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題聽起來有點沉重,我為什么會選擇它呢?因為在2019年的時候我去了趟奧地利,其中一站去了毛特豪森集中營紀念館。這座集中營和奧地利其他地區共49座附屬集中營共囚禁過20萬人,有十萬人被迫害至死,其中包括5名中國人。當我走在集中營地的時候,心情是相當沉重的,歷史是不能忘記的。
回來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問題一直纏繞著我:集中營這么一個魔鬼地獄般的地方,無法想象里面的生活,但仍有少數人堅強活下來,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們活下來?直到我找到這本書,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
維克多.弗蘭克爾是位醫學博士,也是心理專家,但讓我記住的是“他是集中營里誕生的心理學家”,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活出生命的意義》曾經感動千千萬萬的人,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著作之一。
書的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他在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就是意義療法,告訴我們什么是生命的意義以及我們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第一部分 集中營的經歷
大家知道集中營三個字意味著什么?
一個人最大的絕境是囚徒,那么絕境的絕境就是集中營。
弗蘭克爾和大多數人一樣,剛進入集中營時是恐懼。集中營的第一天,弗蘭克就幾乎被命運吞噬,監獄長把人分成兩撥,看到弗蘭克爾時他停頓了下說“右邊”,而大多數人都去了左邊,進了一個名叫浴室的地方,后來他才知道那是毒氣室,那些人毒死后早已被燒成灰燼。
在最初階段囚徒們都抱有幻想,幻想情況并非那么糟糕,隨著幻想一個接著一個破滅,囚徒們開始表現出冷漠。在這期間,情感進入一種死亡狀態。他們開始對任何事情不再關心,對隨時隨地的殘酷折磨無動于衷,所有的努力和情感只能投入到怎么讓自己活下來。
集中營的極端惡劣環境讓人們的身體和欲望都退回到了原始狀態。既然物質世界無法改變,要活下去的人只能豐富強大自己的內心世界。集中營的生活讓弗蘭克對愛有了更深的理解。囚徒們對于周圍發生的一切反應是冷漠而遲鈍的,但對那些細微的美好敏感而細膩。遠處的景色,日落的余暉都讓他們心生向往,忘記自己當下處境,遷移到一個沒有毒氣室沒有焚燒爐的集中營都能讓所有人高興得手舞足蹈。
那么在極端的環境里面,只能通過強大的精神力量逃避這些現實嗎?并不是。弗蘭克爾說:“所有人都有讓自己免于痛苦的自由”,弗蘭克爾把自己和當下遭遇的一切都當作了心理學研究樣本,他今后將在講臺上跟學生們描述這一切。于是他從當下的痛苦中解脫出來。正在經歷的成為過去,承受的所有痛苦也因此充滿的意義。
第二部分 意義療法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從集中營出來的弗蘭克又遭遇到失去親人的痛苦,他的父母妻兒全部都死在了納粹集中營,希望層層幻滅,但他堅信,即使在看似毫無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對無可改變的厄運,人們也能夠找到生命的意義,在任何情況下,自己所經歷的一切都有它該有的意義,足以支撐他走下去。
發現生命意義的三種方式:
一)投身于某項事業,追求事業上成就
幸福是成功的前提,并非結果,如果你在追逐事業的過程中并沒有感受到幸福和快樂,那并不是因為你還沒有成功,而是因為你還沒有調節好自己的內心。成功和幸福都是我們投入到一項事業后自然而然地副產品。如果你把獲得成功和幸福當作目標的話,只會適得其反。幸福必須身體力行,在親自行動中獲得。
一旦我們為自己做的事情找到了意義,當成功不再衡量幸福標準的時候,我們不但會感知幸福,還會獲得更多百折不饒的堅韌。
以前的我在別人看來是幸福的,安穩的工作,疼愛的老公,可愛的女兒,卻總覺得缺少些什么,而且一直自信不起來。后來才明白,缺乏意義。每天重復著同樣的事情,不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認識自己,比你是誰更重要。我們很多時候就是在忙忙碌碌中生活,看起來很充實,卻沒有真正去思考生活的意義,一旦垂垂老矣,我們可能記不起自己的人生經歷了些什么,很多時候都在無意義中度過。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意義,我要過什么樣的生活,有一份什么樣的事業,我要走到哪里去?這些靈魂的拷問不是一下子就有答案的,但只要你開始問了,就已經有意義了,我終會找到自己的答案。
二)愛,去愛一個人
弗蘭克爾認為人類追求的最高目標就是愛,它當然可以賦予我們生命意義,在愛與被愛過程中我們當然能夠體會到特別的無可替代的自己存在的意義。
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也是最能體現這層涵義的。在成為母親前,我的世界里大多是自己,不會有意識地去考慮他人。成為母親后,我有了一份責任和擔當,當有好吃的好玩的,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女兒,希望能同她一起分享。疫情開始的時候,我并不擔心自己,心心掛念遠在美國的女兒。而樂觀的她總會安慰我說:媽媽,我很好,有你們的愛,我什么都不怕。 雖然疫情期間有諸多不便,我們也無法飛過去看她,但我們的愛跨越千里互相牽掛,只要能聽到,感受到遠方的她安然無恙,任何身邊的困難都不是困難。在疫情期間,我們也看到過很多感人的故事,因為愛,因為責任,讓他們奮不顧身,同病魔較量,去參加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所以只要心中有愛,有一個你心心念念牽掛的人,每天的日子就會變得有意義。愛家人,愛朋友,感恩親情,友誼。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目標,它會賦予你生活最好的意義
三)承受痛苦超越自我
我們在遭遇挫折時常常會說:“禍不單行”,就是說人在遭遇挫折時會遭遇兩個層面的打擊,第一個層面是挫折本身,比如說病痛的折磨,工作的辛勞等,但還有一層是因此感到沮喪,羞恥和絕望,第二層的打擊往往是更加沉重的,因為這層打擊的本質是支持我們原來生活的意義突然中斷了。
2016年的時候,我們總公司由于房地產經營失利,導致資金鏈斷裂,銀行凍住了所有與其有資金往來的公司賬戶,我們是掛靠在總公司做出口的,當時真是晴天霹靂,我們客戶匯進來的錢全都被凍住,而這些錢是要去付貨款的。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老公整夜整夜地失眠,人也老了很多。這就是第二層的打擊,比現實更嚴重,原來的意義中斷了,未來不知何去何從,很多時候處理不好可能就會走進抑郁。還好,我們很快走出來了,從零開始,重新開展業務,重新為自己開啟一個值得追尋的意義。
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其實強調的是一個簡單的道理: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一切,在困境中依然牢牢地把握選擇自己態度和行為的自由,就像集中營里地弗蘭克爾面對不可避免的痛苦,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把責任推給命運或別人,而是提煉苦難的精神價值,超越自我。魔鬼和天使,也就在這一念之間吧。
我們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一些什么,但我們可以控制面對它的時候自己內心的情緒和采取的行動,為生命賦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