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周國平[1],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2]

著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恒》《風中的紙屑》《碎句與短章》,詩集《憂傷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3]

中文名

周國平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上海市

出生日期

1945年7月25日

職業

學者、作家、哲學家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代表作品

《人與永恒》《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善良豐富高貴》《守望的距離》

周國平和他的哲學

你知道第六屆人民文學獎的獲獎者是誰嗎?

人物經歷 ?聽語音

1945年出生在上海市市區。

?共21張

周國平圖冊

1950年在上海市紫金小學讀書。

1956年在上海市成都中學讀初中。

1959年在上海市上海中學讀高中。

1962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本科。

1968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到湖南軍隊農場勞動一年半,分配到廣西資源縣工作,任縣委宣傳部理論干事和縣委黨校教員。

1978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讀碩士研究生課程。

1981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至今,開始時受聘為助理研究員。

1984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在職讀博士研究生課程,畢業后獲哲學博士學位。

1988年受聘為副研究員。

1994年受聘為研究員。

2009年受聘為西南政法大學兼職教授。

個人作品

1986著

《蘇聯當代哲學》(合著)

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上海人民出版社

《論辯證法的敘述方法》(合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

三聯書店

《尼采詩集》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7著

《詩人哲學家》(主編和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譯:《偶像的黃昏》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著

《人與永恒》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著

《尼采與形而上學》

湖南教育出版社

譯:《謝林傳》(合譯)

商務印書館

1991著

《憂傷的情欲》

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2著

《人與永恒》(增補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個人生》

四川大學出版社

《斷腸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賞》

四川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臺灣林郁工作室

《只有一個人生》

臺灣林郁工作室

1993譯

《理性邊緣的哲學——尼采論哲學之源》

香港商務印書館

1994著

《今天我活著》

安徽文藝出版社

譯:《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5著

《迷者的悟》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6著

《我們對世界的認識》

廣東教育出版社

《愛與孤獨》

天津人民出版社

《語言與哲學——當代英美與德法傳統比較研究》(聯合編著)

三聯書店

《守望的距離——周國平散文集》

東方出版社

《周國平文集》(1—5卷)

陜西人民出版社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上海人民出版社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湖南文藝出版社

《對世界的認識》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譯:《偶像的黃昏》

光明日報出版社

《悲劇的誕生》

華齡出版社

1997年

《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周國平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國平散文》(上,下)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精神的故鄉》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

《精神的故鄉》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9年

《周國平哲理美文》

廣東人民出版社

《周國平散文》

浙江文藝出版社

《各自的朝圣路——周國平散文二集》

東方出版社

《人生圓桌》(主編和合著)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0年

《周國平小語》

廣東人民出版社

《人生哲思語編》,現更名為《人生哲思錄》

上海辭書出版社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插圖珍藏本)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人與永恒》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人生圓桌》(主編和合著)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譯:《悲劇的誕生》

臺灣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

《安靜的位置——周國平散文生命感悟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愛與孤獨——周國平散文情感體驗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朝圣的心路——周國平散文靈魂守望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經典的理由——周國平散文讀書趣味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另一種存在——周國平散文寫作情懷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無用之學——周國平散文哲學家園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街頭的自語——周國平散文人間隨筆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自由風格》(與崔健合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享受生命》

浙江文藝出版社

《周國平文集》第6卷

陜西人民出版社

譯:《悲劇的誕生》(插圖珍藏本)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

《南極無新聞——喬治王島手記》

海南出版社

《安靜》

北岳文藝出版社

《靈魂只能獨行》

海南出版社

《愛情不風流》

海南出版社

《智性時光》

海南出版社

《風中的紙屑》

海南出版社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臺灣上游出版社

譯:《瘋狂的意義》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年

《守望的距離》(修訂本)

北岳文藝出版社

《妞妞》(日譯本)

日本PHP出版社

2004年

《各自的朝圣路》

北岳文藝出版社

《周國平自選集》

海南出版社

《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

長江文藝出版社

《我的心靈自傳》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譯:《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修訂本)

北岳文藝出版社

2005年

《周國平作品精選》

長江文藝出版社

《燈燈亮了——我的女兒妞妞》

臺灣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周國平哲理美文》

吉林文史出版社

《人生哲思錄》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6年

《人與永恒》珍藏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

《閑情的分量》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年

《最合宜的位置》

作家出版社

《周國平論教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永恒之女性》

中國華僑出版社

《善良豐富高貴》

萬卷出版公司

2010年

《寶貝,寶貝》

鳳凰出版集團

《生命的品質》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1年

《周國平語錄:人生50個關鍵詞》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人生哲思錄》修訂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3月

《把心安頓好》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

《愛的五重奏》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人間學術》

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花非花——周國平對話王小慧》

作家出版社2011年1月

2012年

《何來何往》

新星出版社2012年4月

《文化品格》

作家出版社2012年6月

《我思故我在——周國平談智慧和信仰》

求真出版社2012年1月

《生當優秀》

求真出版社2012年1月

《我愛故我在——周國平談情感和體驗》

求真出版社2012年1月

2013年

《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

人民文學文學出版社2012年7月

2015年

《人生不較勁》[4]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覺醒的力量》[5]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收起

教育箴言 ?聽語音

何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么?古今中外的優秀頭腦對此進行了許多思考,發表了許多言論。我發現,關于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話往往出自哲學家之口。專門的教育家和教育學家,倘若不同時擁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說出的話便容易局限于經驗,或拘泥于心理學的細節,顯得膚淺、瑣細和平庸。現在我把我最欣賞的教育理念列舉出來,共七點,不妨稱之為教育的七條箴言。它們的確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質,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可嘆的是,人們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寧愿相信各種艱深復雜的謬誤,卻忘掉了簡單的常識。然而,依然樸實的心靈一定會感到,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們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識,回到教育之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第一條

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

這個論點由盧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進一步闡發。“教育即生長”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義,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例如知識灌輸進一個容器。

蘇格拉底早已指出,求知是每個人靈魂里固有的能力,當時的智者宣稱他們能把靈魂里原本沒有的知識灌輸到靈魂里去,蘇格拉底嘲笑道,好像他們能把視力放進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

懂得了“教育即生長”的道理,我們也就清楚了教育應該做什么事。比如說,智育是要發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范;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

“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這是特別反對用狹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人們即使承認了“教育即生長”,也一定要給生長設定一個外部的目的,比如將來適應社會、謀求職業、做出成就之類,仿佛不朝著這類目的努力,生長就沒有了任何價值似的。

用功利目標規范生長,結果必然是壓制生長,實際上仍是否定了“教育即生長”。生長本身沒有價值嗎?一個天性得到健康發展的人難道不是既優秀又幸福的嗎?就算用功利尺度——廣闊的而非狹隘的——衡量,這樣的人在社會上不是更有希望獲得真正意義的成功嗎?

而從整個社會的狀況來看,正如羅素所指出的,一個由本性優秀的男女所組成的社會,肯定會比相反的情形好得多。

第二條

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用外部功利目的規范教育,無視生長本身的價值,一個最直接、最有害的結果就是否定兒童期的內在價值。把兒童看作“一個未來的存在”,一個尚未長成的大人,在“長大成人”之前似乎無甚價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標是使兒童為未來的成人生活做好準備,這種錯誤觀念由來已久,流傳極廣。

“長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荒唐透頂,仿佛在長大之前兒童不是人似的!蒙臺梭利首先明確地批判這種觀念,在肯定兒童的人格價值的基礎上建立了她的兒童教育理論。

杜威也指出,兒童期生活有其內在的品質和意義,不可把它當作人生中一個未成熟階段,只想讓它快快地過去。

人生的各個階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沒有一個階段僅僅是另一個階段的準備。尤其兒童期,原是身心生長最重要的階段,也應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給孩子一個幸福而又有意義的童年,以此為他們幸福而有意義的一生創造良好的基礎。

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個成人世界紛紛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驅趕他們到功利戰場上拼搏。我擔心,在他們未來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會上,童年價值被野蠻剝奪的惡果不知會以怎樣可怕的方式顯現出來。

第三條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這是西塞羅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適應現實為目標塑造學生。

人在社會上生活,當然有適應現實的必要,但這不該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蒙田說:學習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豐富自己。孔子也主張,學習是“為己”而非“為人”的事情。古往今來的哲人都強調,學習是為了發展個人內在的精神能力,從而在外部現實面前獲得自由。當然,這只是一種內在自由,但是,正是憑借這種內在自由,這種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些優秀的靈魂和頭腦對于改變人類社會的現實發生了偉大的作用。

教育就應該為促進內在自由、產生優秀的靈魂和頭腦創造條件。如果只是適應現實,要教育做什么!

第四條

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

這句話出自盧梭之口,由我們今天的許多耳朵聽來,簡直是謬論。然而,盧梭自有他的道理。

如果說教育即生長,那么,教育的使命就應該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境。什么是最好的環境?第一是自由的時間,第二是好的老師。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的意思就是閑暇。在希臘人看來,學生必須有充裕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地發展其心智能力。

盧梭為其驚世駭俗之論辯護說:“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今天許多家長和老師唯恐孩子虛度光陰,驅迫著他們做無窮的功課,不給他們留出一點兒玩耍的時間,自以為這就是盡了做家長和老師的責任。盧梭卻問你:什么叫虛度?快樂不算什么嗎?整日跳跑不算什么嗎?如果滿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虛度,那就讓他們虛度好了。

到了大學階段,自由時間就更重要了。依我之見,可以沒有好老師,但不可沒有自由時間。說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都是自學。就精神能力的生長而言,更是如此。

我贊成約翰·亨利的看法:對于受過基礎教育的聰明學生來說,大學里不妨既無老師也不考試,任他們在圖書館里自由地涉獵。我要和蕭伯納一起嘆息:全世界的書架上擺滿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學生們卻被迫去啃那些毫無營養的乏味的教科書。

第五條

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我最早在愛因斯坦的文章中看到這句話,是他未指名引用的一句俏皮話。隨后我發現,它很可能脫胎于懷特海的一段論述,大意是:拋開了教科書和聽課筆記,忘記了為考試背的細節,剩下的東西才有價值。

知識的細節是很容易忘記的,一旦需要它們,又是很容易在書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記住知識的細節,既吃力又無價值。假定你把課堂上所學的這些東西全忘記了,如果結果是什么也沒有剩下,那就意味著你白受了教育。

那個應該剩下的配稱為教育的東西,用懷特海的話說,就是完全滲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種智力活動的習慣,一種充滿學問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愛因斯坦的話說,就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總體能力。按照我的理解,通俗地說,一個人從此成了不可救藥的思想者、學者,不管今后從事什么職業,再也改不掉學習、思考、研究的習慣和愛好,方可承認他是受過了大學教育。

第六條

大學應是大師云集之地,讓青年在大師的熏陶下生長

教育的真諦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育智力活動的習慣、獨立思考的能力等,這些智力上的素質顯然是不可像知識那樣傳授的,培育的唯一途徑是受具有這樣素質的人——不妨籠統地稱之為大師——的熏陶。

大師在兩個地方,一是在圖書館的書架上,另一便是在大學里,大學應該是活著的大師云集的地方。正如懷特海所說:大學存在的理由是,擁有一批充滿想象力的探索知識的學者,使學生在智力發展上受其影響,在成熟的智慧和追求生命的熱情之間架起橋梁,否則大學就不必存在。

林語堂有一個更形象的說法:理想大學應是一班不凡人格的吃飯所,這里碰見一位牛頓,那里碰見一位佛羅特,東屋住了一位羅素,西屋住了一位拉斯基,前院是惠定宇的書房,后院是戴東原的住房。他強調:“吃飯所”不是比方,這些大師除吃飯外,對學校絕無義務,學校送薪俸請他們住在校園里,使學生得以與其交流接觸,受其熏陶。比如牛津、劍橋的大教授,抽著煙斗閑談人生和學問,學生的素質就這樣被“煙熏”了出來。

今天的大學爭相標榜所謂“世界一流大學”,還擬訂了種種硬指標。其實,事情本來很簡單:最硬的指標是教師,一個大學擁有一批心靈高貴、頭腦智慧的一流學者,它就是一流大學。否則,校舍再大,樓房再氣派,設備再先進,全都白搭。

第七條

教師應該把學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這是羅素為正確的師生關系規定的原則。他指出,一個理想教師的必備品質是愛他的學生,而愛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覺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樣,感覺到學生是目的。他強調:教師愛學生應該勝于愛國家和教會。針對今日的情況,我要補充一句:更應該勝于愛金錢和名利。今日一些教師恰恰是以名利為唯一目的,明目張膽地把學生當作獲取名利的手段。

?共15張

周國平

教師個人是否愛學生,取決于這個教師的品德。要使學校中多數教師把學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則必須建立以學生為目的的教育體制。把學生當作手段的行徑之所以大量得逞,重要原因是教師權力過大,手握決定學生升級畢業之大權。

所以,我贊同愛因斯坦的建議:給教師使用強制措施的權力應該盡可能少,使學生對其尊敬的唯一來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質。與此相應,便是擴大學生尤其研究生的權利,在教學大綱許可的范圍內,可以自由選擇老師和課程,可以改換門庭,另就高明。考核教師也應主要看其是否得到學生的愛戴,而非是得到行政部門的青睞。

像現在這樣,教師有本事活動到大筆科研經費,就有多招學生的權力,就有讓學生替自己打工的權力,否則就受氣,甚至被剝奪帶學生的權利,在這種體制下,焉有學生不淪為手段之理。

人生感悟 ?聽語音

1、一個不曾用自己的腳在路上踩下腳印的人,不會找到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路。[6]

2、在這個沒有上帝的世界上,誰敢說自己已經貫通一切歧路和絕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尋找了?我將永遠困惑,也永遠尋找。困惑是我的誠實,尋找是我的勇敢。

3、肖伯納: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

周國平: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創造;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4、我們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們最不了解的。

5、可以沒有愛情,但如果沒有對愛情的憧憬,哪里還有青春?可以沒有理解,但如果沒有對理解的期待,哪里還有創造?可以沒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沒有等待,哪里還有人生?

6、人生唯一有把握不會落空的等待是那必然到來的死亡。但是,人們都似乎忘了這一點而等著別的什么,甚至死到臨頭仍執迷不悟。我對這種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滿意。

7、在神話時代,神替人解釋一切,安排一切。神話衰落,哲學興起,人要自己來解釋和安排一切了,他幾乎在躊躇滿志的同時發現了自己力不從心。面對動物或動物般生活著的蕓蕓眾生,覺醒的智慧感覺到一種神性的快樂。面對宇宙,它卻意識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卻并不能成為一個神,或者用愛默生的話說,只是一個破敗中的神。

8、西來者人一再強調,智慧不是知識,不是博學。再博學的人,他所擁有的也只是對于有限和暫時事物的知識,而智慧確是要把握無限和永恒。由于人本身的局限,這個目標永遠不可能真正達到。

9、盡管人的智慧有其局限,愛智慧卻并不因此就屬于徒勞。智慧的果實似乎是否定性的:理論上——“我知道我一無所知”;實踐上——“我需要我一無所需”。然而,達到了這個境界,在謙虛和淡泊的哲人胸中,智慧的痛苦和快樂業已消融為了一種和諧的寧靜了。

10、浩渺宇宙間,任何一個生靈的降生都是偶然的,離去卻是必然的;一個生靈與另一個生靈的相遇總是千載一瞬,分別卻是萬劫不復。說到底,誰和誰不同是這空空世界里的天涯淪落人?

11、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經習慣了和你所愛的人的相處,仿佛日子會這樣無限的延續下去。忽然有一天,你心頭一驚,想起時光在飛快流逝。正無可挽回的把你、你所愛的人以及你們共同擁有的一切帶走。于是,你心中升起一種柔情,想要保護你的愛人免遭時光的劫掠。你還深刻感到,平凡生活中這些最簡單的幸福也是多么寶貴,有著稍縱即逝的驚人的美……

12、就像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著的一口水井,由于心中藏著永不枯竭的愛的源泉,最荒涼的沙漠也化作了美麗的風景。

13、以創始人的口吻宣說陳詞濫調,以發明家的身份公布道聽途說。

14、如果男人和女人之間不再信任和關心彼此的靈魂,肉體徒然親近,靈魂終是陌生,他們就真正成了大地上無家可歸的孤魂了。如果亞當和夏娃互相不再有真情甚至不再指望真情,他們才是真正被逐出了伊甸園。

15、許多東西,今當我們沒有它們也能對付時,我們才發現它們原來是多么不必要的東西。我們過去一直使用著它們,這并不是因為我們需要它們,而是因為我們擁有它們。

16、在一個精神遭到空前貶值的時代,倘若一個人仍然堅持做“精神貴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質的清貧,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為了虛榮,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貴和誠實。

17、名人是寫下了名著或立下了別的卓越功績因而青史留名的人,判斷的權力在歷史;明星則是在公眾面前頻頻露面因而為公眾所熟悉的人,判斷的權力在公眾。

18、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亞里士多德

19、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并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過來說,不善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

20、一個人要獲得幸福,就必須既不太聰明,也不太傻。這種介于聰明和傻之間的狀態叫做生活的智慧。

21、痛苦是性格的催化劑,它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仁者更仁,暴者更暴,智者更智,愚者更愚。

22、苦難可以激發生機,也可以扼殺生機;可以磨練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啟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揚人格,也可以貶抑人格,——這全看受苦者的素質如何。

23、佛的智慧把愛當作痛苦的根源加以棄絕,扼殺生命的意志;人的智慧應把痛苦當作愛的必然結果加以接受,化為生命的財富。

24、幽默是一種輕松的深刻。面對嚴肅的膚淺,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

25、對于一顆高傲的心來說,莫大的屈辱不是遭人嫉妒,而是嫉妒別人,因為這種情緒向他暴露了一個他最不愿承認的事實:他自卑了。

26、沉默的原因有所不同:因為不讓說而不說,那是順從或者憤懣;因為不敢說而不說,那是畏怯或者怨恨;因為不便說而不說,那是禮貌或者虛偽;因為不該說而不說,那是審慎或者世故;因為不必說而不說,那是默契或者隔膜;因為不屑說而不說,那是驕傲或者超脫。

27、月虧了能再盈,花謝了能再開。可是,人別了,能否再見卻未可知。開謝盈虧,花月依舊,幾度離合,人卻老了。人生之所以最苦別離,就因為別離最使人感受到人生無常。

28、忘掉你曾經擁有的一切,忘掉你所遭受的損失,就當你是赤裸裸的剛來到這個世界,你對自己說:“讓我從頭開始吧!”你不是坐在廢墟上哭泣,而是拍拍屁股,朝前走去,來到一塊空地,動手重建。你甚至不是重建那失去的東西,因為那樣你還惦記著你的損失,你仍然把你的心留在了廢墟上。你要帶著你的心一起朝前走,你雖破產卻仍是一個創業者,你雖失戀卻仍是一個初戀者,真正把你此刻孑然一身所站立的地方當作了你人生的起點。

29、偶爾真誠一下,進入了真誠角色的人,最容易被自己的真誠感動。

30、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一顆童心;成功了,卻不虛榮,依然一顆平常心。

31、我對任何出眾的才華無法不持欣賞的態度,哪怕它是在我的敵人身上。

32、謊言重復十遍未必成為真理,真理重復十遍就肯定成為廢話。

33、誰老了,世界,還是我?

34、白晝不會消失,因為它藏在夜的心里。

35、一個成熟的人是不會去刻意尋求外在的獎賞,因為故意做作的獎賞對人有時是一種愚弄。

36、目光如水,但比水更清徹透明;目光如海,但比海更寬廣無極。仿佛他眼內的世界,要比眼外的世界深邃得多,幽遠得多。

37、真正的悟者能夠從看破紅塵獲得一種眼光和智慧,使他身在紅塵卻不被紅塵所惑,入世仍保持著超脫的心境。

38、對于一個洋溢著生命熱情的人來說,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地窮盡人間各種可能性,其中包括困境和逆境。“目極世間之色,耳極世間之聲,身極世間之鮮,口極世間之譚”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痛快地活。“圣人者,常人而肯安心者也”

39、誰的經歷不是平凡而又平凡?內心經歷的不同才在人與人之間鋪設了巨大的鴻溝。

40、在人生畫面上,夢幻也是真實的一筆。

41、一切最高的獎勵和懲罰都不是外加的,而是行為者本身給行為者造成的精神后果。

高尚是對高尚者的最高獎勵,卑劣是對卑劣者的最大懲罰。

42、天性健康者容易彼此理解;天生病態者之間往往互相隔膜。

43、利益常借信仰之名交戰。

44、在自由競爭狀態,自然選擇淘汰了劣者,在專制狀態,人工選擇淘汰了優者,惟有平庸者永遠幸免,有最耐久的生命力。

45、大智慧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大驕傲者往往謙遜平和,有巨大成就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小智者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計較,小驕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臉相。

46、幽默是受傷的心靈發出的健康機智寬容的微笑,有超脫才有幽默。

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顆受了致命傷的心靈發出的微笑。

47、自嘲就是居高臨下地看待自己的弱點。

自嘲混合了優越感和無奈感。

自嘲使自嘲者居于自己之上。

聰明者嘲笑自己的失誤。

48、在較量中,情緒激動的一方必居于劣勢。

種種強烈的情緒,憤怒或痛苦的姿態,如果沒有觀眾在場,其中有多少能堅持下去?

49、一個人只要不討厭自己,是不該怕無聊的。不讀別的書,正好仔細讀自己的靈魂這本書。

50、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就無嚴肅可言。

平庸就是最大的不嚴肅。

最高的嚴肅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在嬉笑中做成別人嚴肅認真地做的事,這是最高的智慧。

51、給人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52、智慧無國籍.全人類共同創造了各民族歷史上的優秀文化遺產。

53、優秀靈魂的自愛其實源于對人類精神的泛愛。

54、每一個問題至少有兩個相反的答案。

55、"邦無道"時,能逃就逃,逃不了則少說話為好,會裝傻則更妙。

56、懷疑來自過分認真。

57、毀謗的根源是懶惰和嫉妒.因為懶惰自己不能優秀;因為嫉妒而怕別人優秀。

58、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態,也是一種積極的心態。

59、一切偉大的作品在本質上是永遠未完成的。

60、最動人心魄的愛情似乎都沒有圓滿的結局,愛情也是因未完成而成其完美的。

“像一個有死者那樣去看待事物,把每一天都作為最后一天度過”——奧斯留

61、疾病會使人變得更人性一些,更輕功利,也更重人情。對愛和友誼的體味更細膩。

62、有尊嚴地正視死亡是人生最后的一項光榮。

63、每個人對于別人來說都是一個秘密。“不需要注視別人的臉和探視別人的心靈”相愛的人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這種努力,互相鼓勵。

64、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無價值。

65、表白是理解的死亡證書。

66、一切交往都有不可逾越的最后界限(包括愛情、親情、友情等)。

67、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志。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于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

68、對于一個高尚的心來說,莫大的屈辱是嫉妒別人。這種情緒向他暴露了一個他不愿承認的事實——他自卑了。

69、嫉賢妒能的實質是嫉名妒利。超脫者因其恬淡于名利而遠離了嫉妒——既不妒人,也不招妒。萬一被妒也不在乎。如果在乎,說明還是太牽掛名利。

70、適世是出世者的入世法。懷著大化的超脫心境享受人生。(凡間仙、世間佛)

71、兩種人最自信:無所不知者和一無所知者。

72、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點。

73、沒有一個人性的弱點是我所不能原諒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

74、凡是被信任和寬容毀壞的,猜疑和苛求也決計挽救不了,那就讓該毀掉的毀掉吧。

75、健康的全部價值是使我們愉快地享受人生。其最主要的享受方式就是做我們真正喜歡做的事。

76、唯一的大事是把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做好,順應自己的天性。一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

77、人的高貴在于靈魂。

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分不在職業而在心靈。

78、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萬有皆逝,惟有精神永存。

79、信仰是對人生根本目標的確信。

80、一個不能融入現代潮流的人是一個落伍者,一個無所堅守的人是一個隨波逐流者。

81、比成功更寶貴的是追求本身。能被失敗阻止的追求是軟弱的,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淺薄的,它顯示了深度的有限。[7]

參考資料

[1] ?周國平經典語錄.經典語錄 [引用日期2013-10-30]

[2] ?《開講啦》周國平演講稿:幸福的哲學.情感島語錄 [引用日期2015-11-24]

[3] ?周國平簡介.搜狐讀書.2007-9-3 [引用日期2013-12-14]

[4] ?主打- 《人生不較勁》(圖).網易.2015-05-10 [引用日期2016-09-2]

[5] ?[獨家]七百觀眾冒雨聆聽周國平:雞湯的書沒什么大用.鳳凰網.2015-05-11 [引用日期2016-09-2]

[6] ?周國平經典語錄.句子迷

[7] ?周國平經典語錄.迷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732評論 6 53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214評論 3 42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781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588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31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699評論 1 327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98評論 3 446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88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441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189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388評論 1 372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933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613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02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310評論 1 293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112評論 3 39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334評論 2 377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