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土耳其的法律規定,如果丈夫不能為妻子提供每日定量的咖啡,妻子可以向丈夫提出離婚。
今天全世界有15億人每天都要喝咖啡!你是其中的一個嗎?如果是的,那么你對咖啡了解多少呢?當你捧著一杯咖啡,難道就不好奇手中的這杯咖啡用的是什么地方的咖啡豆,是怎么烘焙研磨的,又經過了怎樣的制作過程?當你品嘗著不同品類的咖啡時,有沒有想過自己親手制作一杯咖啡呢?
咖啡距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目前全世界有70多個國家在種植咖啡。咖啡起源于非洲,據說是埃塞爾比亞的一位牧羊人偶然發現自己的羊群咀嚼過一種植物的果實后就非常得歡騰,于是就自己親自品嘗了一下,也覺得精神滿滿。
之后,他將這種神奇的植物帶回了自己的部落。雖然這種說法也并沒有完全得到證實,但不管怎樣,今天咖啡已經成為除了石油以外,最古老,交易量最大的商品。
但是,對于一個真正喜愛咖啡的人,又怎么會滿足只是知道一些咖啡的歷史呢?當咖啡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時,它就不僅僅只是一杯尋常的解困的飲料。相信真正的咖啡愛好者們都會希望自己能親手制作一杯味道醇正的好咖啡。
所以你需要一本簡單明了的咖啡指南,告訴你咖啡豆背后的科學,對咖啡豆的主要成分,咖啡豆的種植和選擇,咖啡烘焙沖泡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對咖啡杯和咖啡器具的選擇等,都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如何制作咖啡》一書就非常適合咖啡小白們了解有關咖啡的一切。看完本書之后,相信你會有嘗試親手制作一杯好咖啡的沖動。作者拉尼金斯頓研究食品人類學,是一位美食家,也是一位很專業的咖啡顧問。
為了讓講解更加清楚,本書還貼心地匹配了圖片,插畫。閱讀這本書會讓你覺得很輕松,沒有太多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
本書主要從咖啡豆的故事,咖啡豆的化學成分,咖啡豆的烘焙與研磨,咖啡豆豆沖泡、萃取和平衡,咖啡與科技,如何制作咖啡這六個部分闡述咖啡背后的科學。
咖啡為什么讓人著迷?
盡管喜歡咖啡的人很多,但是到底咖啡為什么讓人著迷呢,原因有很多。有人迷戀咖啡的香氣,有人喜歡咖啡的味道,有的人享受制作不同口味咖啡的快樂?試想一下,遠在非洲的某個種植園中,那些紅色的果實最后變成了你手中的咖啡,是不是很奇妙呢?
咖啡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可以強化記憶,提高大腦的靈敏度,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靈感。所以不奇怪有很多藝術家,文學家,科學家都離不開咖啡。
著名音樂家巴赫就曾說過"早上不喝咖啡的話,我就像塊干癟的烤羊肉"。貝多芬的每杯咖啡要60顆咖啡豆。本杰明富蘭克林特別喜歡逛咖啡館,他說"我愛那些在倫敦咖啡館遇到的誠實靈魂"。伏爾泰曾經一天喝了40多杯咖啡,盡管他總是被醫生警告這樣對身體不好,但是他最后也活到了80歲。
也有人說或許咖啡也是文藝復興肇始的原因之一,因為咖啡將藝術,探索,科學和人類的好奇心融為一體,總是給人們帶來新鮮感。而這種新鮮感恰恰是文藝復興的人們所需要的。我們可以想象那些大咖們一邊喝咖啡,一杯,或者是在咖啡館中,侃侃而談,交流各種新的思想。
咖啡不再是一杯普通的飲料,而是幫助人們時刻準備去面對時代的突破,發明,創造和模式的轉化的一種極佳的催化劑。
關于喝咖啡的誤區!
很多人認為咖啡中的咖啡因會讓人上癮,這是關于喝咖啡最大的誤區。咖啡因對健康有很多好處,可以強化記憶,促進新城代謝,增加肌肉力量,降低罹患糖尿病,癌癥和心臟病的風險。咖啡因本身并不會使人上癮,它不會激活我們大腦的獎賞回路。
而對于每天咖啡不能停的人,并不是咖啡因讓他們上癮,只是身體上產生了對咖啡輕微的依賴,如果要戒掉喝咖啡的習慣,只要逐步減少每天的消耗量,讓身體習慣就好,并不會很痛苦。
另一個關于喝咖啡的誤區是關于速溶咖啡的。很多人認為速溶咖啡都是選擇品質不太好的咖啡豆制作的。但其實已經有很多咖啡品牌的速溶咖啡,其制作成本比袋裝咖啡,掛耳咖啡還要高,其品質也是非常好的。
還有人不能接受咖啡因,所以拒絕喝咖啡。但是有很多的咖啡品種在制作的工程中會進行脫咖啡因的處理。而這些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依然保持了咖啡的獨有風味,即使是不能接受咖啡因的人也完全可以享用咖啡。
咖啡的魅力還在于,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種咖啡豆,又有上百種烘焙研磨沖泡和萃取的方法,即使是咖啡的拉花處理也可以有豐富的創意,就連咖啡杯都可以有很多的選擇,而它們之間再彼此組合,就誕生了無數種咖啡的風味。
對于喜歡咖啡人來說,每一次發掘不同的新的味道,就是發現了新的驚喜,這種樂趣遠遠大過了只是喝下一杯咖啡而已。
如果生命的每一天都可以喝一杯不同味道的咖啡,是不是很有意思呢?還等什么呢,你與咖啡達人的距離就差這本《如何制作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