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從來都是泯滅人性的行為,同一藍天下的幾拔人為了某些人的所謂霸業(yè)互相撕殺互相傷害,無關(guān)乎正邪善惡,只有更狠更壞,才能存活于沙場,不論多拼搏,最終換來的也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中國歷史上那些標(biāo)有“英雄”頭銜的明星名將,耀眼光環(huán)下大多有不光彩的歷史,他們所具有的不光榮傳統(tǒng),其中有一項,就是殺降。
殺降中最不人道的行為,當(dāng)屬坑殺。
坑殺的歷史非常悠久,久到有了戰(zhàn)爭,也就有了它的存在。
中國歷史上的坑殺事件不少,不少軍事將領(lǐng)都干過這行,其中有幾個還做到了“滅絕人寰、人神共憤”的地步。
一、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
公元前262年,“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周赧王在位的五十三年,秦國軍隊攻取了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從而將韓國上黨郡與本土的聯(lián)系完全割斷。
形勢所迫下,韓國新任上黨郡太守馮亭請求趙國將上黨郡并入趙國屬地,以期待秦國人和趙國人的“狗咬狗。”
趙國的高層們在面對這燙手山芋的誘惑,還真是接手了,極具統(tǒng)一相的大秦帝國向來都不是素食者,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軍左庶長王龁率兵攻打上黨,當(dāng)?shù)厥剀娍咕懿涣饲剀姼邚姸却驌糁坏梅艞壣宵h郡,退入到趙國境內(nèi)。
秦軍得勢不饒人,不顧“窮寇莫追”信條,繼續(xù)追擊上黨的漏網(wǎng)之魚,直打到趙軍駐守的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
正是在眾所期望之中,名為“長平之戰(zhàn)”的年度大戲拉開序幕。
趙國起初選用的是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廉頗駐守長平,老將軍守得有模有樣,秦軍始終打不開局面,兩軍相持在長平,打起了持久戰(zhàn)。
向來愛使陰招的秦國人,當(dāng)然不會就此止步不前,他們泡制出了一條反間計無償贈送給趙國人。
很快地,一條實質(zhì)性內(nèi)容為“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的流言在趙國傳播開來。
于是,勤勤懇懇埋頭工作的廉頗迎來了他在長平的最后日子,直到趙括接手的那一刻,他始終未能明白自己為什么被替換了。
以趙軍的做法相似,秦軍陣營里也有了新的動作,他們也迎來了自己的最高統(tǒng)帥,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一生中從來未有敗仗、中國歷史上名副其實的戰(zhàn)神:白起。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八月,白起挖了一個坑,趙括很是知趣地踏了進去,并且?guī)е鶎俚乃氖f趙軍。
九月份,被圍困趙軍的斷糧記錄已經(jīng)達到四十六天,互相斬殺而食的現(xiàn)象也已經(jīng)不是新鮮,留給趙軍翻盤的機會已經(jīng)不多。
趙括準(zhǔn)備最后一搏,他組織起四支部隊,對秦軍展開猛烈攻擊,后果十分嚴重,趙軍沒能沖出去,付出慘重代價之余,連趙括也喪命在了秦軍的箭弩下。
沒有了主將,趙軍形勢更亂,士氣已無,軍心消散,在秦軍的強力攻勢前,四十多萬人全部向秦軍投降。
這四十萬人最后的結(jié)局,十分悲慘,白起將他們引誘入一個名字叫做“殺谷”的深谷,然后全部坑殺。
趙軍最終只留下二百四十人得以歸國,那也不是白起的一點良心發(fā)現(xiàn),只不過是給予趙國更大的震撼。
就是在這一天,趙國境內(nèi)的家庭幾乎少有完整,不是妻子失去了丈夫,就是孩子沒有了爸爸,又或是老人們再也見不到出征的兒子。
二、項羽坑殺二十萬秦軍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秦人當(dāng)年造的孽,幾十年后,還是有人向他們討還了。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新上臺的趙王歇被秦國將領(lǐng)王離圍困在了鉅鹿,實在是沒辦法了,趙王歇只得向楚懷王求救。
年輕的楚懷王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范增為末將,率領(lǐng)著楚軍精銳前往趙地救援。
公元前207年的深秋時分,時人號稱為“卿子冠軍”的宋義,帶著楚國諸將領(lǐng)以及楚國大部隊開進到了安陽,就止步不前了,整整駐扎了四十六天。
千年老大一朝老二的項羽本就不耐煩宋義這位空降上司,在做好兵士們的思想引工作后,他決定和宋義好好談?wù)劇?/p>
兩人到底說了些什么,史書上并沒有記載,可以確定的,會談結(jié)束后,宋義身上少了一樣?xùn)|西,他的人頭。
到了這時候,楚懷王不得不承認了項羽作為“上將軍”的合法地位,他還很是大方的將當(dāng)陽君英布、蒲將軍的兩支生力軍全都劃撥給了項羽,由他來指揮。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的十一月份,項羽的軍隊出動了。
他下令,全軍以最快速度渡河,渡過河后,把所有船只給鑿沉、煮飯的甑砸碎,路邊廬草房全都燒掉,,每人只帶三天的干糧,碰上秦軍就開打,絕不回頭,絕不退縮。
項羽帶隊的楚軍還沒有到達鉅鹿,首先碰上的是由章邯所率領(lǐng)在外策應(yīng)的秦軍。
在楚人的瘋狂打擊下,當(dāng)年無敵于天下的秦人撐不住了,大范圍的潰敗下去,章邯也只得是帶著殘兵敗將跑路到了安全地帶。
章邯一走,圍困鉅鹿的王離部隊完全暴露在了楚軍的正面打擊下。楚軍乘著勝利的勢頭再次出擊,圍城秦軍還沒有扭轉(zhuǎn)危局的這個大能耐,楚軍再次大勝。
這場鉅鹿城池前的大戰(zhàn),致使秦將蘇角被殺,軍隊指揮員王離被俘虜,另外一位秦將涉間因為不愿意投降,以自殺為了結(jié)。
章邯被打敗后,軍隊撤退到了棘原,項羽也把軍隊開進到了漳河南岸。
連連地戰(zhàn)敗,使得章邯沒了脾氣,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章邯率領(lǐng)著秦軍投降了項羽,被封為雍王。
八月份,投降事宜處理完畢后,章邯留在了楚軍中,新封的上將軍原先的長史司馬欣帶著秦軍在前面領(lǐng)路開辟道路。
一路上也沒啥大事,三個月后,等到了新安的時候,事情有點變質(zhì)了。
由于一路上受盡了欺負,秦軍不免有些抱怨,這些風(fēng)言風(fēng)語難免又傳到了項羽耳中。
項羽同志不愧為心狠手辣的代表,他決定,秦軍只留下幾個主要領(lǐng)導(dǎo)人章邯、司馬欣、董翳,其他的全都殺了。
于是著,歷史上繼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后最為著名的大規(guī)模坑殺運動在新安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秦軍全被沒收了武器,被領(lǐng)到一塊開闊地帶,當(dāng)他們還沒明白怎么回事的時候,屠殺開始了。
一片血腥,一片慘烈,人間成了煉獄。
項羽以他被泯滅的人性,再次為中國歷史涂上了一抹血腥的色彩。
他沒有料到的,“殺降不祥”古老預(yù)言如當(dāng)年在白起身上驗證般,最終還是會著落在他的身上。
三、曹操坑殺八萬袁軍
很多人都知道,官渡之戰(zhàn)是曹操這一生的軍事輝煌所在,卻有不少人不知道,官渡之戰(zhàn)也是曹操這一生的人性污點所在。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六月,袁紹率軍南下,目標(biāo)很明確,曹操集團勢力所在的許都,目的也很明確,做北方唯一的大佬。
面對昔日老大哥袁紹的來勢洶洶,相對實力弱小的曹操并不想認慫,他親自率軍進據(jù)冀州黎陽,下令于禁屯守延津,并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一線筑防,以等待袁紹大軍的到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紹大軍進軍到黎陽,袁紹派出手下大將顏良圍攻駐守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
四月,曹操率軍突襲白馬,顏良為關(guān)羽所殺,袁軍潰敗,白馬解圍。回軍途中,曹操又施計殺了前來追擊的袁紹手下另一大將文丑,以致使袁軍聲威大跌。
八月,袁軍大部隊開進官渡,非得要跟曹軍來個生死對決,曹操根本不吃這一套,扎下營寨,與袁軍打起了持久戰(zhàn)。
十月,相持了幾個月后,有些無力為繼的曹軍迎來了轉(zhuǎn)機。
在吃里扒外的袁紹謀士許攸積極建議下,只留下曹洪、荀攸守營的曹操親自帶著五千部屬,假冒袁軍兵馬,乘著月黑風(fēng)高抄道小路偷襲了袁軍的屯糧基地烏巢。
正應(yīng)驗了“月黑殺人夜,風(fēng)高放火天”,曹軍在烏巢又是燒又是殺,袁軍大敗,糧草被燒,軍心渙散。
更為往傷口撒鹽的事還在后面,派出去攻打曹營的袁軍前將領(lǐng)張郃、高覽久攻曹營不下,又聽說烏巢被攻破,立馬就轉(zhuǎn)換山頭,投降了曹操。
大勢已去,不可挽回,袁軍如倒塌的多米諾骨牌連瑣效應(yīng)下全盤崩潰,慌忙之中,袁紹惶惶如喪家之犬般只帶著八百多人逃回了老家。
官渡之戰(zhàn),與曹操心中永遠的傷痛赤壁之戰(zhàn)般,是歷史上知名的以少勝多戰(zhàn)役,是曹操之后統(tǒng)一北方的堅固踏腳石,也是他人生軍事生涯中最為得意的大手筆。
然而,光彩的人生背后陰影同時存在。
回顧下個人歷史,“英雄或是奸雄”難以定論的曹操,一直以來扮演著類似于“殺人魔王”的角色。
先前打陶謙,連下十余城,“皆屠之,凡殺男女?dāng)?shù)十萬人。雞犬無余,泗水為之不流。”后來敗張邈擊呂布,先后屠了雍城與彭城。
當(dāng)年殘酷血腥的陋習(xí)再次被曹操“借題發(fā)揮”了下。
也許是因為軍中存糧不足,也許是怕袁軍嘩變,或者是有些史書上所說的勉強理由“袁軍偽降”,種種借口匯聚在一起,歸結(jié)為一個走向:曹操將八萬多(也有說是七萬)的袁軍降卒全部坑殺了!
原先的沙場官渡變成了殺場官渡,雖都是屠戮場,性質(zhì)已經(jīng)轉(zhuǎn)變,人性無從談起,道德無從談起,只留下消不去的滿地傷痕。
人成為獸,也只是在一念之間。
四、拓跋珪坑殺五萬燕軍
比起前輩們的濫殺妄為,有樣學(xué)樣的后起之秀們干得還真不賴,不愧了“血腥屠夫”的稱號。
北魏是由鮮卑民族建立的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朝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開國皇帝是謚號為“道武帝”的拓跋珪。
與北魏差不多同一時期,建立的還有不友好鄰居慕容垂所創(chuàng)的后燕。
從實力上來講,還是后燕強上那么一丟丟,先前在拓跋珪的崛起過程中慕容垂扮演的是扶助支持的角色,等到北魏逐漸強大,兩者矛盾不可避免地爆發(fā)。
這倒有點類似于曹操與袁紹的關(guān)系,后者先前做的也是慕容垂般的活,結(jié)局嘛大家懂的。
為了更好掌握在北方的話語權(quán),也是為了坐穩(wěn)北方老大的位置,登國十年(公元395年)五月,慕容垂對北魏發(fā)起了進攻。
面對慕容垂的囂張跋扈,拓跋珪有意示弱,他下令轄下部落軍隊向后撤移,任由后燕軍隊進軍。
八月份,拓跋珪率軍隊開進到黃河邊。九月,后燕領(lǐng)軍人物太子慕容寶也是率軍來到黃河邊準(zhǔn)備大干一場。
拓跋珪深知明槍明刀地和后燕軍對著干,對自己是沒什么好處的,因而他決定玩陰的。
具體的實施方式還是老一套,拓跋珪抓了后燕的信使,當(dāng)著慕容寶散播謠言說,他老爹慕容垂病死了。
后燕人還真是信了,慕容寶信了,軍中幾位將領(lǐng)也信了,因而都心思不在了打仗上。
十月底,相持幾個月后,后燕軍因內(nèi)部軍心不穩(wěn)而撤軍。十一月初,氣溫急降,黃河突然結(jié)冰,拓跋珪率軍過河,留下輜重,挑選精銳,追擊后燕軍。
十一月初九,北魏軍追擊到后燕軍最后的歸宿地參合陂。
第二天,后燕軍準(zhǔn)備開拔,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處在北魏軍的包圍中,后燕軍陣腳大亂,不戰(zhàn)而潰。北魏軍乘勢追殺,后燕軍豪無斗志,只有被宰割的命,最后除慕容寶等人逃出小命外只有幾千人逃出升天,余下的四五萬人都成了北魏的俘虜,后燕軍士們的悲催命運就此開始。
剛開始,拓跋珪本打算將后燕兵士放歸,以顯示北魏的寬厚仁慈,中部大人王建跳出來發(fā)話說,后燕人多勢眾國力強盛,很難搞定,殺了這些人,后燕實力削減,以后就好對付了。
拓跋珪耳朵比較軟,一番思量后,下令將已經(jīng)投降的五萬燕軍全部坑殺。
悲劇再一次上演,沒有任何的人性,只有獸血沸騰,勝利者北魏軍隊以主宰一切地姿態(tài),將后燕軍士視為肥美的羊羔,肆意蹂躪。
拓跋珪贏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以眾多無辜生命的血,鑄就了自身的傳奇。
五、薛仁貴坑殺十三萬鐵勒軍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個人英雄主義濃烈”的偶像明星將領(lǐng),他們猶如當(dāng)今的“小鮮肉”擁有眾多的迷弟迷妹,諸如趙云、羅成等等,經(jīng)過諸多“加量不加價”式樣的加工,在民間早已成為神話般的存在。
這些人中,還有一位也是讓人難以忘懷的,薛仁貴。
薛仁貴老兄的自身經(jīng)歷也確實夠傳奇,祖上也曾輝煌過,到了老爹這輩就家道中落了,一窮二白的基礎(chǔ)只能是靠自己努力奮斗了。
不負眾望,憑借著過人的膽識,英勇的無畏,薛仁貴終究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搏得了皇帝老大的賞識,成為了唐王朝的一名知名將領(lǐng)。
軍事上有句名言:“慈不掌兵。”這在薜仁貴身上得以完美詮釋。
龍朔元年( 公元661年),因為唐政府的高壓政策過度,忍受不了的鐵勒諸部反水了。
當(dāng)時的唐朝老大唐高宗下令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率軍即赴天山鎮(zhèn)壓九姓鐵勒的“暴亂”。
鐵勒人雖然叫囂得很厲害,遠遠不是政府軍的對手,在與唐朝軍隊交手了幾次,連連失利下,也就想著投降了。
當(dāng)時,唐政府中有人建議,針對鐵勒諸部應(yīng)當(dāng)采取懷柔政策,以安撫為主,才能夠?qū)⑦@次“叛亂”平定而不留后患。
很是顯然,薛仁貴并不是這么想的,他做得很絕,將等待朝廷受降信息到來,豪無防備的十三萬鐵勒軍全都給坑殺了。
又是一次慘無人道的趕盡殺絕,又是一次驚世駭俗的大屠殺,所謂的“名將”就是這樣的德性。
薛仁貴的暴行,并沒有平息鐵勒“叛亂”,倒是激起更大的憤怒反擊,唐軍為此吃了不少的苦頭,最終損失慘重,殺人者為他們的行為付出了應(yīng)有的代價。
長平之戰(zhàn)、鉅鹿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參合陂之戰(zhàn)、天山之戰(zhàn),都是中國歷史上的知名戰(zhàn)役,其中有些還列入了軍事教科書,做為經(jīng)典案例代代相傳。
我們中的很多人都對其耳熟能詳,卻少有人知道看似光鮮的功成名就背后,滿滿的血和淚。
鐵血寫成的歷史定律從來如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贊(196)
回復(fù)(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