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剛看完了《爆裂鼓手》(Wiplash),坐在桌前寫這篇影評,腦海里鼓聲不絕于耳,真的體會了余音繞梁。這部2014年上映的影片之前一直沒看,因為近期威尼斯電影節(jié),該片導(dǎo)演達米恩·查澤(Damien Chazelle)的另一部電影《愛樂之城》(La la Land)是開幕影片,于是這部電影被人重新提起。看完之后感覺暢快淋漓,一氣呵成。
? ? ? 該片講述了一個音樂系的學(xué)生在追求成為頂級鼓手的夢想之路上,碰到了魔鬼教練弗萊徹,此后安德魯越練越與世隔絕,甚至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在瘋狂訓(xùn)練和被教練打擊后憤怒崩潰,收起了鼓打算放棄自己的夢想,并告了自己的老師,使其被學(xué)校開除。在一次重遇老師后打算重拾夢想,卻發(fā)現(xiàn)這只是老師的復(fù)仇,想要將他徹底打入塵埃,但這次他沒有退縮,重返舞臺,在激昂的鼓聲中,樂隊被他感染,連魔鬼教練也被他征服,隨著他的鼓聲左右。影片從一段鼓聲中慢慢拉開序幕,靜默、黑屏,一段緊密急促的鼓聲開始,我們漸漸看到走廊盡頭練習(xí)室里一個打鼓少年,經(jīng)歷了坎坷的追求理想的過程,影片又在這個少年一段瘋狂、狂野的鼓聲中結(jié)束。
? ? ? ?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了小時候?qū)W習(xí)鋼琴的一段時光,也重新讓我明白尊重每一個人,每個角色。小時候,我曾學(xué)過一段時間的鋼琴,練琴的時候才明白鋼琴家的偉大,一段婉轉(zhuǎn)牽動人心的旋律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演繹出來,真正體會到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聽演奏會的時候,看到鋼琴家的手法,只消手指在琴鍵上輕輕地按幾下,便聽到一段優(yōu)美的旋律,只是覺得精彩,可要真正體會其中的代價,非自己親自彈一次不可。學(xué)了鋼琴才知道旋律不是按出來了,是手在琴鍵上砸出來的,每個音強弱都要把握好力度,稍微的差別都會影響音樂的呈現(xiàn)。記得準備考級的日子里,每天至少要練十多個小時的琴,不停地重復(fù)枯燥的音階,一遍一遍,手腕、胳膊酸痛,那個時候方才明白,原來看似優(yōu)雅無比的鋼琴,其實是個體力活,幾乎每天都要練到汗流浹背。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安德魯揮汗如雨,練到雙手流血的畫面,用一種血腥暴力的方式在視覺上直觀的呈獻給觀眾追求理想的路上,荊棘遍野。
? ? ? ? 因為一直很喜歡鋼琴的聲音,很少關(guān)注鼓聲,一直膚淺的認為鼓聲只是起個伴奏的作用,可有可無,鼓手也只是坐在樂隊的最后面,默默無聞。看完這部影片,確實給我長了很多知識,從沒想到鼓聲可以這么有魅力,尤其是影片里有一段弗萊徹將其他樂手趕出去,只留三個鼓手輪流練習(xí)節(jié)拍的橋段,安德魯瘋狂的加速,鼓點如雨般砸在鼓面上,作為觀眾的我,內(nèi)心隨著鼓點起起伏伏,希望他能通過老師苛刻的要求。還有最后結(jié)尾的那段鼓聲,或如油畫般,一點點的加色,一點點的漸進,時而清淡,時而濃墨重彩,卻絲毫不突兀,淡妝濃抹總相宜,猶如潮水般,時而一個巨浪,激起千層漣漪,時而又慢慢退去,只留下一股海風(fēng)輕撫面龐。鼓聲由稀疏至密集,由輕快至重音,這其中毫無違和的漸變,讓人嘆為觀止。安德魯臉上幾近瘋狂的表情,讓人感受到了他心中夢想的巨大能量。
? ? ? ?影片中弗萊徹和安德魯?shù)淖詈蟮囊欢螌υ捵屛矣∠笊羁蹋瑢υ捓锔トR徹向其解釋自己苛刻教學(xué)的原因,他認為,唯有此才能激發(fā)一個人的潛能,才能突破極限,而真正的成功者不會因為屈辱和打擊而放棄。我對此印象極深,想到《挪威的森林》里永澤的一句話:不要同情你自己。其實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有過這樣那樣的夢想,可實現(xiàn)者寥寥,究其原因,很多時候與天賦無關(guān),是因為我們太過心疼我們自己了,稍有不順,便寬慰自己,給自己的放棄找個理由,最遺憾我們碌碌無為,卻安慰自己平凡可貴。影片中弗萊徹的魔鬼訓(xùn)練確實極端,可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是要逼一下自己的,別人可以用“good ?job”鼓勵我們,但我們不能依此來無止境的諒解自己,沒有一條實現(xiàn)夢想的道路,是不與荊棘為伴的。
? ? ?如同安德魯最后燃爆全場的鼓聲,點燃夢想,揮汗如雨,唯有流過血的雙手,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
? ? ? 晚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年9月1日星期四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