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羅胖的001號知識發布會
2個多小時的發布會,使用2倍速觀看,大概1小時左右看完,李翔、薛兆豐、寧向東、卓克、嚴伯鈞、羅永浩、徐小平都上臺進行了表演,其中徐小平的表演最有意思,動作夸張,語言機智幽默,令人捧腹,感覺已經把羅胖的風頭搶走了。
整體的感受如下
0 知識也作為產品發布
一般對于產品,我們腦子里就會覺得是個實體的東東,但這個世界,其實并不是完全是這樣,很多事物是抽象,但非常有價值,很多時候這些抽象的事物,沒有價格,更別說是產品了。
比如在中國,長久以來,軟件產品一般都是免費的,作為贈品贈送給客戶的,所以很多做IT類產品的公司不重視軟件,認為軟件是最廉價的,為什么,因為客戶看不到實在的東東,你賣給了客戶一臺機器,你告訴客戶把軟件升級一下(做了很多優化和性能提升等),然后說要收錢,客戶肯定不干,然后就不了了之,最后軟件部門的活也不用干了,慢慢的這個行業也做爛了。
但是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到來之后,蘋果就出現了AppStore這個東東,軟件不受待見的問題瞬間變得解決了,開發者的收益可觀,可以更加專注,然后開發者更加專注,良性循環出現,蘋果也做成了大生意。
同樣,如今的知識,有生命力的知識,也應該有價值,有價格,并且能夠作為產品發布。
這場發布會與其說是知識發布會,不如說是“牛人”介紹會,讓每個IP在臺上表演一番,然后賣自己的產品,當然還有兩個是得到團隊輸出的產品(實際上是知識生產工廠)。
目前來看可以看成是“牛人”介紹會,未來也許可以真的做成知識產品發布會。
1 管道的生意
從2013年第一期我就關注了羅輯思維,基本上每周的視頻都有看過,不能說期期都精彩,但真的是期期都有料,收獲頗豐。最開始羅胖并不是一個創業者,但可能有創業的心。
在優酷上面立足一個點,并且死磕自己,以伴讀書童宣傳,實際上是導讀先生。
接著你會看到實際上視頻很多資料是有攥稿人寫的,然后由羅胖演繹出來。
導讀先生順理成章的開始買書了,成為了生意人,這個時候應該就是考慮開始創立公司了。
又,微信上搞成了賣出平臺,每周推薦書。這個時候其實就是做管道了,因為成為了平臺,只抽取少量的利益,把利益歸于書籍作者。
做著做著,可能覺得跑到不夠寬,自己搞了個app得到出來。
得到最開始也買書,接著就開始引入大咖,開始收費知識服務,截止目前1年,做得很不錯。
跑道又加寬,提供知識產品。也許這個管道的帶寬也想太平洋一樣寬,而得到做這個管道要做的足夠堅硬,牢固,現在看里面的內容也許領域不多,內容也并不是那么的讓人想得到,但是如果未來有足夠好的質量管控算法,就像生產線一樣生產出知識產品,也許真的可以做的很大很大。
2 管道里面的內容
盡管目前是邀請制,但我相信,未來不應該也不會一直如此,因為現在是初始期,必須保證內容足夠吸引人,聚集人群并且培養起用戶習慣,那么不久的將來,在用戶的大基數情況下,也許能夠使用機器學習來操作內容的篩選,識別,匹配來生產出高質量的知識產品,這樣可以開放出來,那么這個管道必定可以更粗,并且更加有聚集效應。
關于內容,除了做出來的產品,其實像
- 如何生產知識的知識
- 做出作品的知識
- 做出產品的知識
- 如何創作的知識
等等生產知識的知識是奇缺的,每個領域都非常缺。
3 人格魅力
知識型IP,通過人格魅力來打動人們,形成一個領域至高點,然后構建起社群,加上這樣的社群成為一個生產型社群,那么知識就可以像打造蘋果的iphone一樣,打造出令人驚艷的生產型產品?
徐小平已經60多歲了,但是從現場看,人格魅力不減啊,這可能需要很久很久的高強度積累吧。
4 結語
在未來,人工智能崛起,也許個人魅力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再過20年,是否還能保持身體輕便,思維靈活,幽默風趣,心態如18呢。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