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要摔跟頭才學會長大的吧,吃一塹,長一智。一敗再敗從中不斷吸取教訓的人,又怎能不智慧過人呢?他們利用失敗教育自己,結果成為舉世聞名的聰明人。
吃一塹,長一智
巴爾扎克說過:苦難是人生的老師。是它教會了我們堅強面對,教會我們勇往直前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生路上的挫折,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的精彩、豐富。
古代的時候,在一片深山老林里,有一座“神仙居”位于山頂。有一天有一個年輕人想拜“神仙居”的居主為師,修得正果。
年輕人在深山老林里走了很久,前面出現了三條岔路口通往不同的地方,他也不知道哪條路直達“神仙居”,剛好看到路旁有一個老人在睡覺,于是他就走上前去問老人,老人睡眼朦朧嘟囔著說朝左邊走,就又睡了。
年輕人朝左邊走很久,忽然前面就沒路了,他又原路返回,又去問老人,老人還是在睡,還是說左邊;他想老人可能是以下山的角度說的“左邊”就朝右邊那條路走了,誰知又走了很久,前面的路又忽然不見了,他又悻悻地回來,推醒了老人,質問老人為什么說謊?老人笑瞇瞇地說:“左右路都走不了,那你說哪條路通呢?這么簡單的問題還用問嗎?”
年輕人如夢初醒,應該走中間的那條路。可是他不明白老人為什么總說“左邊”,帶著一肚子的疑問,來見“神仙居”居主,他虔誠地跪下磕頭,居主笑瞇瞇的看著他,他感到居主的神態和三岔口的老人家很像,猜到那老人家就是居主變的。
吃一塹長一智前車之鑒,后車之師
故事里包含了三個人生哲理:
1、年輕人走完左邊的路和右邊的路都失敗了,無疑就是中間的路通向山頂,但是他在情緒波動時沖動,連最簡單的問題還要去問老人,只要稍作思維就很容易想出的問題卻被自己搞糊涂了。
2、只有發現左邊和右邊的路走不通之后,才知道這兩條路都不通過山頂,說明凡事要自己親身經歷才知道可行不可行。
3、年輕人在走過左邊和右邊兩條路之后,知道走不通他就不會再第二次走那條路了。說明人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他已經像正確的方向邁進了一步。
然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只要不是存心做錯,偶爾做錯事,是可以原諒,也不必受良心譴責的。無心之過,不但不受到懲罰,還可以從過錯中獲得教訓,從犯錯的經驗中,變得聰明起來!
一個人遭受一次挫折或失敗,就該受一次教訓,增長一分才智,這就是成語“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之所在。如果不接受教訓,那就是愚蠢至極。
經一事,長一智
經一事,長一智!不是我傻,只是我太純真,下次不會再犯就好!人生路還長,等患處好了,繼續努力。
一個農夫牽一只山羊,騎著一頭驢進城去趕集。有三個騙子知道了,想去騙他。
第一個騙子趁著農夫騎在驢背上打瞌睡把山羊脖子的鈴鐺解下來系在驢尾巴上,把山羊牽走了。走了一會兒,農夫一回頭看見山羊不見了,急忙找。
第二個騙子走過來問農夫怎么了,農夫說山羊被人偷走了。騙子佯裝說:“我剛看見有一個人牽著一只山羊從林子中剛走過去,快去追吧。”
農夫把驢交給“好心人”看管,自己慌忙去找了,可想而知,農夫兩手空空的回來了,而“好心人”和自己的那頭驢也不見了。
農夫傷心極了,他哭著走著,來到一個水池邊,發現一個人比他哭的還痛,他想:“還有比我更倒霉的人嗎?
他問那個人為什么哭?那個人說自己不小心把兩袋金幣掉水里了,還說自己不會游泳。如果農夫替他把金幣撈出來,可以送他20個金幣。
農夫一聽喜出望外,連忙脫光衣服下水去撈,當他空著手上來的時候,干糧也不見了,僅剩的錢還在衣服口袋里裝著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農夫做事麻痹大意,造成損失不急于彌補而又受人陷害,三個騙子抓住他的性格弱點,輕而易舉全部得手。
生活工作中,人們如果吃了塹,也不長智慧,就是愚蠢至極了。吃一塹,長一智,必須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要從失誤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這樣才能長智。
古人圣人先賢,距今雖然遙遠,今天的我們要體會古人的用意,別辜負了那一份久違的心思了!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開心也有失落。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生活永遠都不會輕松,永遠都沒有歡笑。我們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其實,不是什么東西都一定要去爭取得到的,有些東西暫時得不到也并不會阻礙生活的幸福,而擁有一顆平常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