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交談者?
成為更好的交談者有十個技巧:
一、不要三心二意;
二、不要好為人師;
三、使用開放式問題;
四、順其自然;
五、如果你不知道,就說你不知道;
六、不要把自己的經歷和他人比較;
七、盡量別重復自己的話;
八、少說廢話;
九、認真傾聽;
十、簡明扼要。
一個好的交談需要平衡講述和傾聽,現實中交談者往往都會打破這種講述和傾聽的平衡,從而導致交談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大西洋》雜志曾登過一篇很棒的文章,作者是高中教師保羅.巴恩韋爾,他說:“我開始意識到交流能力可能是被我們護士的,沒有好好教授的技能。孩子們每天花費數小時通過品目接觸創意和其他伙伴,但很少有機會發掘自己的人際交往技能。”
科技越發展,好像我們的交流能力越薄弱。好不容易一起聚會,大家卻各自玩手機,對著屏幕和遠方的朋友交流,卻忽視了面對面的朋友。放下手機,好好交談,認真傾聽。
整篇演講淺顯易懂,且詼諧幽默,同時又引人深思。
我就想說說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精彩。
當我們交談前,看到交談者的樣子,得知他的身份職業,很顯然會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或崇拜,或不屑。這種預設式的判斷,其實是好的交談的大忌。它阻礙了我們接下去認真傾聽,并且接納他人。
你需要在進入每一次交談時,都假定自己可以 學到一些東西。比爾.奈伊說:每一個你將見到的人都有你不知道的東西。抱著學習的心態去交談,而不是自以為是。
曾經的我就是這樣,被先入為主的觀念,或者對方不斷重復自己成就的自我夸獎所阻礙。阻礙了我深入去向別人學習的機會。是的,每個人都可能是某個你不知道的領域的專家,抱著學習的心態,傾聽別人的經歷、別人的成就,去發現自己不知道的世界。
一個人的視野畢竟太過局限,一個人的能力也畢竟有限。我們可以通過交談,看到別人經歷的事件,了解另一個領域的事情。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不要低估任何人,更不要高看自己。放下手機,走出家門,去和別人交談,別人總會震驚到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