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非常人性化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的思想通過和學生的交談落為文字,流傳下來。在本文他認為攻擊不正確的言論來除害,從現代的角度就是通過輿論控制、輿論戰來引導輿論導向。
事實上,在他的時代,對于他眼里的異端,孔夫子是言行合一的,不光是輿論引導,而是徹底肉體消滅。最有名的代表性事件,就是誅殺少正卯,為春秋時代的既生瑜,何生亮事件。
老夫子對卯先生是很有意見的:大家都在教育界混飯吃,你老是搶我的飯碗,學生都給你帶跑了,我的冷豬肉也飛了。但我現在是一枚名師(臭老九沒權?。┒?,只能郁悶時候罵罵你。一朝全在手,上任第一把火就燒給老對手吧,直接把他咔嚓了事,所以憑老夫子的處事能力還是只能混混教育界,心眼小不說,行事的手段也很難看。在政壇沒混幾天就下臺了,算他運氣好,人家估計看看他不過一腐儒,也就這點水平了,沒對他進行殘酷地政治斗爭,放他到處去游學吧。
老夫子得以帶領弟子們游走列國,留下論語。
【原文】
2?16 子曰:“攻(1)乎異端(2),斯(3)害也已(4)。”
【注釋】
(1)攻:攻擊。有人將“攻”解釋為“治”。不妥。
(2)異端:不正確的言論。另外、不同的一端。
(3)斯:代詞,這。
(4)也已:這里用作語氣詞。
【譯文】
孔子說:“攻擊那些不正確的言論,禍害就可以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