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顧問在研討問題,咨詢顧問有一個特點,尤其是比較高級的咨詢顧問,就是他們講話非常嚴謹,逐字逐句,字與字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都是被刻意練習過的,所以你也同樣會發現他們寫的東西、講的東西都是簡練、挑不出毛病的,都是被訓練出來的。
? ? ? 大家都聽過結構化思維,金字塔原理,其實大家都或多或少會用過,結構化思維簡單的說就是將事情歸類、梳理邏輯,總結發現規律、框架。芭芭拉的金字塔原理中的MECE原則,相互獨立、沒有重疊、完全窮盡、沒有遺漏,在職場上、工作上也被大家廣為流傳
但今晚我要講的不是金字塔原理,而是思維顆粒度的問題,金字塔原理、結構化思維在眾多培訓機構的推動下,目前應該是家喻戶曉,甚至說大家都能或多或少使用了,但是我們依舊會看到人與人之間差別很大,同樣有結構化思維,為什么差距那么大呢?
我發現很多人都有結構化、但是每個人應用的場景、這個思維的顆粒度有很大差別。我用以前一個咨詢顧問的“面-線-點-細-微”來形容顆粒度,很多人結構化思維用在面上,比如說給文章分段落、給事情分類、分層次,但是有的人應用結構化思維不僅僅用在分類,更用在分析問題、表達陳述、更有甚者會思考句子與句子之間的結構,字與字之間的結構。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顧問講話十分符合邏輯、那么有說服力的原因,因為他們的思維顆粒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