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是哪個年級的語文老師教的,要摘抄好詞好句。還被當成作業布置了下來,要求每個星期都抄寫一定數量的句子。
作為一個聽話的乖學生,我抄了很多好句,希望通過這個方法在寫作上取得進步。尤其是我獨自研習寫作的頭幾年。
結果……幾乎沒有一句能用上的,因為老師也說,文章要自己寫,不能抄別人的。好吧,這些都是借口,真相是:抄寫了的句子,我不懂用。
不懂用有兩個意思:一是腦子不靈光,要寫作文的時候壓根想不起抄寫過的句子,二是想起來了,但不會用,不知道要把那個句子放到哪里去。兩種情況輪番出現,未曾間斷,直到我不再抄寫句子。
我想你身邊或許會有這樣的人,你們一起去玩,他總能不時說出一兩句古詩詞來,也許有點裝逼,但又覺得挺牛的,因為他說出來的句子通常都是名句,可是,看見同樣的事物,人家就是能說出來,而你卻不能。
順便一提的是,我也不能。
所以,我也很羨慕那些能出口成章的人。如果他也會寫一些文章,我會更羨慕他,因為這樣的人,通常也能在文章中靈活地運用各種古詩詞、名人名言以及其他摘抄下來的句子。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我還是建議你繼續抄寫各種句子,這樣做對你寫文章非常有幫助。
如果你和我一樣,不擅長運用抄寫來的句子,請往下看。
不會靈活運用抄寫的句子這事兒,一直困擾著我。
我曾經為了解決這事兒而反復地看自己抄寫的內容,并且背誦,不過句子越抄越多,記住了這句,很快那句又忘了,真要用的時候,想了半天,很多句子還是想不起來。如果你看見我在文章里運用了詩詞歌賦或者名人名言,通常我是只記得這句話大概的樣子,然后通過百度把原話找出來,引用到文章之中的。(此處感謝百度)
經過一番折騰以后,我就不抄句子了,改為抄詞語。
正如你想的那樣:詞語好記。
不過也的確很好用。
但詞語也不是隨便抄的。
在散文或者小說里,單一的四字詞其實力度不夠的,一個事情如果用四個字來概括,它就不再需要一個句子了,當段落里沒有足夠的句子,段落是撐不起來的,所以你會發現,很多人在描寫事物時,不會單純地用一兩個四字詞,而是一個或多個四字詞+短句。比如馮驥才在《俗世奇人》中描寫人物時,就用了這個方法。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讓描寫變得更加生動傳神,因為四字詞很好理解,看到這個詞,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它省去了很多繁瑣的描述,讓文章的節奏更為明快。不過這種方法涉及到反復練習和長期積累的問題,唯有這樣,這些抄來的詞語才會變成你文章中的一部分,說白了,是個體力活。
在同類型的稿件里,四字詞也經常出現。你可以把它當做術語,盡管它并不完全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公文了……對,公文!攻堅克難、緊抓落實、明確責任,權責分明……這些詞語,你可以在報告、總結、方案、計劃等不同的地方看見,而且非常好用,積累了這些詞語,對你的公文寫作有很大的幫助。此方法親測有效。
對于摘抄我還有一個建議:如果你和我一樣,不能靈活地運用抄寫的句子,甚至運用詞語都是有困難的,那么,你還是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到琢磨自己的文筆上比較好。文筆流暢,詞語達意,做到這一點,我覺得比用上摘抄的句子更讓人欣喜。畢竟,每一詞,每一句,都真真正正屬于你。
運用詞句,有時候也是需要天賦的。就是有人能夠很好地用那些句子,甚至都不需要刻意去記憶,但有的人就是得通過訓練,有的人通過訓練也做不到。
這事兒,老師們一般不會告訴你。摘抄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只是能否很好地運用,得看人。