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抱怨有用的話,那何必在其他地方做努力呢?每天就不停的說說就是了,反正說話又不交錢。
我一女性朋友,交情尚可,就是那種在一個被窩睡覺還能睡著的交情,偶爾打個電話,節假日相互發給慰問短信,不遠不近,長時間不聯系不想念,長時間不聯系也不會忘記的那種。今天姐們給我打了一電話,從開始到結尾所有的中心思想就是:我想辭職交了辭職信但是公司不讓走,現在的房子到期了又不想繼續交下個月的房租,抱怨公司;接著又說公司一同事明明也說要辭職還要每天加班,在領導面前瞎表現,工作老出錯等等,抱怨同事;然后又說現在工作難找,工資低消費高,簡直沒法活,抱怨社會……最后實在聽不下去之后我只能說我還有點事兒然后把電話掛了。可是禍不單行,剛上線就有一鄰居姐們開始說要聊聊,然后結果很明了,又是一段充滿抱怨的談話,抱怨公公婆婆不關心自己,抱怨自己婚后無法不用工作,抱怨自己懷孕別人都還不順著自己,然后又說你看看XXX的小孩不可愛頭發少如何如何,然后我就又沒了聲音,我不知道應該說些什么。
于是我就開始思考,這段思考均以假設為前提。如果所有的公司都是為我而開,所有的制度僅僅是為服務于我個人,是不是我就會時刻如意?如果所有的同事都是圣斗士,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做的很完美甚至都可以幫我做些工作,是不是我就會很開心?如果所有的人都只會不求所報的愛我,并且完全不需要我的付出與理解,是不是我的生活會相對完美?
做完以上的假設性的思考,我決定還是洗洗睡比較符合實際。你有什么理由要求所有事情都順心如意,當然我們雖然人人希望如此,可是生活中總是會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且是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改變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每個團體都有每個團體的運行機制,每段關系都有每段關系的維系方法,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什么,你完全可以選擇離開,但是抱怨確實一點屁用都沒有。
如果抱怨有用的話,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怨聲,因為一旦有一個人開始抱怨,那么使她產生抱怨的事情應當是會有所改善的;當然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由于對一件事兒抱怨的人太多每個人的需求又不同,沒準可以派生出又自信的團體——抱怨社。可以想象一群滿腦子怨聲載道的人聚集在廣場上開始進行嘴上的交流,亦或是各大衛視會上映各種抱怨秀,估計到時候廣場上基本上沒有跳舞大媽什么事兒了,估計爸爸孩子偶像夫妻奇葩什么的也沒什么戲了。當然這都是戲談。
其實我們都知道抱怨是沒有用的,可是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的人還在抱怨?多數的人會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老板有眼無珠,老子這么有才你憑什么給我這么低的工資讓我做這么沒有技術含量的活?
自我認識不清對他人要求過高才是產生抱怨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不停的抱怨而是提高自我,當你變得足夠優秀的時候,當你擁有一定話語權的時候,那些現在看起來需要抱怨的事情就不存在的。這才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