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實自己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為后面的一遍做準備!
“寫作”本身就是自己要做的準備工作!
真正會學習的學生的八字要訣:眼看(觀察、讀取信息的能力)嘴說(語言組織能力、思維邏輯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筆寫(思維邏輯、語言組織、語言表達 各方面的綜合)
理解每一個概念的最快捷的方式:把概念教給別人;(學習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分享)
演講和語言表達的局限性:“并不是每個人都愿意給你機會表達!”
“寫作”的差異在于:
1、 獨自一人就可以完成“教別人”的流程,還可以反復打磨自己的思維、分析、溝通能力
2、文章發表之后,也可以得到真實世界的反饋
寫作的關鍵:不斷踐行!
作家不能憑借靈感才寫作,每天保持寫作為的是讓自己適應“沒有靈感”時的寫作心態;輸入反倒逼輸出!
(2)阻礙我們前進的不是“沒有選項”而是“選項太多”(父母從最開始的生活選項就是解決溫飽的問題,那時候日子真真切就是過得特別簡單、快樂;【簡單就是快樂】現在生活各方面都完善了,選擇的機會也反倒多了;以致于吃頓午餐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在選擇上)
經常會這樣問自己:到底哪一個方法最有用?
方法:找到看起來不錯的選項之后,就快速行動,獲得成長再說!
問:自己沒有寫作的內容和素材?
其實當自己認可了寫作的必要性時;就會發現今天看到的視頻、昨天看到的一本書,聽的一場分享會都可以成為很好的素材!
如果自己每天持續寫作的話,相應的會不由自主地去觀察生活、進而發現一些過去自己忽視的東西,當下還會覺得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高興!
寫作是“波動型上升”:也就是說通過寫作呢,會慢慢了解寫作的波動規律,這樣也會對生活的方方面面變得淡定許多;起伏是一種常態!
寫作與成長是可以并聯在一起的:寫作可以看見自己進步的過程,也可以讓成長本身有跡可循;(寫筆記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寫作的過程中體現的是對同一概念的反復打磨和對同一件事情的不斷思考
例子:(回顧昨天、上周、上個月思考過的事情,自己還能記得多少?)
如何能夠更有效地投入自己的時間?
最好的建議應該是:別猶豫、先走走看;
一篇文章對人“有沒有用”更多情況下取決于讀文章的人有沒有踐行,踐行是一篇文章對你而言“有沒有用”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