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習(xí)慣了晚上跑步,盡管每次都是十點鐘左右開始。很多人說這個時間并不適合運動。但對于一個經(jīng)常加班,下班后又要在9點哄孩子睡覺后才能有個人時間的家庭來說,能堅持的跑已經(jīng)很不錯了。
跑步,對于我的最大意義,在于感悟。
如這時間的選擇,我其實沒得選。因為生活的時鐘并不能被自己左右。如同鑿壁觀書,你說這傷眼睛吖,但自己確實沒有光。自己能選擇的便是堅持。
尤其最近。連續(xù)跑了十幾天之后,心生惰意,便會習(xí)慣性的給自己找理由:今天我打了三小時籃球,今天肚子疼等等。但,我是和媳婦說好一起跑的,這是一種承諾,而且雙方各自的堅持會影響到對方。于是,便會覺得死撐也要陪練下來。但,當(dāng)跑完兩圈,汗水肆意開來,惰意就會不攻自破,內(nèi)心甚至?xí)Q贊自己:感謝堅持,又戰(zhàn)勝一次自己。
漸漸的,死撐會變?yōu)閳猿郑瑘猿謺兞?xí)慣。路就這樣一點點走了出來。推而廣之,大抵都是適用的吧。
2、
關(guān)于蟬,最深的記憶是夏日的課堂。老師在講,蟬在叫,我在打著瞌睡做一個遙遠的夢。能蓋過蟬叫的也只有下課鈴了。
在城市里待的久了,好像每個夏天并無不同,同樣感覺在城市中并沒有蟬。但跑步之后,發(fā)現(xiàn)這城市里依舊是有蟬鳴的。于是有一種走出水泥囚牢,走進自然的感覺。
確實,在這城里,我們樂于做個城里人。衣著鮮亮的在格子間里為了月底一條工資單努力,無時無刻的抱著手機一臉冷漠,即使跑步時也是各種儀器測著心跳、步數(shù)或耳機一塞獨立于自己的世界。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孤獨,在這兩千萬的城里卻如孤島,但其實是自己將自己囚禁。
跑步時,感受微風(fēng),感受樹搖,感受蟬鳴,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來來往往的各色人等,會覺得自己真實。真實到可以覺得自己依舊鮮明的活著。
加油突然停下來。
“怎么了?”
“一只蟬。”
“放回樹上唄。哎,去哪?怎么放到竹林了?”
“它已經(jīng)連爬樹都力氣都沒有了。到年齡了吧。在路邊只會被人踩死,放在竹林好歹還能再叫幾聲,留個全尸。”
加油小心翼翼的把夏末的蟬放進竹林的草叢中。我們繼續(xù)上路。
滿耳的蟬鳴。眼里似乎涌起一陣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