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
名指向徽彈出曰“摘”,名指屈曲中節,豎直末節,用甲背向外出弦,運動也在根節,需要伶俐。其運動在臂、腕助末節勁挺之力。(顧梅羹《琴學備要》)
?
手勢:
食、中二指并攏略俯,大指稍曲中、末二節虎口略開,禁指伸直而微翹。興詞與“打”同。
?
出音:
“摘”是一個純甲音,出音要“取其音活,打摘宜輕彈如抹挑,” (彭祉卿《桐心閣指法析微》)
?
要領:
“摘”這個指法關鍵是右手名指中、末二節要用的伶俐。觸弦時要中鋒彈出,出音不可以太剛烈。在《程寓山左右手指法闡微》中要求“摘必伶俐,其指末節當以軟勁為竗。須習練乃得。”
?
打、摘多用于一二弦與擘、托相應。有一說在彈打、摘時可用大指抵住六弦或七弦以方便出音。但是在大多數的琴書譜集中并未作這樣的要求。若究其原因,如要抵住六絃或七絃的話,勢必要再作提腕的動作,反而又增添了麻煩。所以還是以不抵為好。“打”也是自然落在次絃之上,為“摘”作好了準備,我們可以根據譜字的需要,就勢“摘”出即可。
閱讀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5510340102xk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