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和會讀書是兩回事,讀書只是為讀書而讀書。說白了就是書讀完,所有內容全還給了作者,這對作者的勞苦付出實為不敬,可是又怎么辦呢?慢慢摸索太慢,這一本好書能為你開迷解惑。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讓人很快提高閱讀效率的書。全書分為四大篇,主要從閱讀的四個層次來提高我們的閱讀質量,這本書的關鍵詞是“如何閱讀”,當然就是體現在閱讀質量和閱讀速度上面。這兩方面都必須在主動閱讀的前提之下,沒有這個前提后面也無需談起。還有閱讀是為了去理解更多的事物,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記住更多的資訊,如果單單為了獲取資訊而閱讀,那我們提倡多閱讀也就毫無意義。所以閱讀是為了增進理解作者的意圖,從而讓自己提升并增強自己的理解能力。
今天拜讀了閱讀的第一、第二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基礎閱讀,這個層次的閱讀小學階段就應該完成的,在此也就不過多去解讀了。
閱讀的第二層次——檢視閱讀,這個層次的閱讀,主要是拿到一本書時,先大概了解一下這本書的情況,心里有個對此書地分類,摸底一下到底是可以泛泛去讀。還是留下好好分析閱讀。
檢視閱讀有兩種方式:
一,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這時的目標是要發現這本書值不值得多花時間仔細閱讀。怎樣才能做好略讀可以從六個方面去做。
(1)先看書名頁,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理解。
(3)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大多數論說類書籍都會有索引。
(4)如果那是本包著書衣的新書,不妨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5)從對一本書目錄的概念,甚至有些模糊的印象當中,開始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幅來看。
(6)最后一步,把書打開,東翻翻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用這樣的方法把全書翻一遍,隨時尋找主要論點的訊息,留意主題的基本脈動。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兩三頁。很多作者會在結尾幾頁將自己認為既新又重要的觀點重新整理一遍。
二、粗淺的閱讀。這是一個從頭到尾快速瀏覽的過程。這個閱讀規則是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前兩個層次都是為后面的閱讀做鋪墊,至于分析閱讀跟主題閱讀該怎樣進行,還需要拜讀了之后才能明白。
3.31
26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