者:豆子here
篇屬:人文篇
農場文化,大概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
給小早買了不少英文繪本,有大量的故事都是發生在農場里的,還有各種農場類別的識字書,從動物到農作物,從勞作工具到各種機械,一應俱全。
去美國這邊的動物園,也都會有農場專區,里面有牛,羊,雞,供小朋友參觀,還定期有喂養的活動,我之前逛華盛頓國家動物園時寫過了,大家可以看看。
平時開車出去玩時,開離市區后就會看到大片大片的農場,我這邊通常看到都是成片的玉米地,果園大概不會離公路太近,開車路過看不見。
在國內去過好多次農家樂,摘葡萄,草莓,蔬菜,規模一般都很小,尤其摘草莓,一戶人家才一兩個棚。一直很向往美國那種大農場,一望無際的田園,盡情馳騁那種。
剛好得知了車程半小時內有個Homestead farm的農場,這季節正好可以摘蘋果,有朋友摘了紅富士特別甜,我立馬就決定周末去。
到農場停車場時才十點多,已經上百輛車停在門口了,而這才停了一小半的車位。
車停好了,在門口可以拿個小車,這么一推,農場的感覺就出來了。
一進門,牌子上就告知了今天可以采摘的內容以及營業時間。
當天有五種蘋果和南瓜可供采摘,每種蘋果都寫明了口感,味道,以及建議用途(烤了做撻,做零食等)。我每種都嘗試過了,只有富士的甜,其他的蘋果要么酸澀,要么寡淡,而牌子上標注的是富士非常甜,其他的為甜。
這里不得不提一下美國人奇怪的味覺,蛋糕零食死甜死咸,到了咱們中國人認為應該甜甜的水果時,他們又會吃酸不拉幾的蘋果,李子,覆盆子等……
就拿這個農莊的數種蘋果來說,富士這塊地基本我只看到亞洲人摘,其他人種都不踏足。
平時我們逛超市時,水果種類最多的就是蘋果,一個超市有十種蘋果賣一點也不稀奇,關鍵是,最甜的還最便宜。有一次老公買了最便宜99美分一個的蘋果,我不信邪,拿了2.99刀的最貴的名叫蜂蜜脆的蘋果,最后,我妥妥的被打臉了。
上圖拍自華人超市,你看,這一溜過去基本都是蘋果。
拉回來,繼續咱們農場之旅。由于萬圣節快到了,農場里一進門,擺了滿地的南瓜,就像一個個大小燈籠,突然就有了種中國過大年的感覺,喜慶得很。
最大的南瓜放在最前面,小朋友看了都想去抱抱。
我挑了個可愛的小南瓜。
再往前走點就是蘋果園了,每一排都標注了蘋果的種類。蘋果采摘區挺大的,大概有十個足球場那么大?這個農場別的季節還可以采摘草莓,藍莓,桃子,櫻桃,南瓜。
走近一看,讓人心疼的場景來了,樹下滿地的紅果子,有的是熟了掉下來的,有的是因為采摘被晃掉的,有的是被摘下來后因為有點瑕疵被丟棄的。農場里幾處牌子都標明:你所有的采摘都需要付費,但是這個跟美國其他的商鋪一樣,由于雇人看守成本太高,所以革命靠自覺,商品壞損率非常高。老公第一次去時,還無比高尚的作,嘗果子都撿的地上完好的,結果第二次去就開始浪費了,摘下來的果子,一點不好看就毫不留情的丟掉,
從小到大這是第一次見到結滿果子的蘋果樹,想象中蘋果樹都應該是無比高大,然后紅紅的小蘋果一個個都躲在樹葉下,需要使勁拔才能摘下。
為了產出率高,這些蘋果樹只有大概三米左右,枝葉稀疏,從上到下結滿果子,而且非常好摘,輕輕一拉就下來了,往往整枝上還會跟著再掉下來一兩個。
上圖中,接近地面都壓滿了果子。
美國人民買水果都是外貌控,由于沒有中國那種小商販售賣渠道,超市里對水果的要求又光鮮亮麗,所以丑的果子壓根沒有市場,我開始還以為為此農場需要淘汰浪費掉很多的丑果,到了果園才發現,經過這么多年的商業洗禮,丑果這個概率從育種開始就被降到最低,滿園的蘋果,各個都漂亮得很,第一次去的時候我完全被震驚,感慨了很久,恨不得把地上的都給撿起來。
摘蘋果真是個效率高的活,壓秤,吃起來又慢,關鍵果子各個都好,所以一會就摘滿了一桶收工。
蘋果價格是1.99刀一磅,超過20磅就1.69刀。
除了摘果子,農場還提供了不少活動。
就在收銀處有個拖拉機兜風(Hay ride ),4刀一個人,這么拉風的活動我立馬就買了三張票登機:)
這農場至少有兩輛拖拉機兜風,這樣就算坐滿可以出發了,要是在國內,肯定要坐得滿滿當當。
車上墊著稻草,小早一上午已經被曬暈,現在又接著在車上烤肉,整個小臉又黑又紅。我們所在的地方緯度相當于中國的北京,所以艷陽高照300天,偶爾才下個雨陰個天。
拖拉機搖搖晃晃地帶著我們在農場里游覽,我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南瓜地。
然后,停下來讓大家摘南瓜。大部分好看的南瓜已經被摘完放到農場門口了,但是還是有不少人愿意親手摘兩個回去。
農場的一片空地堆了個很大的草垛,不少小朋友在里面瘋玩。
農場的小動物是少不了的,山羊和雞關在籠子里供大家參觀。
農場有雞但不賣雞蛋,這要是在國內,以大家對土雞蛋的瘋狂,這絕對是個銷量高的品類。其實在美國,大家對“土雞蛋”也很熱衷,不過雞蛋只能在超市里買到,而且品類繁多,有機的,散養的,籠養的,大的,小的,白的,紅的等等,一個超市里有十種雞蛋買一點都不夸張,最便宜的和最貴的差價能有十倍!以我這種關注果殼網的科學小能手,知道土雞蛋洋雞蛋營養成分沒啥區別,必須每次都買最便宜的啊!
這個農場也有個商店,雖然不賣雞蛋,但是賣些別的水果和蔬菜等,除了蘋果,還有葡萄,青椒,玉米,番茄,蜂蜜等等,價格比超市貴或者差不多。
最后我想膚淺的聊聊美國的農業,眾所周知,美國農業的大型機械化讓勞作效率非常高,近些年,平均一個美國農民能養活155個人,而這個數字在中國則是八個農民養一個人,耕種面積美國農民平均為80公頃,為中國農民0.5公頃的160倍。
美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大國,估計大家還不知道,中國其實有大量糧食都靠的進口,而進口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國內糧食產能不夠,而是因為國內生產的糧食成本太高,政府收購后囤在倉庫賣不出去,港口船上的進口糧食,即使被關稅后,還便宜很多,而且質量也更好。
歸根結底,美國,澳大利亞這些農業大國的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糧食的生產成本,而對比中國,農民出去打工的越來越多,種地的越來越少,本來人力參與就效率低,現在還沒人愿意做,導致雇傭成本愈來愈高,國家又不能停止農業補貼和包采購,所以真是尷尬境地啊!
但是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回答也很振奮人心,答主父親很多年前在內蒙古承包了一畝三分地勤勤懇懇干起,一直到現在光農業機械都投入上千萬,農場大得要開飛機看。不過即使這樣,他們全家還是非常非常辛苦的起早貪黑,因為機械化技術總在進步,賺的每一分錢都重新投入到再生產中,早知道隨便一個收割機都要幾十萬美元啊,還有打草的,灌溉的,烘干的各種專業機械,而且國內的質量比美國進口的差得太遠,所以即使答主家資產大,但是過的辛苦日子是普通人不能想象的。
希望這樣的農場會在中國越來越多。
第一次看到我系列文章的朋友們,歡迎關注我,雖然在國外的人那么多,但是會以我這種最接地氣最細節角度寫美國生活的系列文章的,我是我發現的第一個,哈哈。
我會在美國呆一年左右,看完這個系列,你足不出戶也會感覺跟我一起在美國生活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