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對現代女性最新的詮釋,文章說:女性在傳統意義上“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標準早已過時,補上“守得住寂寞,創得了輝煌”也遠遠不夠,據說還要再加上“寫得了代碼,翻得了圍墻,開得起好車,買得起新房,斗得過小三,打得過流氓……”
寫得確實精彩貼切,卻讓看到的女性心中一陣悲哀,如今的社會對女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仿佛每位都已修煉成要顏值有顏值,要智商有智商,要什么有什么的大神。
平凡女性好像沒有生存的空間,讓人無限惶恐。直到看到了《她和她的群島》,才讓人長出一口氣,原來平凡的女性也有精彩的人生,也可以享受快樂與自由。
本書的作者:易難? 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斯坦福大學。兼職寫作,文字成熟、情緒飽滿,敘述結構精巧,特別善于描寫女性內心世界的探索,聚焦都市女性的焦慮、迷茫和抉擇,并賦予這些女性深刻的時代意義。獲得豆瓣閱讀最佳作者等獎項。
通過作者的描述,我們看到了一個鮮活的大家庭,在家庭中她們彼此碰撞、溫情、共生,像極了自己的柴米油鹽……
血緣不是我們和解的理由,只有“她”才是。
1、那顆無處安放的“為你好”的心
書中的主人公李衣錦有個超強控制欲的病態媽媽,女兒的一切都要過問:日記本要看、交朋友要管、就連跟誰一起住也要品頭論足一番,而做這一切的緣由只有一個——“為你好”。
天氣剛剛轉涼,還沒等你涼爽透,你會不會收到“早晚冷了,記得穿秋褲哈,都是為你好,省得將來……”這樣的短信? 過年回家的相親約會,“歲數不小了,該找個人結婚了,這都是為你好……”是不是也有如此的開場白?
“為你好”大概是中國式父母干涉子女生活最強大的武器。
書中幾位母親“為你好”的心,并沒有被當事人理解,卻帶來了相反的結果。有的因此叛逆要逃離母親的管控;有的被困在不美好的婚姻中,險些丟掉性命;有的被嘲笑、被譏諷,落得郁郁寡歡……
不可否認絕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過得開心、快樂!然而他們的方法未必是正確的。每個人的經歷都不相同,任何人都替代不了自己的感受。不要奢望會有什么“感同身受”,一切的一切都只能是“冷暖自知”。
一個人為什么不能過日子?不管是父母還是伴侶,人生面對的問題不都得一個人承受嗎?
人生是孤獨的,沒有人會陪你走完全程,搭伴趕路的,確實會遇到幾位。那么不論是誰“為你好”,最重要的還是要養成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一個勁兒地干預其他人的生活。
理解、尊重、陪伴、等待,這些才是生命中最應該出現的字眼,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強大內心、能獨立承受苦難的人。只有那樣的人才不會被現實打敗,才會在天地間瀟灑走一回,也不枉父母們養育一場。
2、那顆不妄自菲薄,積極向上的心
主人公李衣錦,既沒有衣錦還鄉的本事,也沒有光宗耀祖的容貌,被母親全天候掌控成了一個沒有隱私的人,為此她逃離家園,再苦再難也要獨立在外闖蕩。
我們沒有機會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生活的環境。當我們呱呱墜地時,就是以一個勝利者的身份來到這個世界的,因為正是自己努力才成就了這幾千萬分之一的成功。
我們可以平凡但拒絕平庸,我們可以失敗但絕不投降,我們可以猶豫不決也一樣可以勇往直前。人的一生非常短暫,請不要因為那些不相干的原因,羈絆我們的腳步,阻止我們向前的方向。
誠然我們不能青史留名,但我們要替那些沒有機會活下去的人活下去,即使拼盡全力做個普通人,也不枉此生。
回想起那些不溫不火的日子,那些舉棋不定的躊躇和茫然,那些糾結于他人眼光的瞻前顧后,相比于可以自己去爭取的未來,似乎都沒那么重要了。只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所有的付出都將取得豐碩的成果。
不要總是抱怨,過去的已然結束,未來才需要我們努力實現。看看我們自己,曾經的勝利者,只要不放棄又有誰可以戰勝你?找到讓自己成熟的方法,積極應對,哪怕是個平凡的人也能有不平凡的人生。
3、那顆相互體諒,彼此關愛的心
一直在媽媽的高壓下成長起來的李衣錦,慢慢地在生活中,在感觸中,了解了媽媽原諒了媽媽,母女倆和解后,終于可以像朋友一樣坐下來聊天,可以光明正大地彼此關心、愛護。
不管是親人還是朋友,都要珍惜彼此的感情。因為“不論愛與不愛,下輩子都不會再見了!”有多少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失去了才知道珍貴。當我們還能為你愛的人做點事情的時候,請一定竭盡全力去做,要不然這后悔藥可沒處尋去。
“愛要勇敢說出來”這個好像違背了國人含蓄的表達方法,有好些人又偏偏表達的方式有了偏差,結果就可想而知,定是好心沒辦成好事兒,反而落下埋怨,彼此關愛有談何說起?
產生誤會,很多情況都是溝通不暢所致,你說你的,我聽我的,彼此獨立各說各話,如果這樣都能達成一致也是沒誰了。正確的方法,建議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有商有量,說出自己的觀點,正確表達自己的關愛。
既然有著彼此關愛的心,要讓對方體會到才是我們的初心,每個人的方法都會不同,萬不可生搬硬套弄巧成拙,招致對方反感。要知道:相親相愛、彼此關照才是人生真諦!
4、最后的話
在一邊流淚一邊嘆息中讀完了《她和她的群島》,幾次攬鏡自照這寫的是不是我呀?
書中描述了中國式父母、中國式家庭的通病:活著究竟是了什么?是為了別人還是為了自己?
被逼著“相親”,被逼著“結婚”,被逼著“生孩子”…… 其實,沒找到伴侶不代表人生的失敗;不結婚也不見得不開心;沒有孩子也不代表不快樂,其實人總歸是要為自己活著的,不是為了別人。
不用在意別人的想法,余生很貴不要浪費,在有生的日子里做個快樂的自己,不要因為別人的偏見而改變自己。
就像書中說的:女孩子長得好不好看,招不招男孩子喜歡,不會帶壞任何人,那是他們男孩子的事情。我的女孩,她想做什么,想喜歡誰,將來都是她自己決定的事,不會因為別人的偏見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