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這個詞,我第一次正視它,是在入黨宣言那天,同學問我,黨是你的信仰嗎?
我沉默了。
一是我不知道我的信仰是什么。
二是我不敢說黨不是我的信仰,但實際上黨那個時候確實不是我的信仰。
當我看完《岡仁波齊》這部電影時,我忽然對信仰這個詞有了重新的認識。
我的家庭并沒有什么信仰的東西,雖然母親有的時候比較信佛,但是這種信仰只是寄托某種不確定的心情,還沒有到信仰的地步。當然,活了二十三年,我同樣沒有信仰。
《岡仁波齊》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不同命運的人為了同一個信仰而彼此扶持,共同去拉薩朝圣的故事。劇中的演員都是本色出演,皆來自西藏芒唐,距離岡仁波齊兩千多公里。他們的裝備除了朝圣路上必備的墊手的板子,戴在身前像圍裙一樣保護衣服的皮子,和一雙老式的綠色解放鞋,就是一臺拖拉機,里面承載著路上所有的食物和帳篷。
尼瑪扎堆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決定帶叔叔楊培去一趟拉薩。
楊培,是尼瑪扎堆的叔叔,年紀得是六十多了吧。
次仁曲珍,此時已懷孕,仍然選擇一起前往岡仁波齊朝圣。
江措旺堆,做了十幾年的屠夫,殺生太多,為了給自己贖罪,減輕罪孽,選擇和他們一起朝圣。
色巴江措,前兩年做房子死了兩個人,傷了兩個人,欠了很多債還沒還清,生活的擔子全部壓在他身上,為了祈求全家人平安幸福,祛除霉運,選擇和他們一起朝圣。
扎西姆措,簡稱扎扎,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跟著母親一起去朝圣。
還有其他八個人,各自帶著自己的故事,因為同一個愿望,希望全部人都平安幸福,來年一帆風順,而一同走在了朝圣的路上。
出發(fā)那天,尼瑪扎堆開著拖拉機,楊培爺爺走在前面帶路,從走出家門開始,其余人全部一步一叩首,在地上匍匐前進。他們的手上帶著自制的光滑的木板,腳上穿著新買的耐磨的解放鞋,身前穿著類似圍裙的皮子,開始了朝圣之路。
他們手上的木板在身下的地上劃出去,直到身體背朝天趴在地上,額頭在地上磕頭,同時木板會在頭頂擊掌合十,然后起身,走七八步的同時,木板會從頭頂開始,從上到下依次擊掌三次,然后再次重復剛才的動作,木板從身前的地上劃出去,直到身體趴在地上,額頭在地上磕頭,然后起身......他們就是這樣,一步一叩首向著遠方的岡仁波齊而去。
他們?nèi)サ臅r候,正是過年,外面的雪花紛紛揚揚,落在他們身上,在頭頂積攢了厚厚一層雪。各種汽車從身旁疾馳而過,他們臉上看不到任何表情,只有莊嚴和肅穆。
行走一天下來,晚上天色暗下來,他們在路邊搭起了帳篷,圍坐在篝火旁,看著彼此灰頭土臉的面龐,絲毫沒有嘲笑的意思,反而很是習以為常。坐下來也沒有太多的話語可聊,問候一下彼此是否還能堅持。他們只是笑笑說,就是感覺手臂有點疼,沒有抱怨,也沒有退縮。然后一起吃點東西,接著便開始一起念經(jīng),每一個人臉上都莊嚴而肅穆,我后來才明白,那是一種叫做信仰的東西。
外面的公路,就好像是韓紅那首歌里唱到的,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在白雪皚皚的高山上,從山底下蜿蜿蜒蜒繞到山頂,像是一條巨蛇盤踞在整座山上。而他們正是沿著蜿蜿蜒蜒的山路,翻過了一座又一座高山。
天剛亮,他們又開始了前行。路上遇到同樣是朝圣的伙伴,是一對夫妻,婦人拉著車,而驢卻在走路。他們喊他一起坐下來喝口茶,當問到他為什么不讓驢拉車時,他說他把驢當成是自己家人一樣,只有山陡的時候才會讓驢拉車,路平坦就讓妻子拉,自己一路上磕頭朝圣。他是要讓驢也接受菩薩的庇佑,還要剪一撮羊毛放在菩薩座下,以使驢也得到庇佑,一生平安。
他們從冬天走到春天,從夏天走到秋天,穿梭在大片的油菜花田里,行走在綠色的密林里,顧不上欣賞賞心悅目的美景,來不及感受春風溫暖的撫摸,一路堅定的朝圣著。遠處的公路上汽車猶如坐標上的一個點,在快速的移動,他們則像坐標上的蝸牛一樣,一步一叩首,絲毫沒有變過。
他們還在走著。
十歲左右的扎扎頭磕破了,她說我還能磕頭。
色巴被掉下來的石頭砸到腿,休息了兩天又繼續(xù)上路。
曲珍半路上臨盆了,生了個大胖小子,生完孩子第二天開始上路。兒子取名丁孜登達,意思是一生平安富貴,他因為是在朝圣的路上出生的,所以是個幸運兒,會得到上帝的庇佑。
鞋子破了,又換了三十雙新的。
皮子破了,還穿在身上保護衣服。
山上白茫茫的積雪構(gòu)成一幅攝人心魄的風景畫,早晨的陽光從山頂灑下來,為雪白色的山頂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卻并沒有融化掉哪怕一點點的雪,但是看到陽光他們仿佛就看到了希望。
他們翻過高山,一路磕頭,磕過了長長的公路,磕過了泥濘的山路,磕過了淺淺的小河,磕過了碎石的山林。車子被撞壞了,他們推車車身前行,前行一段路,再倒回來一路磕頭磕回去。
就這樣,這其中的兩千多公里,沒有一步是大踏步走過來的,兩千多公里的路上,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他們每一個人的朝圣,留下了他們每一步的印記。
他們在路上,因為年輕,遇到長者給他們提建議,年輕人朝圣的時候不能帶紅色頭巾,他立馬就摘掉了。小伙子,磕頭的時候額頭一定要著地,他二話不說,額頭就去親吻大地。小姑娘,磕頭不能走太多步,要一步一叩首,扎扎也就毫不猶豫開始磕頭,小小的身子在路上顯得渺小而堅毅。
后來,到達了布達拉宮附近,遠遠能看到布達拉宮的宏偉壯觀,他們停下來,雙手合十,朝著布達拉宮的方向,閉上眼睛,心里默念著各自的愿望。然后靜靜地眺望著布達拉宮,之后繼續(xù)朝布達拉宮叩首,前行。
到達拉薩,他們身上盤纏不夠了,在附近打短工賺取生活費。他們的目的地是岡仁波齊。
在到達岡仁波齊的時候,楊培爺爺也開始一步一叩首,孱弱的身子在冷風的吹拂下,每走一步都咳嗽得厲害。當晚在岡仁波齊山下扎營的時候,楊培爺爺安詳?shù)刈吡恕W叩们臒o聲息,或許他知道自己的夙愿達成了,想永遠的留在岡仁波齊。
他們把楊培爺爺?shù)倪z體送到了岡仁波齊山上,有喇嘛為他念經(jīng)超度,并在旁邊立了石頭碑,掛上了喇嘛送的哈達。
他們繼續(xù)前行,為了心中那個岡仁波齊。
歷時一年多,他們終究還是到達了岡仁波齊。但是并沒有停止前行的步伐,還在走著。
影片結(jié)尾,是尼瑪扎堆熟悉的聲音,來,我們開始念經(jīng)......
我不知道是怎樣的信仰,讓他們的每一步都走得義無反顧。為了心中那個岡仁波齊,肉體上的痛苦已經(jīng)沒有任何知覺了,只要有信仰在,他們的靈魂就在。
余生最大的希望,是能夠有一次機會去到西藏,去拉薩親眼感受藏民們對自己信仰的虔誠,感受他們信仰的力量。
如果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岡仁波齊,那么還有什么事情會是失敗的呢?
我想應該沒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