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物理白癡,對于分析受力的高中物理題都覺得吃力,哪曾想到會有《時間的形狀》這樣接地氣的科普讀物。汪潔同學很是體貼的把那些枯燥的公式推導略去,把科學家們的思維過程情景再現般演繹出來,用一些常見的例子來替代抽象的理論,是不是真的讓讀者們理解了相對論是一回事,但毫無疑問讓讀者們不再害怕相對論,不再認為這是個不可理解的怪物。
當然,一本科普類的書只能讓人對相對論有所了解,雖然做到這了解也是頗費神思,而且這看似的了解背后其實有著更多疑惑,即便如此,也足矣。有疑惑總是好的,因為相對論的發展無疑是由一系列問題推動的,那么究竟是哪些問題讓偉大的科學家們對宇宙規律鍥而不舍?這不得不提及經典物理學,所有關于相對論的介紹大都會從經典物理理論談起,因為相對論是在其基礎上的修正和擴展,兩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不相容關系。
1 ?經典力學
說到經典力學不得不提伽利略和牛頓兩位大咖,雖然牛頓是經典力學的版權屬于牛頓,但是這一天才的發現顯然是因為牛頓站在伽利略這個巨人的肩膀上。
A.伽利略的兩個規律
(1)自由落體定律:如果不考慮空氣阻力,任何物體的下落速度都是一樣的,且都是呈一個固定的加速度。
(2)慣性定律:在一個完美光滑的表面運動的物體,會保持運動的“慣性”,除非有外力阻止這個慣性。
根據這兩個定律,伽利略提出了相對性原理:在任何慣性系中,力學規律保持不變。所謂的慣性系,是對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這兩個狀態的統一描述。
B.牛頓的絕對運動觀
在伽利略的基礎上,牛頓提出了牛頓三定律,構筑了經典力學的雄偉大廈。根據相對性原理,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必須要指定參考系才有意義,那么,是不是任何東西都可以做參考系?空間本身是不是也可以做參考系?牛頓的回答是肯定的。牛頓認為宇宙被一種叫做以太的物質充滿,宇宙萬物的運動都相對于這個以太有一個絕對速度。
2 ?狹義相對論
假如不是人們對光這個奇特的存在有著強烈的好奇,牛頓的經典世界觀到現在應該依然不容置疑,然而,意在測量光速的“MM實驗”卻無意中證明了以太是不存在的。根據MM實驗的結果,愛因斯坦做出如下兩個假設:
(1)在任何慣性系中,所有物理規律保持不變(相對性原理)。
(2)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c(光速不變原理)。
在此基礎上,愛因斯坦得出如下推論:
A. 同時性的相對性
“同時”是相對的,即當以靜止的路面為參考系時同時發生的事情,換成運動的火車為參考系時,便不再是同時發生的了。在愛因斯坦這里,時間已經不再是絕對的概念,乍聽起來荒謬無比,但在高速運轉的世界里事實便是如此。
B. 時間膨脹
運動中的物體會讓我們的時間變慢,即時間膨脹了。這里的時間變慢“并非機械的或者化學的原因,就是時間本身變慢了”。愛因斯坦運用勾股定理得出的這個推論,關于這一章節,看了不下三遍,依然費解,但仍然能夠感覺到偉大科學家思維的力量。
三體中劉慈欣所想象的人們可以休眠N年,等待未來的到來,其根據就是時間膨脹。在宇宙飛船上的人度過一年,可能地球時間已經過去兩個世紀,但是對于飛船上人來說,他所度過的也僅僅是一年而已,只不過他到達地球后所看到的地球已經是兩個世紀后的地球罷了。
C. 空間收縮
愛因斯坦根據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原理推導出了洛倫茲變換式,并且經過各種數學公式的推算,得出空間是相對的這一結論,即物體的長度在運動的方向上會變短??臻g沒有絕對的大和小,長和短,同時間的膨脹一樣,“運動物體的收縮不是任何機械的、化學的、材料的原因,跟任何外力無關,這是宇宙的規律,看似空無一物的空間本身也必須當做一個實體來看待。”
當然,狹義相對論的推論不止以上三個,著名的質能公式E=mc2也是由此得出的。但是愛因斯坦并沒有停止思考,1905年,他發表《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這一年的理論被稱為“狹義相對論”;十年后的1915年,他再次做出巨大突破,人們把這一年他的成果稱為“廣義相對論”。
3 ?廣義相對論
為什么所有的物理規律只在慣性系中才維持不變呢,這個問題讓愛因斯坦陷入更深的探索,他堅信上帝不會對任何參考系有所偏愛,物理規律定有其普遍性意義。
等效原理讓慣性系不再特殊,加速度和萬有引力的等效使得慣性系中的規律適用于任何參考系,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考慮了時間、空間和運動三者的關系,現在加入引力這個因素,廣義相對論呼之欲出。
A.引力波
引力并不是一種力,而是空間彎曲的外在表現。我們可以把宇宙想象成一張大網,地球壓在這張網上,網就會凹陷下去。如果地球的質量有所變動,那么網就會抖動一下,這個抖動會從中心逐漸傳到邊緣,就像卷曲的空間泛起了一個波瀾,這個波瀾就是引力波。
1915年,引力波只是愛因斯坦的猜想,然而2016年我們探測到了引力波,事實再一次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偉大。
B.黑洞
引力導致空間彎曲,當空間彎曲到一定程度,就會在宇宙這張大網上形成一個“洞”。就像體重越大的人會使沙發下陷的越深,質量越大的物體在空間中形成的洞越深,在這個洞里的任何東西要出來,必須達到一定的速度,如果這個洞足夠深,連光都不能透出來,就被稱為“黑洞”。
黑洞就像不可見的無底洞,能吸納所有的東西。包括空間和時間,不僅僅進去的東西出不來,時間在這里也不存在了。假如有宇航員掉進黑洞,從外界來看,宇航員的動作便是靜止的,時間也停止了,他就像是一幅靜止的畫一般定格在那一刻,他將永遠處于將掉而未掉入的狀態。
這便是相對論了,不是全部,卻也能窺見一斑。
從伽利略到牛頓再到愛因斯坦,人們探索宇宙的腳步從來不曾停歇,我們也從懵懂無知一點點揭開那個神秘的面紗?;艚痤A言21世紀會有萬物理論出現,我堅信無論是否有這樣完美的理論出現,人類都不會停止對宇宙的思索,無論這道題多么難,我們終歸都會去嘗試找到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