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子不二雄在《哆啦A夢》誕生前——《常磐莊奮斗物語》番外篇二

封面來源:藤本弘與安孫子素雄的合影

作者:王新禧

1961年10月,藤子二人組由于經濟方面已改善不少,遂搬離常磐莊,另覓新居。從此直至1969年底創作《哆啦A夢》,藤子不二雄在中間這漫長的八年時間里,著實干了不少事,本文將為讀者一一陳述。

話說常磐莊時期,藤子不二雄二人組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漫畫家結成了好友,當他們陸續離開常磐莊后,藤本弘覺得有必要用某種形式把大家再度團結到一起,為漸上軌道的漫畫事業及方興未艾的動畫事業群策群力,貢獻才智。于是,在1963年,由藤子不二雄發起,集結了鈴木伸一、石森章太郎、角田次朗的動畫與漫畫制作公司“零工作室”(スタジオ?ゼロ)宣告成軍。與“新漫畫黨”時期有眾望所歸的寺田博雄領軍不同,零工作室的諸位在人格魅力、業務水平方面都半斤八兩,誰也不比誰更強。因此他們采用類似抽簽的爬格子方式決定社長的人選。社長每兩年一任,首任次任都是鈴木、三任藤本、四任石森。

零工作室開張時的合影。

當時日本的動畫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零工作室篳路藍縷,從最初僅六人(董事五名、普通社員一名)的創業團隊,發展到最多時100多名社員的公司,中間經歷了許多曲折坎坷。起初,他們借用舊拳擊場作為辦公場地,因為建筑物實在太破舊了,同事們故意改ZERO為BORO(ボロ,襤褸之意),戲稱零工作室為“破工作室”。就在這棟上頭漏雨、四面漏風,夏天進入燒烤模式、冬天進入冷凍模式,三個人一起上樓樓梯就會塌的殘舊建筑物里,大家白天埋首苦畫雜志的連載漫畫,黃昏時又立即轉換“跑道”,投入動畫原畫的辛勞繪制。由于動畫制作費用高昂,連載漫畫賺來的金錢,被不斷投入動畫這個“無底洞”中。盡管收益差強人意,但這群漫畫家里的年輕精英,抱著撼動一個時代的信念,始終保持著高漲的熱情,堅持堅持再堅持。

零工作室的內部現場,藤本弘正在商討情節。

在藤本弘出任社長時,零工作室進入全盛期,動畫專職員工大量增加,多部動畫相繼問世。可惜,這些動畫都不叫座,導致贊助商逐漸退出,由此引發了經營危機。本來,零工作室有著漫畫原創的優勢,將公司內部的漫畫家作品改制為動畫,可節約版權購買、主筆薪資等一大筆費用。然而動畫產業的運作,遠非書生意氣的藤本弘等人所能操控。這撥人長于創作、疏于商道,手塚的蟲制作發明了“一拍三”省錢大法都難免倒閉,更何況是“足塚”等輩了。零工作室幾乎年年赤字,歲歲慘淡。所有的支出,都從幾位漫畫家董事的稿費里掏,久而久之,大家都頂不住了。為了彌補動畫制作造成的大窟窿,藤本弘等人動了點“壞心眼”,七蒙八騙把赤塚不二夫也拉進來當了董事,這樣可以攤薄每人的負擔。公司還特別成立了雜志部,希望能用雜志收入予以補貼。可這種只比同人性質強一點的雜志,哪里能斗得過大型周刊!等到所有贊助商都撤離了,幾位合伙人也各有各忙,不再掏稿費填補,零工作室便再難撐持了。1971年,公司宣告破產解散,退出了動畫市場。

零工作室的遠景,可以看到樓上的那些員工。

動畫制作是那么難,幾乎沒有利潤,但零工作室竟支撐了八年之久,除了贊助商的資金外,藤子不二雄在此期間,連續創作了多部熱銷漫畫,所獲得的可觀收入,也是公司能照常運營的重要動力。

1963年底,由于從業十幾年來畫的都是科幻、探險、戰爭等嚴肅性題材,挖空心思之下,藤子二人組感到靈感枯竭,有點難以為繼了。而讀者們也對SF感到了厭倦。當時社會上談鬼說怪的氛圍日益濃厚,《周刊少年Sunday》編輯部希望藤子不二雄能轉變風格,改畫以妖怪為主人公的漫畫,同時考慮到讀者主體是半大不大的孩子,因此不能畫的太恐怖,最好是充滿歡笑的喜劇類妖怪漫畫。對于長期囿于冒險打斗,沒有搞笑漫畫創作經驗的二人來說,這困難了點。于是他們絞盡腦汁,想呀想,到底新作要怎樣才能讓孩子們開懷捧腹呢?

《漫畫之路》里兩個作者在電車上商量漫畫的設定。

1964年1月9日這天,兩人一起去零工作室上班,在小田急線生田站等電車時,他們眉頭緊鎖,離截稿時間只有十幾個小時了,可是新漫畫的點子還沒想到。等擠上電車后,他們拼命開動腦筋,構思著種種設定。首先,他們決定用好朋友石森章太郎的名字,來給漫畫主人公定名,因此主人公取名叫“阿正”(日語中“章”與“正”同音)。隨后又設定了妖怪的類型以及所寄居的家庭特點。但是妖怪樣貌、如何登場等最主要的問題,依然茫無頭緒。電車載著他們來到了工作室門口,編輯就在辦公室里等著,已經到了最后關頭了,怎么辦怎么辦?兩人急得團團轉。

這時,他們瞧見在工作室門口,有一群頑童在玩忍者游戲。安孫子的腦筋相對活絡些,登時想到,何不用忍者游戲做開場,引出能在空中飛的小妖怪前來鬧場。藤本弘聽了這個點子,也十分贊同。兩人高興地飛奔入屋,又和編輯一起選了“Q”這個可愛的字母,作為小妖怪的名字。就這樣,風靡一時的漫畫《怪物Q太郎》(オバケのQ太郎,又譯《小鬼Q太郎》)誕生了。后來,在藤本弘的紀錄片里,他回憶Q太郎的誕生時,談到角色創作:“決定角色后,他的性格也差不多決定了。長著大嘴的大概能打出本壘打,大眼睛的就喜歡無所事事,有點神經質的Q太郎便躍然紙上了。”

《怪物Q太郎》的主角大原正太是個10歲的小學生,某天他和伙伴們在樹林里玩忍者游戲時,無意中發現一只很大的蛋。他摔碎蛋,從蛋里飛出了小精靈Q太郎。為了報答正太的解救之恩,Q太郎決定留下來,住進正太家,用自己會飛、會隱身的本領,幫助正太解決生活、學習上遇到的種種難題。從此,在好奇心旺盛、頑皮可愛的Q太郎與正太及其朋友們之間,演出了一幕幕幽默詼諧的趣味好戲。該作第一回刊登在《Sunday》1964年6月號(2月28日出刊)上,迅速獲得了讀者的認可。在此之前,藤子不二雄雖已沉浮漫海十余年,卻從未躍升至一線,作品也未造成太大熱潮。直至《Q太郎》打響,多年的厚積薄發,使得這部妖怪喜劇漫畫,成為當時的現象級作品,二人組這才進入了事業的快車道。

《怪物Q太郎》的第一話,Q太郎的誕生。

《怪物Q太郎》也令一向事業為重的藤本弘終于有了可以成家立業的資本,當時僅僅漫畫授權周邊化的商品,就突破一億五千萬日元營業額,不二屋糖果公司還因售賣Q太郎糖果一躍成為行業翹楚。藤子二人組所得的各項報酬十分豐厚,藤本弘用其中一部分錢迎娶了藤本正子。兩人白頭偕老,恩愛一生。至此,藤本弘才真正從“東漂文青”,變成了“正式東京人”。而當年常磐莊的那批光棍漫畫家,也相繼在這幾年里成家立室,有了嬌妻愛子。后來,《Magazine》在創刊十周年紀念時,請來人氣漫畫家和他們的妻子,拍攝了一輯照片,成為彼時文藝界的熱議話題。

人氣漫畫家和妻子們。照片中楳圖一雄和永井豪未娶。

《怪物Q太郎》連載到1966年完結,1971年藤本弘又獨力創作了《新怪物Q太郎》。這兩個系列三次動畫化,于60—80年代紅透半邊天。依照Q太郎形象制成的玩具和周邊商品大賣特賣,也帶動了《Sunday》的銷量,使之能保持著壓制《Magazine》的局面。

可是,如此火爆的國民級漫畫,日本乃至世界的85后、90后等新世代,對其卻都比較陌生,何以至此呢?原來,《怪物Q太郎》的作者不僅是藤本弘與安孫子素雄,接下稿約時,安孫子曾希望將此作全部稿費都計入公司帳上,作為對糟糕的財政狀況的彌補。因此理所當然地,公司其他漫畫家也都有義務幫忙畫,其中又以石森章太郎幫忙最多。隨著作品內容不斷增多,到底誰畫了哪些部分,已經徹底分不清了,故而版權問題就成了糊涂賬。后來藤子二人組拆伙,《怪物Q太郎》的版權問題愈發復雜。藤本弘1996年逝世后,合作漫畫的版權歸屬難以厘清,遂導致《Q太郎》的漫畫、動畫、周邊全面停出,進入睡眠狀態,老版書則被收藏市場炒到了天價。是以新世代讀者很難看到《Q太郎》。此一狀況持續到2009年,小學館出版《藤子?F?不二雄大全集》,落實了《怪物Q太郎》的版權,漫迷們方才再度欣賞到該系列。

小學館出的《藤子?F?不二雄大全集》,官方地址

《怪物Q太郎》可說是《哆啦A夢》的前身,主角正太性格懦弱,常被人欺,就像野比大雄;Q太郎機智逗趣,熱于助人,和哆啦A夢一個模子,只是本事沒有藍胖子那么大。眾多配角也是各具特色,大多能在《哆啦A夢》中一一找到對應的角色。Q太郎、神成、小池等,后來多次在《哆啦A夢》中登場客串,只要你留心,就會發現他們的身影。

由于《妖怪Q太郎》的廣受歡迎,給藤子不二雄貼上了搞笑漫畫家的標簽,知名度大幅上漲的同時,漫畫事業亦蒸蒸日上,稿約接踵而至。但這部漫畫卻是他們倆最后一次合作了。60年代末期,劇畫越來越隆盛,在漫畫家群體中造成了分裂。部分漫畫家改弦易轍,投向劇畫領域,其中就包括安孫子素雄。此時,二人的畫風也因為各自的性格偏差和生活方式不同而發生分化。藤本弘是一個顧家的好宅男,每天只要不在外取材,就都宅在工作室里畫呀畫,夜生活幾乎沒有,始終保持著一顆純潔的童心。而安孫子熱衷社交,喜歡飲酒作樂、打高爾夫,童心漸失。因此,安孫子的作品轉向成人化、社會化的風格,設定相對黑暗,《魔太郎來了》、《黑色推銷員》(黒イせぇるすまん)、《職業高爾夫之猿》(プロゴルファー猿)等,是他此時的代表作。《魔太郎來了》那殘忍的報復手段、《黑色推銷員》里對人類自私自利的本性進行的影射和諷刺、《職業高爾夫之猿》的荒誕無稽,都深受成年讀者青睞。

《黑色推銷員》封面,當時掛名還是藤子不二雄。

而藤本弘則堅守兒童漫畫陣地,設定明快風趣,《小超人帕門》(パーマン)、《21衛門》(21エモン)、《酸梅星王子》(ウメ星デンカ)等,是他此時的代表作。《小超人帕門》里主人公幸運地得到超人贈送的道具,從一無是處的糊涂蛋變成守護地球的英雄;《21衛門》中喜好宇宙旅行的主角在奇奇怪怪的各色星球所遇到的趣事;《酸梅星王子》里酸梅星王族在地球的搞笑故事,也是少兒讀者所喜聞樂見的。兩人分別將光暗兩極的故事,貫穿各式各樣的作品,給讀者帶來了強烈的差異化觀感。

《21衛門》單行本,由蟲comics出版。

1969年,零工作室處境艱難,處于半停業狀態。漫畫賺來的錢,大多填入了動畫那個大坑里。藤本弘的二女兒又在這年出世,他的家庭負擔更重了。為了養家,他第一次起了放棄兒童漫畫的念頭,打算轉型創作市場更大的青年漫畫。“……假如沒有那部漫畫,或許從那時起,我會成為一名青年漫畫的作者。”藤本弘如是說。然而,上蒼注定要讓他送一份最美好的禮物給全世界的孩子,那部神級漫畫——《哆啦A夢》誕生了!!!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