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詩經(jīng)》第135首《權(quán)輿》。相傳這首詩為秦穆公舊臣所作。秦穆公在位時,禮賢下士,愛才如命。他聽說在楚國放牛的奴隸百里奚很有才干,就派人用五張羊皮為他贖身,并破格任用他為宰相。他的得力干將孟明視三次和晉國交鋒,都戰(zhàn)敗而歸。但是,他非但不怪罪,還把責(zé)任攬到自己身上。因此,天下的人才都爭著皈依秦穆公,為他所用。
可是,秦穆公去世后,他的兒子秦康公卻是個只顧享樂,不顧民生疾苦,視人才如草芥的主子。秦穆公的舊臣們在秦康公手下干活,受到的待遇今非昔比,也就不足為奇了。這首詩感慨,昔日用大碗吃著豐盛的美食,而今日,飯菜非常簡單,連吃都吃不飽。
一個視人才為草芥的君主,能有什么作為呢?父親為他奠定的雄厚霸業(yè)一去不復(fù)返,他不但由于屢次戰(zhàn)敗在諸侯國中抬不起頭來,還因為大興土木修建豪華觀景平臺搞得民怨沸騰。唉,只能一聲嘆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