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為原著黨,看電影的時候不僅僅是欣賞,更多的是用審判的眼光去看它。生怕導演會篡改了小說里原有的小心機,忽略了作者刻意的小細節。
看過日版,韓版的翻拍都很失望,懷著忐忑的心情去看了蘇有朋執導的《嫌疑人X的獻身》。
就蘇版電影而言,兩個字,“驚喜”。
中國電影一度陷入流俗,用顏值,陣容,廣告和特效撐場面。部部爛片的橫空出世,媒體交易性的導向把中國電影業至于兩難的境地。
電影是文化產業,一方面是藝術,一方面是利益。和錢掛鉤的東西都不能免俗,也更加難以權衡。電影的多產一方面帶來了利益,一方面也刺激了受眾的審美。
中國的觀影群眾已經對市場上如法炮制的爛片失望透頂了。這是整個電影業的瓶頸,卻也是真正的電影業崛起的契機。
蘇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雖然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瑕不掩瑜,里面的小動作還是讓人眼前一亮。
先說選角。
顏值的盛宴是中國電影的一大看點,可這也成為中國電影的一大槽點。太過于精致的外表有時候并不能完整的詮釋一個角色。
書里的石泓(石神)是個有些禿頂,木訥寡言,穿著守舊的小眼睛的其貌不揚的數學教師。而唐川(湯川)是個生性不羈,隨性敢為,不拘一格的高大的并無太多風度的物理學家。
張魯一所詮釋的石泓是帶著頹唐色彩的大叔版帥氣,這和他面對愛情時的自卑感有些不妥帖。而且他行事的囁喏與行走的憂傷都與一個用數學建構大腦的天才有些出入。
不過他把石泓遇事的鎮靜和微妙的嫉妒心演得很出色,不做作。用眼角的皺紋代替禿頂演出了蒼老,用沙啞的聲音代替寡言演出了消極,用難言的哽咽代替嘶吼演出了痛苦。
王凱飾演的唐川太過精致,帥氣了。不過,他作為一個睿智的參謀,整個故事的線索,這樣精明強干的形象并不很影響對書的詮釋。
蘇導選角的一個大bug是坤哥(工藤)。書里的工藤是個帥氣多金,溫柔多情,誠實可靠的男人,所以石泓才對陳婧(靖子)說:“和他結婚,你和曉欣(美里)獲得幸福的幾率更高。”而電影里坤哥的形象怎么都不該是陳婧傾心的對象,讓觀影的人對陳婧的心意是一頭霧水。
再說情節。
電影交替運用了倒敘,插敘,達到了電影制造懸念,沖突的目的,也讓觀眾不會在拖沓的劇情里失掉興趣。
相比日版,韓版的改編,蘇版更尊重原著,做了有意義的增減。其中,影片在增加情節上是相當用心的,也并無畫蛇添足的感覺。
首先是在石泓跟蹤坤哥的情節上加了雇人恐嚇,蓄謀報警的橋段,為石泓偽裝成變態跟蹤狂的形象做了恰當補充,反而令書里的描寫顯得過于單調。
其次,飆車是當代中國電影必不可少的,為了渲染影片的緊張效果,這不失為一種好的手段。而石泓用定向聲波發射器攻擊唐川這一情節讓石泓的計劃更為縝密,在情理和事理上都毫無破綻。
蘇版電影里最大的亮點是音樂與人物感情的完美契合。
石泓和唐川內心戲的博弈,石泓在大雨里偶遇坤哥和陳婧,電影高潮的飆車橋段用的都是鼓點密集的交響樂。人物的活動全部淹沒在音樂里,所有的悲傷,緊張,絕望也都在埋在一絲一縷的旋律里。聽覺的刺激比視覺的映像含蓄,卻也更揪心。
就原版小說而言,兩個字,“驚嘆”。
小說不像電影,有固定的高潮,有意的呼應。
東野圭吾的敘述平淡無奇,像是在有意的拖延故事的發展。先是直截了當的安排案件的發生,之后卻對石神的計劃不著一字,讓讀者很是焦急。
可他還是有條不紊地把讀者帶入警方破案的陷阱,所有的人都對不在場證明充滿懷疑。我甚至一度以為這會在不斷地查證和線索中斷中成為陳年舊案,除非出現有利的轉機。
這之后,工藤角色的突現。不僅是引起了警方視線的轉移,也讓讀者不自覺地介入石神的角色,開始預謀。我想一定不只是我以為石神會嫁禍給工藤,制造一系列有利不可辯駁的證明讓他陷入絕境。
從翻開書的那一刻,所有的人就掉入了作者的陷阱,像警方一樣在案件的外圍游離,甚至是背向而馳。所以在小說的最后,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我們同花崗靖子一樣的震驚,一樣的想要痛哭一場。
平淡的敘述壓制了讀者渴求真相的殷切,我們已經在局外的徘徊中變的疲憊不堪,失去耐性。這時候情節的反轉,駭人的真相才越令人震撼,越令人佩服作者設局的精彩。
越平淡越渺小的瑣碎里,往往蘊含真相。
“看起來是幾何問題,其實是函數問題。”
這是東野圭吾懸疑推理小說里最為精妙的東西,也是讓讀者們上癮的“毒品”因素。
就如此愛情而言,兩個字,“驚艷”。
東野圭吾對《嫌疑人X的獻身》的評價是
“這是我所能想到至為純粹的愛情,絕好的詭計。”
初讀小說,石神的犧牲讓我對絕好的愛情有了新的定義,愛情遠不只是克制。石神的計謀雖然是牽扯無辜的犯罪,可放在愛情里卻令人無不訝異,無不動容。
我很早就覺得“我愛你”是最愚蠢,輕浮的表達愛情的方式,也不覺得那些沉默卑微的屈膝,或者是用盡一生的掛念有多高尚。
死亡和愛情一直以來是相悖的話題,可那些魯莽的殉情,首當其沖的捍衛,要么是兩個人的訣別,要么是一個人的絕望。從沒有一種愛,像石神的詭計一樣:
我從未說過愛你,你當做不愛就好。我不打算你明白我做了什么的犧牲,我甚至希望你忘記我的存在。因為你要知道“有的時候一個人活著,就足以拯救某人。”除此之外,“如果你們不幸福,我做的一切才是徒勞。”
我合上書,怔怔的坐了很久。不知道石神到底是設計出絕好詭計的天才,還是為一廂情愿殉葬的傻子。
看完電影,我變得冷靜。
也許這不是愛情,只是報恩,只是償命。花崗靖子和美里是坐標上的兩個點,而這兩個點的出現是石神生命的奇跡。
可無論是愛情還是恩情,再偉大的犧牲都要在法律和規則下束手就擒。理智與感情將在我們的一生里設下無數的陷阱,而我們將如何選擇,只有站在陷阱前才可以篤定地作出決定。
因為是在小說里,感情才會肆無忌憚的占據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