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容梳理:
戰場上,麥克白英勇殺敵,力挽狂瀾,扭轉戰局,鄧肯國王在后方非常高興,賞封麥克白為考特爵士,原來的考特爵士因為叛國罪被處死。
戰場凱旋而歸的麥克白和大臣班柯在荒原遇到了三個女巫,女巫預言麥克白會成為考特爵士,會當上君王,預言班柯的后代會成為君王。因為不是預言自身,班柯并不在意,麥克白卻放在了心上,權益欲望被預言喚起。
鄧肯國王賜封麥克白后,要去麥克白的城堡慶祝,麥克白提前去城堡迎接,在路上已經思謀除掉國王的計劃。
麥克白的欲望得到妻子的肯定和鼓動。當天夜里,麥克白殺死國王,嫁禍于侍從,隨后殺掉侍從,死無對證,兩個王子逃走。
麥克白派刺客殺死騎馬赴國王之宴的班柯,班柯之子逃走。
麥克白再尋女巫,女巫讓幽靈說出了三個警告:留心基輔爵士即麥克德夫;沒人殺得了你,除了不是婦人所生;沒人威脅了你,除非勃南森林移動。
大臣麥克德夫沒有赴宴,逃往蘇格蘭,麥克白派人殺掉了麥克德夫全家。
麥克德夫與馬爾康會合后,與馬爾康的叔叔西華德一起征討英國。
麥克白夫人精神錯亂而死。
馬爾康讓士兵手拿樹枝,迷惑敵人,第二個預言成真。
麥克德夫殺死麥克白,麥克德夫是剖腹產而生。馬爾康即位。
二、悲劇探討:
1、悲劇類型探討:
《麥克白》這部悲劇,與《哈姆雷特》、《奧賽羅》和《李爾王》,并稱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那么,這屬于什么悲劇呢?
傳統的文藝理論將悲劇分為三種:命運悲劇,性格悲劇和社會悲劇。叔本華這位哲學大師,將悲劇分為三種狀況:第一種是由異乎尋常的惡人造就的悲劇,第二種是起于盲目的命運和偶然的機運,第三種是劇中人不同的地位和相互關系造成的悲劇。南有樛木老師又進一步提煉出了人性悲劇。
《麥克白》看起來,是傳統理論上的命運悲劇,麥克白順從了女巫的預言,加速了預言的實現。但這是從字面上理解的命運悲劇,其實命運悲劇恰恰不是順從而是反抗命運造成的悲劇,例如俄狄甫斯的悲劇。
那么,是不是叔本華所說的第一種悲劇,即由異乎尋常的惡人早就的悲劇呢?麥克白出場的時候,可不是一個大惡人,而是一個英勇殺敵的將士,如果不是英勇頑強,可能就捐軀疆場,他在戰場上一往無前,殺死叛徒,逼迫挪威國王賠償一萬塊錢。
那么,是不是可以將之歸結為人性的悲劇呢?人性中的貪婪悲劇?麥克白已經被封為考特爵士了,可是他仍不滿足,覬覦更高的地位——國王,女巫的預言,只不過是象征著麥克白內心的欲望,借女巫之口說出來罷了。
也許,我們可以將之稱為欲望的悲劇。
麥克白的欲望,是對權勢的欲望。
本來,麥克白已經是葛萊密斯爵士,還未等從戰場歸來,就已經被封為考特爵士,這應該算是很高的爵位了吧?也許是一個軍人所能獲得的最高的爵位。
官場上的麥克白,一帆風順,一路高升,這是鄧肯的失誤。正是鄧肯的輕率賜封,讓麥克白有了更大的野心,也讓自己命喪麥克白之手——從這一角度來說,這部悲劇就是鄧肯的悲劇,原因就是鄧肯對麥克白的輕信,對屬下賞賜的輕率,官職升得太快,促成麥克白的野心。
2、女巫預言的象征意義:
女巫的第一次預言,讓麥克白潛伏的野心顯現,當國王的野心,麥克白也許曾經有過,但他的地位和工作讓野心潛伏下來,相反,如馬爾康所說,“可是他曾經有過正直的名聲”。但隨著職務的提升,隨著戰爭的結束,榮耀歸來后的麥克白聽了女巫的預言后,野心就在麥克白心里扎下根了——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殺敵叛徒打退挪威國王,功勞如此之高,為什么我做不得皇帝?“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現在是不是也該輪到我了?
所以,從象征意義上說,女巫的第一次預言就是麥克白野心的顯現,是麥克白欲望的象征。
這種野心在當時看來顯然是不合理的,與中國一樣,英國的君主也是世襲,麥克白身為爵士,想當國王,這屬于犯上作亂啊。而且高位應該是“有德者居之”,麥克白的德在哪里?戲劇中并沒有表現出麥克白的什么美德。相反鄧肯國王則是一位很得民眾和大臣擁戴的好君主,這可以從麥克白即位后受到的眾叛親離可以看出來,看看戲中當麥克德夫逃走后一個貴族的話吧:憑著上帝的意旨幫助我們恢復已失的自由,使我們仍舊能夠享受食桌上的盛饌和醋暢的睡眠,不再畏懼宴會中有沾血的刀劍,讓我們能夠一方面輸誠效忠,一方面安受爵賞而心無疑慮;這一切都是我們現在所渴望而求之不得的。也就是說,鄧肯國王在位的時候,民眾和大臣是有安全感的,而麥克白篡位后,大臣們都沒有了安全感,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惹怒暴君會被暴君殺死。
麥克白成于預言,敗于預言。在第一次預言的暗示下,麥克白起了當國王的野心,夜里除掉國王,嫁禍侍從,被推選為國王。因為是用不正當的手段,所以當班柯的鬼魂來到宴會上,他大驚失色。班柯的鬼魂是麥克白恐懼心理的折射,這就是別人看不到班柯鬼魂的原因。因為是用不正當的手段,自然害怕別人也用此手段來對待他,所以登上王位之后的麥克白變得越發殘暴,如果說第一次殺人(鄧肯國王)還與妻子商量一下,那么第二次殺人(班柯)就沒讓妻子知情,第三次殺人,就不是一個人,而是麥克德夫一家人了。惡,會帶來更多更大的惡。
你選擇了去實現野心,也要接受野心實現之后的結果,那就是女巫們的第二次預言。第一次預言,因為正合麥克白的野心,所以他可以將殺害國王的行為推之為命運,那么第二次預言,是關于死亡的預言,麥克白登上王位之后變得自負,剛愎自用,有點不太在乎,對女巫們也毫不客氣了,因為這樣的預言看起來不可能實現:誰不是婦人生出來的?森林怎么會自己移動?
但第二次預言就是實現了,而且合乎情理:麥克德夫是剖腹產,馬爾康只不過讓士兵們每人拿一根樹枝。
3、悲劇意義:
《麥克白》這部悲劇,其意義在哪里?
這部悲劇,主要是麥克白的悲劇,是放縱欲望帶來的悲劇。麥克白原本是戰場上英勇殺敵的大將,甚至如馬爾康所說,“曾經有過正直的名聲”,可以看出他會帶軍,軍士們是聽從他的。可是野心一起,正直就遠了,為了實現野心,他殺掉國王,為了除掉絆腳石他派人殺死班柯。
欲望的達成,并沒有帶給他快樂,麥克白夫人的這句話,何嘗又不是他的心聲呢?“費盡了一切,結果還是一無所得,我們的目的雖然達到,卻一點不感覺滿足。要是用毀滅他人的手段,使自己置身在充滿著疑慮的歡娛里,那么還不如那被我們所害的人,倒落得無憂無慮。”
登上王位的麥克白,只想鞏固自己的地位,異己者的命運就是死或逃亡。夫人因做了那么多壞事,內心承受不了這么大的惡,精神錯亂,對這種心理疾病,醫生當然無能為力。夫人的死,麥克白并沒有表現出什么傷心難過,可見欲望使麥克白變得多么冷漠!眾叛,親離,麥克白把自己逼上了人生的絕境。
沒有人會去同情麥克白夫人。她有與丈夫一樣的野心,在丈夫還拿不定主意的時候用大段大段的話語鼓動他,讓他鐵下心來做殺人之事,助長他的野心。她自認對丈夫非常了解,認為丈夫性格中有懦弱的一面,不忍的一面,其實她不知道,那是麥克白在思謀更周全的手段呢。她也沒想到已經走火入魔的丈夫最后對她的死活其實已經不關心了。麥克白夫人在這場宮廷之變中得到了什么呢?她想要得到什么呢?王后的地位嗎?可是第一天的宴會前她的話語里未嘗沒有透露出后悔的意思,從此不得安寧,何必當初。
莎士比亞是一位劇作家,同時也應該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心理學家,每次讀到麥克白夫人夢游反復搓手的地方,總感覺不寒而栗,想到《連城訣》里殺掉戚長發之后夢游砌墻的“萬師伯”。多行不義必自斃,麥克白夫人最后精神錯亂而死,也是咎由自取。
欲望,人皆有之,孔子就說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也說過,富與貴,是人之所欲焉。但是,不正當的欲望,我們是不是應該克制?孔子接著就說,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在蘇格蘭,馬爾康試探麥克德夫,說自己也會成為暴君,會是一個縱欲的人,麥克德夫說,“從人的生理來說,無限制的縱欲是一種“虐政”,它曾經推翻了無數君主,使他們不能長久坐在王位上。可是您還不必擔心,誰也不能禁止您滿足您的分內的欲望。”
麥克白沒有克制自己不正當的欲望,卻打著命運的旗號去用殺人的手段實現這個欲望,悲劇就發生了。命運讓麥克白成為國君,但沒有讓麥克白用殺掉國王的手段當上國君。成為國君,是權力欲望之極致,放縱這個欲望的結果,是當了國君后,只能施以暴政,結果成為全民公敵,被反抗致死。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同樣,未經審視的欲望,會毀掉一個人。我想,這就是《麥克白》的悲劇意義所在吧。
4、當下意義:
這部悲劇對我們有什么意義呢?
首先要承認人是有欲望的動物,沒有種種欲望,人類文明也不會進化到現在,我們也不會展望未來了。
但是要克制不正當的欲望。
什么叫不正當的欲望啊?就是對自己當下來說是不合理的,只能通過不正當的手段才能達成的欲望。
強烈的欲望,會支配我們的生活,就像麥克白用殺害國王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權勢欲望一樣。心,就成了欲望的奴隸,如陶淵明文中所說,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心為物役,這就是不自由的生活狀態,就會為欲望逼迫做出惡來。
教學框架
新教育實驗構筑理想課堂有效教學框架學科語文年級七設計人:河南麥子
課題: 《麥克白》
課時數:4
文本及教材解讀:
女巫的預言,讓麥克白生出當國君的野心,在野心的驅使下殺掉國王,為鏟除異己,殺掉大臣班柯,殺掉麥克德夫全家人。真的是因為預言的作用么?如果將《麥克白》設計為莎士比亞戲劇課程,那么,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分角色朗讀劇本,探討麥克白這一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聯系當下,討論欲望。核心目標,是讓理解女巫預言的背后是人物的欲望,悲劇產生的原因是什么,使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欲望。
教學
目標A類
1、熟悉《麥克白》劇情。
B類
2、理解麥克白的悲劇產生原因。
C類
3、聯系當下,正確看待自己的欲望。
預習
作業1、默讀劇作,批注。
2、簡要概括劇情。
3、讀了故事,你覺得麥克白和夫人誰更壞一些?
4、如果沒有女巫的預言,如果沒有麥克白夫人的鼓動,麥克白會不會殺害國王自己做國君?
4、麥克白的欲望是什么?欲望是不是都是不合理的?
5、你現在有什么大的欲望嗎?你打算如何實現這一欲望?
學生課堂練習單
教學板塊
分角色朗讀。
第一、二、三課時:
各種形式朗讀《麥克白》。
口頭發言,概括故事內容。
小組討論問題2,小組代表發言。
班內發言。第四課時:
1、劇情簡介。
請學生簡單概括劇情。教師和其他學生補充。
2、人物形象討論:
問:讀了故事,你覺得麥克白和夫人誰更壞一些?
提示:要有理有據。
3、主題討論:
問:①如果沒有女巫的預言,如果沒有麥克白夫人的鼓動,麥克白會不會殺害國王自己做國君?
②麥克白的欲望是什么?欲望是不是都是不合理的?
4、聯系當下:
討論:你現在有什么大的欲望嗎?你打算如何實現這一欲望?
布置作業:
1、熟讀劇本。
2、把五幕分給五個劇組,準備之后,在期末慶典上演出。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