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 假期里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這本書的作家是美國著名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的一部自傳體著作。

? ? 這本書的內容是: 海倫.凱勒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隨后又喪失了說話的能力,在得病致殘以后,蒙昧而又乖戾,那幾乎是無藥可救的廢物,然而就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并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最終他成為了一個很有文化修養的大學生。這個奇跡可以說有一半是海倫.凱勒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創造出來的,是她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結出的碩果。從這里可以看出對殘疾人進行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他幼年時期還得到了許多文學、藝術、科學界知名人士的關懷和幫助。這不但使他受到了教育,還受到精神慰籍。書中還提到他與科學家貝爾等社會名流的交往。海倫凱勒用“忘我就是快樂”來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他說:“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當做我的太陽,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做我的交響樂,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幸福。”一句話,他以人之樂為己之樂。正因為如此,這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幾乎與世隔絕的姑娘,才能那樣熱愛生活。他會游泳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欣賞戲劇演出,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跡,從中汲取知識的養料。

? ? ? 海倫.凱勒最希望能靠某種奇跡給她三天睜眼看東西的時間,然后又回到黑暗里去,她把這三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天她要看看親朋好友,她還想長時間地看著她親愛的教師安妮.莎莉文.梅里夫人,她還要仔細觀察她們家里那些樸素的小東西。在能看見東西的第一天下午,她將在森林里做一次長時間的漫步。在能看見東西的第一天夜里,她會入睡,腦海里盡數翻騰著對白天的回憶。第二天,她伴著曙光,起床去看一看那由黑夜變成白天的激動人心的奇觀。然后再去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她將在劇院或電影院路過這能看見東西的第二天的夜晚。第三天早晨,懷著發現新的歡樂的渴望,他選擇了紐約這個目標,從長島森林山她的恬靜的鄉間小屋出發,她游遍整個紐約市。在這最后的一個夜晚,她還會到劇院去看一出狂喜的滑稽戲。到午夜,她從盲人痛苦中得到的暫時解脫就要結束了,永遠的黑夜將重新籠罩在她身上。


? ? 讀完這本書讓我深受其感,海倫.凱勒憑著堅強的意志克服困難、茁壯成長、不屈不撓的精神,她不僅是殘疾人的楷模,而且還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